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全球票房斬獲2.62億美元,這部片子不僅票房亮眼,口碑更是炸裂,直接沖進了IMDB和豆瓣前250名,還幫奉俊昊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大獎。
六年后,奉俊昊進軍好萊塢,帶來了科幻巨制《編號17》。這次中美同步上映,正好跟餃子導演的《哪吒2》硬碰硬。
可惜,《編號17》在內地首映票房撲街了,即便是奧斯卡名導的光環,也沒能干過餃子。那么,這片子為啥票房這么慘?電影質量到底怎么樣呢?
昨晚啡哥第一時間看了《編號17》,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一、周五票房報告。
電影圈從來不缺傳奇,但冷門也從不少見。
周五最新票房榜單出爐,大盤總共拿下8728萬,比周四猛漲了110%。前三名分別是《哪吒2》、《唐探1900》和《多幸運遇見你》。
春節檔的《封神第二部》和《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基本退出榜單競爭,只有《哪吒2》和《唐探1900》還能保持超長續航。
上映38天的《哪吒2》以5600萬的成績繼續霸榜,內地總票房已經沖到145億。以這個勢頭看,《哪吒2》肯定還會延長院線密鑰。
反觀《編號17》,首映票房不足400萬,排在第四,排片占比7.3%,上座率只有可憐的2.8%。數據擺在那兒,一目了然,這片子在內地很可能要面臨“院線三日游”的命運。
很明顯,《編號17》票房撲街了。那到底啥原因導致的呢?
原因一:搶不到院線排片。
《哪吒2》一路高歌猛進,走到哪兒碾壓到哪兒,排片占比高達46.5%,全國電影院幾乎一半的廳都給了它,上座率還居高不下。
電影院是市場經濟,排啥片賺錢、排啥片虧本,他們心里跟明鏡似的。《編號17》首映搶不到排片份額,就算你是盤好菜,沒桌子給你坐,怎么吃得下?
更別提《編號17》本身還不算啥好菜。
再說,三八婦女節檔期還有一大波新片扎堆上映,比如《天堂旅行團》、《還有明天》、《想飛的女孩》、《平原上的火焰》,這些都會進一步擠占《編號17》的排片空間。
三天后,這片子估計就沒人問津了。
原因二:市場認可度下滑。
一部好萊塢大片,首映當天就在內地碰壁,被國產片全面吊打,這可不是“運氣不好”能解釋的,根子上還是市場認可度出了問題。
以前好萊塢大片上映前,市場都會大肆炒作,像《阿凡達2》啊、《復仇者聯盟4》啊,不管是電影院還是網絡宣發,那攻勢叫一個猛。
可《編號17》呢?幾乎看不到啥像樣的市場宣傳,認可度低得嚇人。有人可能會說,是咱們這邊故意打壓好萊塢片。
其實真不是那么回事。如果電影真夠硬,第二天口碑就該發酵了。走出影院的觀眾會跟親朋好友使勁推薦:“《編號17》真好看!”
可惜,像我這樣的影迷都沒被打動,還怎么指望吸引普通觀眾?
所以,《編號17》首映票房不足400萬,基本宣告在內地票房涼涼了!
二、《編號17》影評。
先說說電影內容梗概:
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男主米奇·巴恩斯在地球混不下去,加入星際殖民計劃當了“消耗體”,干的是不斷死去又重生的高?;顑?。
某次,第17號米奇執行完危險任務回家,卻發現自己被第18號米奇頂替了,一場科幻冒險故事就此展開。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還沒看的朋友請自行繞行。
影片開頭,米奇醒來,臉上蓋著一層白雪。接著,同伴從飛行器上用繩索下來,米奇還以為是來救他的,結果人家撿起武器扔下一句:“反正你明天還會再被打印出來”,就這么走了。
原來,他們在外太空執行任務。不一會兒,一群長得奇奇怪怪的蟲子爬過來,正當米奇暈乎乎的時候,電影切進了回憶模式。
故事交代,米奇和提莫(史蒂文·元飾演)在地球創業失敗,被債主追殺,走投無路之下,他跑到太空移民處,稀里糊涂應聘了“消耗體”這活兒。
“消耗體”就跟克隆差不多,通過提取DNA、人體特征和記憶,短時間內就能打印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人。
因為地球上有個科研人員打印了三個自己出去犯罪,引發民憤,這技術就被禁止在地球上推廣了。
屢次競選失敗的肯尼斯·馬歇爾(馬克·魯法洛飾演)說服當局,把“消耗體”技術用到太空移民項目,讓他們干些人類不適合的危險活兒。
死了也不怕,第二天再打印一個就行。米奇為了躲債主,稀里糊涂當上了“消耗體”。
在太空里,食物稀缺又定量,米奇認識了一群朋友,還找到了女朋友。經過漫長旅途,他們發現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
于是派米奇去探路,他一次次死去,又一次次被打印出來。后來,他們發現這星球上有原住民,就是那群怪蟲子。
為了研究這些蟲子,總部派米奇去收集資料。結果他撿食物時不小心掉下懸崖,第17號米奇以為跟往常一樣會死。
誰知,這次蟲子不僅沒吃他,反而齊心協力救了他?;氐斤w船總部,準備倒頭就睡的米奇,卻發現第18號米奇已經在了。
按規定,發現重生體就得銷毀“消耗體”,兩個米奇該咋自救呢?
《編號17》探討了不少東西,比如克隆引發的法律和道德問題、星際殖民的反烏托邦問題、階層諷刺、人性與自我犧牲,還有資源爭奪等等。
奉俊昊擅長的隱喻,在片子里都能感受到,但都不夠深刻,點到為止,跟《寄生蟲》完全沒法比。
作為科幻片,爆米花元素總得有點吧?可惜《編號17》拍成了科幻文藝片,全程爆點稀稀拉拉,調動不了觀眾的腎上腺素,跟《銀翼殺手2049》一個路數。
高概念和隱喻也沒做好,整體平淡無味,有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還夾雜了點晚八點檔男女爭風吃醋的劇情。
所以,我個人給它三顆星,6.8分左右,不推薦去看。
三、奧斯卡名導也不是餃子的對手。
這次票房大戰真是讓人大跌眼鏡。誰能想到,拿過奧斯卡的奉俊昊,竟然被咱們的餃子導演按在地上摩擦?
說起奉俊昊,大家肯定記得2019年《寄生蟲》橫掃奧斯卡的盛況。那年這片子一口氣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個大獎,直接把韓國電影推上國際C位。
奉俊昊跟李安并稱“亞洲之光”,既有商業片的爽感,又能拍出深刻的社會寓言,確實有真本事。
可這次他的好萊塢科幻新作《編號17》撲得太慘了。首日票房連預測的三分之一都沒到,而上映38天的《哪吒2》還在吊打它。
在電影質量面前,奉俊昊的光環這次明顯失靈了。《編號17》干不過《哪吒2》已成定局,也希望這位奧斯卡名導以后能帶來更多讓人拍案叫絕的作品。
四、結語。
《編號17》的票房慘敗,不只是奉俊昊一個人的滑鐵盧,說白了,它就是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撞墻的一個縮影。
文化水土不服、市場推廣沒找準路子、競爭對手太猛,再加上電影本身有硬傷,這幾下子湊一塊兒,直接把這部科幻大片推下了深坑。
反過來看《哪吒2》,那叫一個風生水起,票房蹭蹭往上竄。這說明啥?國產片正以火箭般的速度搶占觀眾的心啊!
以后,好萊塢要想在內地市場翻身,恐怕得放下架子,實打實摸透中國觀眾的口味。是繼續拿錢砸大制作,還是老老實實學會講故事?這賬得好好算。
至于奉俊昊,國際舞臺上他興許還能繼續發光,但在內地這塊地盤上,暫時還真干不過餃子。
這場票房大戰,既玄乎又敲警鐘——奧斯卡的光環再亮,到了內地票房這江湖,也不一定管用啊!
對于《編號17》打不過《哪吒2》,您有話說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