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幾篇文章里,我詳細介紹了意大利EAM Lab(巨龍) CLASSIC 202i合并式放大器的元器件、技術手段、聲音特點以及和幾款音箱的搭配效果。那么對EAM Lab CLASSIC 202i的探秘已經大功告成了嗎?我原以為是這樣的,因而差點漏掉了它一項寶貴功能——CLASSIC 202i的內置解碼器。我原以為其內置的解碼器只屬于附送級別,想不到其素質超群,而且有幾樣值得深入把玩之處,CLASSIC 202i的玩家不用這項功能著實可惜!
CLASSIC 202i內置解碼器所使用的解碼芯片為著名的Sabre ESS9038Q2M,最高支持32Bit/768kHz和DSD512的格式。背板有同軸、光纖、USB三組數字輸入端口,在實際使用中可將CD機(CD轉盤)通過同軸線與CLASSIC 202i連接,也可以通過USB線將數字轉盤或電腦與CLASSIC 202i連接,玩Apple Music的朋友更是可以通過LIGHTNING-USB線來讓CLASSIC 202i完成解碼工作、進入家中的音響系統。除這些基本用途外,CLASSIC 202i內置解碼器還可以讓用家對濾波方式、高頻截止頻率進行設置,從而令重播效果發生微妙的變化,非常好玩!而且所有這些設定均可很方便地通過機器前面板的觸摸屏完成。具體來說,CLASSIC 202i的濾波方式有Fast Roll Off(快速滾降)和Soft Roll Off(慢速滾降)兩種,高頻截止頻率有47kHz、50kHz、60kHz、70kHz四種,這樣可組合出來的音色類型理論上有八種。測試時,我是通過同軸線將ATOLL DR200轉盤和CLASSIC 202i連接,驅動的是被譽為“黃金搭檔”的LEGACY Signature SE落地式音箱。聆聽面積約33平方米。測試軟件是《2011原音精選》,曲目包括:1、蔡琴《其實你不懂我的心》;2、 Pergolesi 《為雙小提琴與通奏低音而做的小協奏曲》;3、門德爾松《G小調第一鋼協》第三樂章;4、西貝柳斯《芬蘭頌》。
本次測試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各種設定的重播效果,因此我在這里先簡單概括一下CLASSIC 202i內置解碼器的聲音基本特點:音色中性、透明,質感致密,規模感和動態都很龐大。因時間所限,我不可能試遍八種組合的重播效果。這次我主要在設定高頻截止頻率為70kHz的基礎上比較“快速滾降”和“慢速滾降”的重播效果,然后在“快速滾降”的設定下比較50kHz、70kHz的高頻截止頻率各自的聲音究竟有什么不同。希望拋磚引玉,以此給喜歡CLASSIC 202i的朋友一些有益的啟示。下面就是本次測試的個人聽感,請大家指正。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快速滾降:一開聲,我就發現此刻聽到的鋼琴琴腔共鳴比以往聽到的豐富了不少,而且音場所呈現的空間感也更加寬廣,作為一個非發燒的流行音樂制作能有此效果可謂少見。繼續聽下去,我非常欣賞在這種設定之下系統出色的透明度,因此鋼琴的音色顯得特別晶瑩剔透,是一種偏于現代的重播風格。同樣地,也是因為通透無染,從而令一部“大”鋼琴活現眼前。所以您不難推測出這種冰清玉潔的透明度也令我能更清晰、更深刻地捕捉到蔡琴在演唱時感情微妙變化,也更能體會到她這種真摯感情的可貴。除了透明度出色之外,這個設定的另一項優點是音場比較宏大,有向四周擴張的傾向,似乎有一種暗力將音場“撐”了起來。
慢速滾降:切換到這種模式,我發現音色與“快速滾降”有著一定的差異。在“快速滾降”模式下人聲本已經夠厚實,沒想到在“慢速滾降”模式下其“肉”感和水潤度進一步提升,人聲的結像則比之前稍稍靠前一點;鋼琴聲同樣顯得飽滿、渾厚、凝聚,“重心”有下降的趨向,能量更多地集中在中頻和低頻,彈奏起來那種“一氣呵成”的感覺更加強烈。在演繹方式方面,我認為“慢速滾降”會偏向傳統、“黑膠”化多一些,喜歡溫暖、親切音色的朋友肯定喜歡。
《為雙小提琴與通奏低音而做的小協奏曲》
快速滾降:此刻小提琴聲音密度大,速度也是飛快的。而且我這時聽到清晰而厚重的大提琴低頻鋪墊,這在一般系統上并不容易獲得,真實展現出LEGACY Signature SE這款大音箱的優勢,不枉其低頻能下潛到22Hz的實力。而且這種模式下琴聲的線條感非常細致,顯得裊繞多姿,頗有貴氣。毫無疑問,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此刻聲音透明度無疑是出色的,有著迅捷的瞬變,從而令小提琴聽起來鮮活、靈動,在保留甜潤感的基礎上張力得到了提升,從而獲得更強烈的立體感,嬌嫩的質感引人入勝。這種透明度同樣有利于挖掘出更多細節,來自琴腔的共鳴以及來自空間的堂音紛紛擾擾,而演奏者所用的揉弦、跳弓等指法也更容易辨認出來。
慢速滾降: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快速滾降”模式下,小提琴艷光四射成了主角。而在“慢速滾降”模式下,系統會更注重“整體性”、和諧性,這讓我想起了熟悉的“英國聲”。確實,大提琴的聲音此刻顯得端莊、溫暖,有著成熟、穩重的古典氣質;而小提琴依然活潑,不過柔和的光澤增加了它優雅的氣質,甜潤度同時也稍稍增加了,整體的風格偏向內斂、凝重,柔滑的絲綢質感同樣迷人,另有一種誘人的魅力。
《G小調第一鋼協》第三樂章
快速滾降:一般來說,在協奏曲中主奏樂器是主角,協奏的交響樂隊是配角,錄音師不會將太多精力放在它的身上。這種情況很常見,有時主奏樂器的音質和協奏樂隊的音質在同一母帶下竟然可以形成強烈的反差,讓人感覺好像是出自不同錄音師之手。但現在“快速滾降”模式下,伴奏樂隊的表現卻讓我眼前一亮:開頭部分弦樂器組和銅管樂器的齊奏顯得氣勢昂揚、高亢有力,我真沒想到這個1957年的版本竟然可以錄得這么好!接著由瑟金彈奏的鋼琴音符飄出,速度飛快、光澤晶瑩,在激昂之處演奏家的手指好像和琴鍵擦出了火花!在我印象中,現在這種模式下的彈奏力度提升幅度明顯,勝過我聽過的許多系統。在寧靜背景的映襯下,瑟金的演繹一氣呵成、火花四濺,一曲聽罷意猶未盡……
慢速滾降:在這種模式下,個人感覺重播效果的“古典氣質”更加明顯:聲音從容、穩重、醇厚,中、低頻飽滿,整體能量的重心下降,速度也夠快,但似乎沒有“快速滾降”模式時那么快。瑟金彈出的琴聲起落仍明快,不過稍帶甜味,音符被裹上一層潤澤,再次營造出一種頗具“模擬”色彩的氛圍——溫暖、濕潤,有著古典音樂特有的恬靜,聽起來悠揚不驚、意境深幽。
《芬蘭頌》
快速滾降:開頭的銅管樂器組通過扎實的厚度成就出強勁的迫力,有一種“不怒自威”的說服力,顯得莊重深沉。跟著出現的定音鼓也是火力十足,和銅管樂器組的發出不可遏制的“怒吼”。大提琴的低頻鋪墊凝聚,而且似乎還有一種內里不斷向外膨脹的暗力在涌動。在“快速滾降”模式下,這部作品的重播效果很火爆,前半部分充滿憤懣、壓抑的情感,如熾熱的巖漿在不斷翻滾浪;在后半部分銅管樂器組吹響了沖鋒的號角,大鼓如戰鼓般激動人心,兩者相互唱和,層層遞進、速度越來越快,將芬蘭人民反侵略的抗爭精神如火山爆發般地展現出來!
慢速滾降:轉為這種模式后,整體能量的重心降得更低,作品前半部分那種壓抑、憤懣的氣氛顯得更加沉重,同樣是表現芬蘭人民的憤怒,但此刻憤怒中的“隱忍”成份更多,給人以一種“引而不發”的感覺,這種表現方式也許能將作品中的悲憤情緒映襯得更加深刻。在作品后半部分的爆發片段,感覺怒火的再現方式是偏于濃烈,而“快速滾降”模式則顯得高漲。銅管樂器組和敲擊樂器組和上述的表現形式是相適應的,呈現出敦厚飽滿、渾然一體的質感,不似上一種模式那么鋒芒畢露、強橫張揚,這種綿長凝重、堅韌不拔的演繹方式,是對作品的不同解讀,但一樣可以感人肺腑!
“快速滾降”模式下對截止頻率50kHz/70kHz的比較
上面我已經對“快速滾降/70kHz”模式的重播效果進行詳細描述,那么在同一滾降模式下改變高頻截止頻率會如何呢?以蔡琴演唱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一曲為例,在“快速滾降/70kHz”模式下,系統呈現的空間感宏大,人聲細致清晰,鋼琴聲則晶瑩通透。轉為“快速滾降/50kHz”模式后,人聲和鋼琴的厚度增加,顯得更加圓潤、飽滿,有著更濃郁的“黑膠”韻味,也許會犧牲一點空間感和泛音,但對歌曲的感情流露也許更好一點……
記得一定要用它
意大利EAM Lab CLASSIC 202i合并式放大器內置解碼器的素質頗高,能輕易將您家的CD機升級,從而提升系統的整體素質。而且幾種設定方式也很好,效果明顯,不用的話實在可惜,值得所有擁有或喜歡EAM Lab CLASSIC 202i朋友的重視。在實際使用中,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某種設定方式,甚至可以根據作品類型隨時切換,這一切都可以在機器前面板的觸摸屏上快速、簡單設定,可謂“彈指一揮間”。沒想到一款合并機內置的解碼器都這么好玩,我不禁對EAM Lab 專用的解碼器——CLASSIC DAC心馳神往起來,因為CLASSIC DAC的檔次更高,它不僅有上述功能,而且選項更豐富,可惜已經賣完,惟有期待能盡快對它進行測試了。
總代理:昌業音響
(020)83866408
售 價:¥4750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