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之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生母—喜塔臘.額穆齊嫁給建州左衛指揮使塔克世為妻。嘉靖三十八年這一年努爾哈赤出生,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出生,之后額穆齊又生下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正因為接連生產,額穆齊在努爾哈赤年僅10歲時便去世了。
讓努爾哈赤沒想到的是,失去生母后,家便不再溫暖了。
因為父親塔克世又娶了一位妻子——哈達納喇.懇哲,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努爾哈赤的繼母。
懇哲將努爾哈赤兄妹四人當成是眼中釘,經常嫌棄他們,甚至會無緣無故地指責、鄙視他們。
而父親塔克世,因為繼妻懇哲的挑唆,不但不為努爾哈赤做主,甚至還將家中的不和睦都歸咎在努爾哈赤兄妹身上,經常不分青紅皂地責罰努爾哈赤兄妹。
而隨之而來的家道中落,讓努爾哈赤兄妹四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懇哲經常怨天尤人,而尚且還沒有自立能力的努爾哈赤自然便遭了殃,經常被繼母指桑罵槐,被當成是家里的負擔。
努爾哈赤本就不茍言笑,在繼母的冷言冷語下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即便是受了委屈也是默默忍受著,不再反抗。
骨子里的倔強與自尊,繼母懇哲的冷漠,讓努爾哈赤在10歲出頭的年紀便開始浪跡遼東。
也正是因為繼母懇哲的挑唆,塔克世在努爾哈赤19歲時便分家,而努爾哈赤作為家中的長子僅分得了很少的財產。
可以說,繼母懇哲對于努爾哈赤而言是一種童年時期的不幸。
努爾哈赤的生母額穆齊能夠接連生下子女,可見塔克世對妻子額穆齊還是十分寵愛的。即便是額穆齊去世,塔克世按理說也會厚待前妻所生的子女。畢竟努爾哈赤的外祖父都督阿古尚且在世,而塔克世是建州左衛指揮使,又為何會對一繼妻如此言聽計從呢?
在此便不得不提懇哲的出身,懇哲究竟是何出身,會讓建州左衛指揮使塔克世,與都督阿古都如此忌憚呢?
哈達納喇.懇哲出身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達部,與哈達部貝勒王臺出身同族,王臺將懇哲收為養女。王臺生有至少六個兒子,這六個兒子都是懇哲的養兄弟。
而且根據譜系的記載,懇哲是錫伯國駙馬納齊布祿(納齊布祿是烏拉部與哈達部共同的祖先)的六世孫女,而努爾哈赤第四位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是納齊布祿的七世孫女,清太宗雍正帝的發妻孝敬憲皇后是納齊布祿的九世孫女。
雖然她們的血緣關系已經十分遙遠,但是在清宮檔案中仍舊將阿巴亥與孝敬憲皇后都當成是懇哲的晚輩。
而塔克世之所以會娶懇哲,便是看中了懇哲為哈達部貝勒養女的身份。
但,塔克世作為都督阿古的女婿,為何會選擇同哈達部聯姻呢?
這還要從努爾哈赤的外祖父阿古開始說起,阿古是遼東的一個傳奇人物,他不僅驍勇善戰而且頗有智謀,還狡詐。在明嘉靖年間出任建州左衛指揮使,到了明隆慶年間的時間已經位至都督,并且控制了建州三衛入京朝貢的500道敕書。
若是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阿古便有希望統一整個建州女真。
正因為如此,建州女真各部紛紛歸附阿古。
而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與六弟寶實便帶著自己的族人歸附了阿古。
而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在阿古的麾下做了部將,并且憑著自己的騎術、箭術了得,而娶了阿古的女兒額穆齊,也就是努爾哈赤的生母。
隨著勢力的不斷強大,阿古便多次擾邊,不將明朝邊官放在眼里,
而追隨阿古身邊的覺昌安父子二人,自然也是明邊官的眼中釘。
不過覺昌安與兒子塔克世懸崖勒馬,背著努爾哈赤的外祖父阿古與明邊官交好,其中便包括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并且幫助明邊官抓那些多次擾邊的女真人。
阿古自然不會對此沒有察覺,所以便同努爾哈赤的父祖貌合神離。
而阿古,跟哈達部王臺之間也有過節。
王臺對明忠心耿耿,而得到明邊官的信任,在明邊官的授意下,王臺害死了阿古的父親多貝勒。
阿古在此次劫難中僥幸活了下來,并且趁著覺昌安父子為了稱雄建州,而同實力強盛的董鄂部之間兩敗俱傷之際崛起。正因為阿古表面上對明朝恭順,才得了都督的頭銜。
而阿古與王臺之間,也是互相猜忌。
阿古實在是不愿意,為了幾個外孫,而直接面對哈達部貝勒——王臺。
更何況,此時的阿古與女婿塔克世之間的關系也十分微妙。
正因為如此,作為哈達部貝勒養女的懇哲,才會如此肆無忌憚地對努爾哈赤兄妹幾人冷言相對。
在努爾哈赤與父親塔克世分家五年后,也就是努爾哈赤24歲時,懇哲生下了塔克世第五子巴雅喇
在巴雅喇出生的次年,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與父親塔克世,死在了古勒城。
而努爾哈赤,在繼承父祖留下的十三副甲胄后,正式起兵。
努爾哈赤起兵之初,族中大部分人都反對努爾哈赤,甚至想要除掉努爾哈赤向明廷邀功。
而這些反對努爾哈赤的族人,則是以努爾哈赤三伯祖索長阿第四子龍敦為首。
在努爾哈赤起兵后不久,建州女真嘉木湖城主伊爾根覺羅.穆通阿跟兒子噶哈善哈斯虎歸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便將自己的妹妹代因扎嫁給了噶哈善哈斯虎。
如此一來,噶哈善哈斯虎便成了努爾哈赤名副其實的妹夫,自然會幫助姐夫一起建功立業。
龍敦暫時除不掉努爾哈赤,便將主意打在了噶哈善哈斯虎的身上。
龍敦挑唆懇哲的弟弟薩木占,除掉了噶哈善哈斯虎。
'爾妹見在我家,汝可與我同謀,殺噶哈善。
姐姐懇哲自嫁給塔克世,便一直將努爾哈赤視為眼中釘;而弟弟薩木占害死了努爾哈赤的妹夫,讓努爾哈赤不僅失去了一員猛將,而且還讓努爾哈赤的妹妹開始守寡。
姐弟二人如此,努爾哈赤又豈能不恨呢?
然而即便是如此,努爾哈赤為了統一女真,還是多次同哈達部聯姻:
努爾哈赤在萬歷十四年(1586年),娶了懇哲養兄弟扈爾漢的女兒哈達納喇.阿敏哲哲為側妃
之后,懇哲的另一個養兄弟孟格布祿的兩個女兒也嫁到了建州女真,一位嫁給了努爾哈赤的嫡次子代善為側福晉,一位嫁給了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為繼福晉。
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還是厚待了懇哲所生的唯一的兒子巴雅喇。
巴雅喇年幼時被長兄努爾哈赤授予臺吉,到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巴雅喇17歲時,第一次上戰場殺敵。此次巴雅喇跟隨侄兒褚英(努爾哈赤嫡長子,比叔叔巴雅喇還要年長兩歲)、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的瓜爾佳.費英東一起,率兵攻打野人女真三部之一的瓦爾喀部。
此戰建州軍大獲全勝,攻占二十余座城寨,招降上萬人。
因立下戰功,巴雅喇被兄長賜予卓禮克巴圖魯的封號。
在巴雅喇建功立業的同時,努爾哈赤為其指婚了一位出身勛貴家族的女子為福晉——原蘇完部長索爾果的孫女瓜爾佳氏。
在努爾哈赤創業之初,蘇完部長索爾果便帶著自己的族人歸順努爾哈赤。
而索爾果的兒子費英東已經25歲,恰好是建功立業的年紀,努爾哈赤不僅授予費英東一等大臣之職,而且還將自己的孫女、褚英的女兒許配給了費英東。
也就是說費英東是努爾哈赤孫女婿,而費英東還是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在后金(建州女真)的地位極高。
努爾哈赤能夠將費英東的女兒,許配給異母弟巴雅喇,不僅僅是對功臣之家的殊榮,更是對異母弟巴雅喇的重視。
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巴雅喇已經26歲,恰好是建功立業的大好年紀。
努爾哈赤下令巴雅喇率兵東征野人女真三部之一的窩集部,此戰巴雅喇攻占了赫席赫、鄂謨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三路,并且俘獲敵眾2000。
從次年開始,巴雅喇便沒有了建功立業的記載。
可見巴雅喇并非一位驍勇善戰之人,但即便如此,作為后金大汗努爾哈赤的弟弟、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女婿,巴雅喇即便是不殺敵立功,其后半生也能安穩度過。
然而巴雅喇雖然是塔克世五子中最年幼的一個,卻去世得比較早:
其長兄努爾哈赤,在天命十一年去世,去世時已經68歲;
其二哥穆爾哈齊(塔克世妾室李佳氏所生),在天命五年去世,去世時60歲;
其三哥舒爾哈齊,萬歷三十九年去世,去世時47歲;
其四哥雅爾哈齊,年僅25歲早逝;
而巴雅喇,則是在天命九年去世,終年43歲。
巴雅喇去世后29年后,也就是順治十年(1653年),其侄孫順治帝追封各位先祖:
巴雅喇的二哥穆爾哈齊,被追封為多羅誠毅勇壯貝勒
巴雅喇的三哥舒爾哈齊,被追封為和碩莊親王
巴雅喇的四哥雅爾哈齊,被追封為多羅通達郡王
而巴雅喇,則是跟二哥穆爾哈齊一樣都被追封為貝勒,為多羅篤義剛果貝勒。
巴雅喇一共生有9個兒子,其中有三個兒子,被順治帝下旨處死或者幽禁而死;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的繼母懇哲,有三個親孫被順治帝所殺。
這究竟是為何呢?
大約在1603年左右,巴雅喇的次子拜音圖出生。
1606年,巴雅喇第四子鞏阿岱出生;
緊隨其后,巴雅喇的第五子錫翰出生。
作為努爾哈赤的侄兒,自然會得到建功立業的機會,一開始拜音圖被授予副將一職。
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時,23歲左右的拜音圖被伯父任命為正黃旗佐管大臣。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病逝后,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任大汗之位。
皇太極繼位后,巴雅喇的兒子們也慢慢長大:
天命八年時,拜音圖被堂兄皇太極授予都統一職。
皇太極登基后,拜音圖便跟隨清軍一起出征,從征明朝、朝鮮。
而拜音圖的五弟錫翰,則是在崇德五年(1640年)時被授予工部承政一職。
在崇德六年時,皇太極親自率兵圍困錦州,攻打洪承疇的13萬大軍;錫翰隨軍一起出征,同內大臣多爾濟一起在高橋設伏,斬獲敵軍上千人;并且在明總兵夜襲皇太極大營時,同輔國公額克親一起擊退了明軍。
拜音圖的四弟鞏阿岱,也曾跟隨大軍一起圍困錦州,但是因為臨陣脫逃而被問罪,而且還牽連到了二哥拜音圖與五弟錫翰。
不過很快鞏阿岱便再次復起,在崇德八年被授予吏部承政一職。
而且在皇太極病重時,鞏阿岱便投靠了戰功赫赫、威望極高、被皇太極委以重任的睿親王多爾袞。而便是鞏阿岱此舉,注定了他不會善終。
皇太極病逝之前,并沒有確定儲君人選,也沒有正式下旨確定“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制度。
如此一來皇太極病逝后,太祖皇帝的嫡子們、與皇太極的嫡子們便開始爭奪皇位。
有資格爭奪皇位的有:
禮親王代善(太祖發妻元妃佟佳氏所生)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所生)
英郡王阿濟格(太祖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所生)
豫親王多鐸(太祖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所生)
肅親王豪格(皇太極繼妃那拉氏所生)
皇太極第九子福臨(莊妃所生)
皇太極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西宮貴妃娜木鐘所生)
其實一開始真正爭奪皇位的是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豪格雖然是皇太極的兒子,但是卻比十四叔多爾袞還要年長,早早便開始建功立業;再加上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原本由皇太極親領的兩黃旗大臣,便紛紛支持豪格來繼位。
而多爾袞,在皇太極病重時便處理朝政事務,在朝中威望極高;
再加上有兩白旗大臣的支持,與豪格勢均力敵。
在多爾袞與豪格劍拔弩張之時,多爾袞便決定以退為進,扶持了皇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
福臨年幼,便由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的侄兒,與皇太極一起長大感情極好)任攝政王,輔佐年幼的順治帝。
然而雖然多爾袞扶持順治帝登基,但實際上多爾袞至死都沒有放棄爭奪皇位。
所以自順治帝登基開始,多爾袞便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掌握大清的實權。
鞏阿岱作為兩黃旗大臣,按理說應當堅決擁護順治帝,而且鞏阿岱也確實曾跟其他兩黃旗大臣:索尼、鰲拜等人一起起誓,誓死效忠順治帝。
鄭親王濟爾哈朗,曾對兩黃旗大臣說過:皇子來繼承皇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還有什么好說的
滿清入關、遷都北京后,鞏阿岱便將鄭親王所說的話告訴了多爾袞。
多爾袞本就對濟爾哈朗未曾支持自己爭奪皇位而耿耿于懷,聽到鞏阿岱的話后便將濟爾哈朗降為了輔政叔王,并且搜集濟爾哈朗的罪名,將其降為了郡王。
索尼、鰲拜、圖賴等兩黃旗大臣,對年幼的順治帝自始至終都忠心耿耿,而因為鞏阿岱等人投靠了多爾袞,而多次被多爾袞陷害,甚至被革職抄家、流放盛京。
而鞏阿岱與弟弟錫翰,也因為依附多爾袞,而被晉封為固山貝子爵位。
至于拜音圖,則是憑戰功,順治三年晉封為鎮國公,順治五年晉封為固山貝子,順治六年時晉封為多羅貝勒爵位。
然而,順治七年年底多爾袞去世了。
順治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除掉了多爾袞的勢力,真正的將大清實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而昔日對多爾袞忠心耿耿的錫翰與鞏阿岱自然注定了不會善終:
順治九年,鞏阿岱與弟弟錫翰,因曾黨附多爾袞而被處死。
而拜音圖,則是受到了兩個弟弟的牽連,而被幽禁而死,后被削爵。
至于鞏阿岱與錫翰的子孫后代,則都被廢黜宗室資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