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低就請不要和員工談格局,別讓格局成為職場PUA的遮羞布。
現實社會中很多小老板嘴里的格局,說白了就是員工錢掙少了不能鬧、委屈了不能叫、拖欠工資不能催。被欺負不能告、加班加點隨叫隨到、被罵了還得陪笑。
員工上班就是為了賺錢養家糊口,工資低就請不要跟員工談格局,5千塊錢的工資,你和員工談什么格局?不談錢、不談員工的生存,一天到晚你跟員工畫餅談格局有啥用呢?
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好:你給員工每個月開2千塊錢工資,員工還能來上班,那都是很給你面子了。如果你給他每月開1萬塊錢工資,他不用你每天盯著干活,他自己都知道找活干活了。如果你每個月給他開10萬塊錢的工資,他都怕自己干的少了。
凌晨三點的寫字樓依然燈火通明,外賣騎手在樓道間奔跑的腳步聲驚醒了趴在工位上的小林。
他揉了揉酸痛的頸椎,看著電腦屏幕上未完成的PPT,突然發現桌角的全家福相框已經積了厚厚一層灰。
這是他連續第三個月加班到深夜,而銀行卡里的數字始終徘徊在稅后6800元。這樣的場景,正在無數城市的寫字樓里循環上演。
一、被異化的"格局":新時代的職場迷魂湯
某互聯網大廠總監在員工大會上激情澎湃:"不要總盯著眼前這點工資,我們要有改變世界的格局!"臺下此起彼伏的哈欠聲里,員工們默默計算著這個月房貸還差多少。
這種用理想主義包裝的職場PUA,正在形成新的剝削范式。企業主們將"狼性文化""主人翁精神"等詞匯編織成精美的道德枷鎖,要求員工以公司為家,卻閉口不談這個"家"是否給予成員應有的尊重。
某招聘平臺數據顯示,2022年職場人平均離職周期縮短至18個月,90后員工更創下13個月的新低。這組冰冷的數字背后,是年輕人用腳投票的真實態度。
當企業把"格局"掛在嘴邊卻克扣下午茶預算,當管理層暢談"共同成長"卻對調薪申請視而不見,所謂的企業文化正在淪為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二、生存尊嚴:被忽視的職場基本法
在上海某共享辦公空間,26歲的設計師小美打開記賬APP,房租4800、通勤600、餐飲1500的數字刺得她眼眶發酸。這個畢業于頂尖美院的女孩,正在經歷第五次方案被否。總監那句"要有藝術家的格局"像魔咒般縈繞耳邊,而銀行卡余額提醒她:下個月花唄就要逾期了。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早已揭示,當基礎生存需求都無法滿足時,追求自我實現不過是空中樓閣。心理學研究顯示,長期處于經濟焦慮狀態的員工,創造力會下降37%,工作效率降低42%。那些要求員工"超越物質追求"的企業,本質上是在違背人性基本規律。
三、價值重構:企業與員工的共生之道
河南胖東來的故事正在改寫零售業歷史。這家給基層員工開出當地2倍工資的企業,用真金白銀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格局。
收銀員可以自主決定200元以內的退換貨權限,保潔阿姨享受帶薪年假,這些看似"反商業"的舉措,卻創造了單店年銷售額破億的奇跡。創始人于東來說:"讓員工活得體面,企業才能活得長久。"
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海因策閥門的故事同樣耐人尋味。這家百年企業將利潤的49%分配給員工,車間工人開著保時捷上班不再是新聞。
這種分配機制沒有阻礙企業發展,反而讓其成為全球核電閥門領域的絕對霸主。事實證明,當企業把員工當作合伙人而非成本項時,激發的能量超乎想象。
四、破局之路:從契約關系到命運共同體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創造的"阿米巴經營"模式,讓每個員工都成為獨立核算的經營者。京瓷集團車間工人能清晰看到自己創造的價值,這種透明化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尊嚴感的升華。中國制造業龍頭福耀玻璃則通過"利潤共享計劃",讓普通工人的年終獎高達18個月工資。
在這些成功案例中,我們看到了新商業文明的曙光:取消固定工位,實行彈性工作制的廣州某設計公司,員工流失率從35%降至8%;北京某科技公司將會議時間壓縮至15分鐘,省下的時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調休額度。這些創新不是施舍,而是對職場基本邏輯的回歸。
夜幕降臨時,杭州某產業園的燈光次第亮起。但在某跨境電商公司的辦公區,6點準時響起的下班音樂提醒著人們: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是奢侈品。
當我們撕下"格局"的虛偽面具,讓勞動價值回歸本位,那些燈火通明的寫字樓里,終將生長出真正值得奮斗的未來。因為真正偉大的企業,從不需要員工用尊嚴來換取生存。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收藏、關注、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