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平權運動”通過AI技術,將高階智駕功能下放到10萬元級車型,并以“安全平權”為切入點,同時將吉利銀河升級為獨立品牌,目標年銷百萬輛。
文 /《汽車人》張恒
進入2025年,智能駕駛的競爭已然演變成了一種“平權運動”。
3月3日,吉利汽車發布了“千里浩瀚”智駕解決方案,試圖用一套分層技術框架改寫行業規則:通過AI技術,把過去30萬元車型才有的高階智駕功能,下放到10萬元級別的車上。這背后是吉利的野心,但也意味著行業將“卷”出新高度。
AI賦能技術平權運動
“車企過去總把智駕當作高溢價的標簽,但現在用戶要的是實打實的體驗。”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發布會上的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千里浩瀚”設計的初衷。
吉利汽車集團CEO 淦家閱
該方案將智駕能力分為H1、H3、H5、H7、H9五個級別,其中H1已標配于14萬元級的銀河E8(參數丨圖片),支持高速導航輔助駕駛;最高階的H9則預留了城市無圖NOA能力,計劃適配高端車型。吉利想通過統一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實現全系車型之間的技術共享,這就是吉利的“智駕平權”。
這種分級策略隱含了至少三重意圖:首先是技術變現效率最大化,通過模塊化架構降低研發成本,同一套系統適配全價位車型;其次是市場教育前置,用低價車型培養用戶習慣,為高端技術鋪路;第三是數據采集規模化,更多車輛意味著更多駕駛場景數據,反哺AI算法迭代。
發布會上,淦家閱強調,AI已經成為智能汽車的核心能力。而早在2021年,吉利就啟動了“智能吉利2025”戰略,構建了一個包括芯片、操作系統、大數據、智算中心和大模型在內的體系。基于該戰略的“千里浩瀚”作為吉利統一的智能出行方案,通過AI技術將傳統的兩段式智能駕駛(識別與控制)簡化為一段式,用先進的算法代替傳統規則驅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選擇與DeepSeek合作開發大模型,但開放合作的也有開放合作的問題,有供應商工程師直言:“目前算法融合的接口標準尚未統一,車企與科技公司的數據權屬劃分仍是灰色地帶。”
吉利銀河品牌與“安全平權”
“智駕平權不能變成安全特權。”淦家閱在發布會上六次提及“安全”。針對智能駕駛,以及新能源車的“痛點”,吉利進一步提出了“安全平權”的理念。
為此,吉利給出了一份超前的方案——將衛星系統納入智駕體系。據介紹,吉利已部署30顆低軌衛星,號稱能通過實時氣象數據預判自然災害,自動調整行車路線。這種“天地協同”的安全方案,也和當下的政策風向一致。
在2023年工信部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意見》明確提出,車企需對智駕系統的事故責任承擔主體義務。吉利的安全策略顯然在提前應對監管。通過衛星冗余定位降低事故率,用AI大模型的場景泛化能力替代人工規則庫,理論上可以減少系統誤判。
必須承認,在沒有質變到量變的路況數據之前,通過衛星系統幫助智能駕駛提高安全等級,是一個有新意的思路。但從理論到現實落地,可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概括來說,吉利的安全策略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AI技術提升系統的安全性;二是通過“星鏈”衛星系統提供全天候、全球覆蓋的安全保障。
介紹了技術層面的突破,吉利也宣布了品牌層面的升級。吉利銀河系列正式升級為“吉利銀河品牌”,并宣布翼真并入銀河,成為吉利銀河高端電動MPV系列。至此,吉利銀河品牌的產品布局涵蓋了精品小車、主流精品車、高端MPV等多個系列,涵蓋了轎車、SUV、MPV、硬派越野等多種品類。這種多元化的產品矩陣,為吉利銀河邁向年銷百萬輛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技術普惠背后是內卷
吉利的這一波操作,不僅讓自己在智能駕駛領域搶到了話語權,還把整個行業“卷”上了一個新高度。通過技術普惠,智能駕駛功能正在快速普及,行業的技術標準也隨之水漲船高。
“安全平權”聽起來很美好,而有實力的車企肯定會跟進,甚至借題發揮。這樣一來,行業的安全標準必然會被重新審視。安全標準的提升當然是好事,既能減少交通事故,也能打消用戶對智能駕駛安全性的顧慮。
現在,沒有高速NOA功能,車企連發布會都不好意思開了。車企自研成本越來越高的當下,選用第三方方案又怕技術被卡脖子。于是,一些車企開始抱團取暖,組建“智駕技術聯盟”,試圖通過共享研發來分攤成本。但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模式少有成功的。
吉利銀河E8直接把高速NOA功能下放到了15萬元價位,比同級競品便宜了至少3萬元。這一招直接逼得比亞迪緊急調整漢EV的智駕包定價。而那些無力跟進的中小車企,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不過,吉利要實現“千里浩瀚”的規模效應,銀河品牌必須在2025年前達成百萬年銷目標,這意味著每月至少要賣出8.3萬輛智駕車型。而它2024全年銷量49.4萬輛,也就是今年的增長率要翻倍才能實現。
吉利的這場實驗,本質上是在賭兩個未來:在技術層面,AI算法能否真正彌補硬件差距,實現“低成本高安全”;在市場層面:消費者是否把先進的智駕功能看得更為重要。
吉利這次提“安全平權”,既抓住了汽車最根本的安全問題,也多少打消了大家對智能駕駛的顧慮。【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