近日,美國白宮上演了一出堪比真人秀的“宮斗劇”——全球首富、美國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竟與國務卿魯比奧在特朗普面前互飆演技,展現斗嘴功夫,他倆就“政府裁員”問題展開了一場荒誕的公開撕逼。這場鬧劇不僅暴露了美國官僚體系的內耗,更折射出權力游戲背后的荒誕邏輯。老規矩,說以下三點粗淺看法吧:
第一,當“商業屠夫”遇上“政治花瓶”,現場實在太好看了。3月6日的內閣會議上,馬斯克與魯比奧的爭執堪稱“奧斯卡頒獎典禮級別”。據《紐約時報》爆料,馬斯克當眾批評魯比奧“沒裁過一個人”,而后者則反諷:“我們通過‘買斷離職’送走了1500號人,難道要我再把他們請回來讓你裁一次?”這場爭論的高潮在于馬斯克的“靈魂拷問”:“你在電視上表現很好。”——言下之意,魯比奧的政績僅限于鏡頭前,實際辦事能力堪憂。 不過魯比奧怨氣背后有事實本底的,他的這番回擊,力度不弱。
更為諷刺的是,這場“神仙打架”竟發生在特朗普眼皮子底下。事后特朗普居然捏著洋鼻子哄眼睛,公開否認爭執存在,稱兩人“相處融洽”“都做得很棒”。當然,特朗普有他的考慮——一坨屎蓋上不臭揭開臭,我來捂蓋子吧。這種“左臉一個巴掌,右臉一個吻”的態度,完美詮釋了什么叫“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畢竟,特朗普一邊高喊“政府效率部干得漂亮”,一邊又暗示“別讓馬斯克亂來”“整兇了咱也收不場”“你不見這次國會演講時,反對者的臉青得有多難看”,不用說,他們在聯手玩一場“權力的平衡術”。
第二,裁員?沒有想像的光明正確,不,更像是“政治絞肉機”。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自1月啟動以來,已裁掉超過10萬名聯邦雇員,連交通部空管員都險些被“精準清除”。這種“鏈鋸式”裁員看似雷厲風行,實則漏洞百出:一是存在法律風險:聯邦法官已質疑裁員與績效無關,公務員委員會更直言“缺乏合理理由”;二是官僚內耗:魯比奧因馬斯克試圖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而與其結仇,700多名官員聯名抗議; 三是社會大反彈:全美爆發“反馬斯克”示威,民眾質問:“裁員能解決國債危機,還是只會制造更多失業?” 據媒體報道稱,最近有不少示威者痛砸了馬斯克的辦公樓設施。
更魔幻的是,特朗普一邊鼓吹裁員要像“手術刀”般精準,一邊又批準馬斯克用“大斧頭”砍掉環保局65%的員工。這種自相矛盾的邏輯,堪稱“美式民主”的終極奧義——口號永遠比行動更響亮。
第三,共和黨大佬開始反擊了:我們不要“馬斯克2.0”。表面和諧的“馬盧之爭”,實則是共和黨內部權力博弈的精彩縮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公開警告:“內閣部長必須掌握人事權,不能讓馬斯克單方面決定!”這番表態堪稱“政治正確模板”:既不得罪特朗普,又暗示“別讓資本家騎在政府頭上拉屎”。商人一旦戴上了紅頂,為了自身利益難免會動作走偏,甚至公權私用。
有趣的是,特朗普一邊安撫黨內大佬,一邊繼續給馬斯克擦屁股。他緊急召集內閣會議,明確“馬斯克只能提建議,不能直接裁員”,仿佛在說:“孩子,你太鋒利了,得給政客們留點面子。”這種“既要奶嘴又要鞭子”的操作,堪稱現代版“馭人術”。
所以,這場鬧劇的本質,是資本與權力的畸形聯姻。馬斯克以“削減赤字”為名,行資本擴張之實:關閉USAID等機構,既能甩掉“賠錢貨”,又能為私營企業騰出市場。而特朗普則借機收割政治資本,把“反建制”口號玩出新高度。至于那些被裁掉的聯邦雇員?他們不過是資本游戲中的“消耗品”。諷刺的是,美國民眾一邊看著這場鬧劇,一邊繼續為“自由民主”買單。畢竟,在“效率優先”的口號下,誰還關心那些被裁員工的生計?畢竟,電視上播的,不都是“美國很偉大”的畫面嗎?
進一步說,從“通烏門”到“星際之門”,美國政壇的荒誕從未停止。馬斯克與魯比奧的爭執,不過是這場連續劇中的新篇章。只是不知當“手術刀”割向退伍軍人事務部時,特朗普是否還能笑得出來?畢竟,連老兵都保不住的政府,又談何“效率”? 而且, 退伍軍人事務部可是特朗普的最后底座喲。#馬斯克與魯比奧在內閣會議上就裁員問題發生爭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