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護膚品很難滿足短期的“效果”;如每天都照鏡子,自己較難發覺體重上下幾公斤的差異。常在寫文章時所說的光澤、緊致、飽滿,大致是一種內心感受,由小部分事實與大部分情緒所共筑。但這種“情緒”是虛無的嗎?我覺得未必,之后會再討論。
在有節奏的日常生活中,護膚是其中很微小的細節。重視細節的人,會經常性收獲一些間隙中的喜悅。比如下班后在電梯鏡子中發現飽滿,甚至還有些透著光的皮膚,四下無人、忍不住拿出手機想要自拍的動作,便是不自覺的喜悅。這是日積月累的、有流程化的護膚所帶來的反饋。你說這是靠皮膚檢測儀器能告訴你的心境嗎?要我看,檢測儀還是回歸實驗室,回歸血糖、血壓來得更好。
今天湊齊了一桌面霜的空瓶。然又不想把這些曾經寫過的面霜的功能功效再復述一遍,僅僅要說,用面霜啊,是要很挑剔的。這個東西,承前啟后,能不能與之前水、乳、精華相融合,又怎么“壓住”它們,來一個“封包”或者叫“層層滲透”,真的太講究了。
(一)
忍不住要拿一個還不是空瓶的面霜來做開頭,是今年春節黛珂送的禮物,AQ MELIORITY珍萃精顏綺甄日霜。
黛珂有一瓶“萬元霜”,定義了何為“挑剔的面霜”;這里寫的是她的“日霜版本”,關注了很多事實上存在、卻所有人假裝沒看見的細節——緣何是日霜,我在最后講。
濃郁的精華乳霜緊密貼合在皮膚上。寫至此,覺文法淺陋,若學得駢體詩文,定將其描述得惟妙惟肖。所謂“上乘質地”,除了在使用那一刻給予的柔、潤、沁透體驗,此后一整天的皮膚狀態,都像是“充滿能量”。
“能量”一詞的形容,要說到幾年前我堅持過很長一段時間“早C晚A”,大約白天漸進使用10%-15%的純VC精華,晚上使用0.2%-0.5%的視黃醇精華,皮膚就呈現這種好像被拋了光的狀態。那時,我上過幾次直播,很令人困擾的是,鏡頭里的額頭、臉頰總看上去油光光的,即便是上了底妝亦是如此。恐怕有人要吐槽,這個博主,自己控油都沒做好竟然還敢出來做直播。其實真冤枉,這就是高濃度功效產品帶來的“能量”。
顯然,黛珂不走這個路線。但她的配方依然能令皮膚充滿“能量”,區別在于,她更溫柔,不僅使用上溫和,更不會一下子拋光得讓人覺得T區在出油。
大道的殊途同歸。精研天然珍稀植萃配方,加以獨家的囊體技術做滲透,“功效主義”成為最入門級的要求。溫柔、感性的方向,與使用后皮膚一整天充滿光澤感、張力感的狀態,才是“獨步武林”之絕技。
最后,講講前頭提到的“日霜”問題。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么要有SPF10、PA++的日霜產品,好像根本用不到。實則是被“防曬、防曬、再防曬”的十年全民科普宣傳給“洗腦”了。強紫外線時節、地區當然要嚴格高倍防曬。但也有常常一個月不見太陽、陰雨連綿的地方。也有冬天不想出門,或者早起洗漱后要到下午才出門的情況。有這樣一款日霜就真是太好了。能一步到位滿足防御偶爾、少量的紫外線(其實PA++的防曬力并不弱)。我常常上午在家辦工、寫稿,下午出門開會或參加活動。出門前畫個底妝,妝前乳和粉底液也均有防曬功能(一半約SPF20-30左右),對都市防曬來說,完全足夠。退一萬步講,今天大太陽,且要戶外活動,那在這個日霜后疊加高倍防曬也無任何不妥。
護膚與生活一樣,在不制造麻煩的前提下,長期細心、溫潤的滋養,才能“煲”出“富貴奢華感”。這是沒辦法跟另外一種“ALL IN ONE”狀態較勁的,關注事物的重心顯然不在一個點上,雞同鴨講。
(二)
下面開始正經寫空瓶。
努地用完了幾個去年秋天打開的面霜。小半年里,皮膚經歷氣溫從十幾二十度降到零下,再升回十幾二十度的過程;由于我常常四處亂跑,所經歷的濕度更加“混亂不堪”,同時打開多瓶面霜的優勢得以展露,無論去哪兒都能找到一款合適的。在沒有更值得嘗試的新品出現前,我想我是要去重復購買這幾個產品的。
在「蘭嘉絲汀」的名字之下,有諸多關鍵詞。例如,防曬專家(研究抗光老化的專家)、A醇鼻祖、N個專利技術……我來逆向思維提問,當那么厲害的高科技品牌放在你眼前,什么情況下反而不會(買)它?——假若是有難以接受的氣味和膚感——這是“最淺層次”的「情緒」。那么,人家就真的做到了,輕盈的膚感,淡雅的香味……
已經沒有拒絕的理由了。那細分下,金色的「超A面霜」和藍色的「御顏面霜」兩者如何選擇?
用價格,很好分。藍色貴得多。抗老維度更全面、等級更高,從細胞修護、煥活的層面綜合提升皮膚的緊致、豐盈、光澤感,所用專利技術也更多一些。不過,并不因為藍色「御顏」的抗老等級高,質地就會相應更豐盈。相反,它比金色「超A面霜」更加輕盈,流動性更強。此處,個人覺著沒有什么邏輯規律。
幾乎所有人對抗老都有相同的執念——用最好的。我也是。但在“體驗感”面前,卻又是另一種不自知的誠實。如睡覺蓋被子一樣,喜歡稍厚一點的被子才有足夠安全感。
金色「超A面霜」恰好就戳中這一點,潤、但也不算厚。從市場上千元內“膠原霜”定位來看,它有高標準的“雙A+雙肽”的組合式抗老配方,主攻皮膚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新生,維持飽滿、緊致輪廓線。最主要的是,這個硬核配方有“A醇鼻祖”做靠山,完全不必擔心“猛藥后遺癥”。
「超A」的眼霜,也是大愛。在撫紋、緊致、淡化黑眼圈等幾個方面,都勝出了我同時期在用的其它產品。很細微的體驗感上的變化,是非常感性的“判斷”,可謂“毫無依據”。
IPSA會激發起一些護膚探索者的“情緒”。“大廠研發”(資生堂)做后盾,不完全走“古板路線”的品牌。一頭是“ME自律乳”在近幾十年美妝界里的獨樹一幟,另一頭是常常能在新品中看到“先鋒配方”(或許,家里的兩位大姐都還沒用上,小女兒已經先行開路了)。這是作為消費者的“情緒”,哪怕產品本身沒有香味,依舊能激發起人的興趣來。
「黑晶面霜」和「流金膠原霜」之間,很好做選擇。喜歡黃油質地、滋潤膚感的,選擇「黑晶」。清新奶霜、細心照顧到每一顆毛孔保濕的,是「流金」。且兩者,都重在抗衰老。
「流金膠原霜」,近年在膠原霜賽道里的一匹黑馬。針對所謂的“斷崖式衰老”,大約發生在30歲前后,形容因內在壓力、外在紫外線傷害、長期積累的不良生活習慣之后果等等,所導致的皮膚膠原流失加速,看起來“一夜老十歲”。等到這個時候再用,自然是來不及。所以,目標人群們,“膠原問題”的第一道防線千萬要守住。除了激活皮膚內的兩大膠原蛋白新生,它獨特的雪融奶霜膚感還帶來了與著名的“流金水”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保濕效果,讓干皮、油皮都很愛。
「黑晶面霜」我已連續用了2個冬天。超豪華的抗衰老配方陣容,以及高級的質地,感嘆一句,La Crème也不過如此。
或許是要兼顧夏日有美白需求者的體驗感,這款AQ舒活耀白面霜的清爽感令我感到驚訝,像是一杯加了冰塊能夠暢快飲用的乳酸菌飲料;而與清爽型面霜的“刻板印象”并不符合的,是它的保濕效果,至少南方的冬天、倫敦和巴黎的冬天,都妥妥的。這套AQ的美白系列是去年夏末上市,從“情緒壓力-美白”的角度切入,配合KOSE大名鼎鼎的美白成分曲酸,還有黛珂所用到的高級別囊體技術,滲透性能更好,功效發揮更精準。
LXP匠心面霜,是去年奢華面霜屆的一顆新星。“奢華”并非全指價格,還有所針對的年齡、功能,以及對護膚品的一種態度。顯然,二十來歲、還在出油的年紀是不適合“過于奢華”的。它要把皮膚緊緊地“裹住”,是最基本的啟動自我修復程序的基礎。那么,在北方干燥地區的,或是皮膚需要大量油脂的人群就會非常喜歡她。第二步,是一些高濃的成分,SK-II最擅長的東西,PITERA,高濃度的“8倍PITERA”占了成分表的首位。說到底,還是“修復”兩個字。
好比一個長期處于勞累、疲憊狀態下的人,體檢報告表示并沒有生病,但每天都感覺很累。怎么辦?需要啟動修復程序,跳出現在的環境,放空一段時間,各種營養更上,臉色、食欲都會慢慢恢復。皮膚的修復,官方所講的“突破瓶頸期”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對皮膚本身還不錯、沒有什么特別瓶頸期的人來說(比如我),感受就一個字“穩”,有她就不必擔心早上起來多了2條干紋之類的事情,大膽地帶上它往北方拓跋鮮卑人的地區跑,干到出鼻血皮膚都不會有事兒。
(三)
科技與情緒,是高度概括“我喜歡的護膚品”的兩大關鍵詞。從自身也是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科技」是地基,有技巧、挖得深,才有「情緒」這個萬丈高樓發揮的空間。
看,蘭嘉絲汀、IPSA、黛珂、SK-II,隨便誰都有拿得出手的科技硬實力——不是單品爆款成分哦,而是更上頭品牌層面的東西,“品牌價值”一定高于“單品價值”。這里,我認為是足以令人買單花錢的「情緒價值」的大秘密。一些關于信任和欣賞的心動,一些不管你出什么產品我都想一試的雀躍。所謂的“無腦跟隨”并非真正的盲從,其背后的「科技邏輯」必須扎實。當兩個辯證又統一的因子同時共振,哪里還會不買單?
< The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