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為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成立 115周年,達州市婦聯推出“達州她力量”系列,聚焦達州本地各行各業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女性以及女性事跡,展示女性力量,以此團結激勵凝聚廣大婦女以實際行動砥礪奮進、擔當作為。
“我們的辦公室在最里面,不好找,在門口等一下,我來接你們……”3月5日,走進達州市秦巴智谷數字產業園,見到虞靜時,她一副標志性的框架眼鏡,齊肩短發,簡單、干練這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
在虞靜的引導下,到達達州吉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眼看到:團隊先后完成多個激光三維成像傳感器研制任務;團隊獲授權專利及實用30余項……公司成果展示墻上,虞靜的名字屢屢上榜。
追光者:從軍工密碼到煙火人間
虞靜是中國物理研究院和西南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的激光高精度測距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她先后在四川長虹、綿陽天眼、四川九洲等企業工作。
激光雷達成像技術是她一直研究的領域和方向,虞靜解釋道:“激光成像技術可實時感知物體表面三維信息,結合工業機器人可極大提高制造產線的柔性適應性,在工業‘智改數轉’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畢業工作,虞靜第一個接觸的是軍工項目。
虞靜回憶,在那期間,為收集實驗數據,她和女助理在調試現場、住農戶家,為搶進度趕時間,天天泡在實驗室監測實驗數據。“軍工項目要求更嚴謹、工作環境更艱苦,很少人選擇,但是我心里始終有這種情懷。”虞靜說,為了推進項目進展,時常茶飯不思,一但項目有了新進展,那種喜悅又是無以復加的。
即使深愛著這份工作,虞靜也逐漸轉戰民用技術研究。為何軍轉民?虞靜說:“服務軍工是為祖國做貢獻,確實有滿滿的責任感和信念感;服務民用亦是服務社會、服務經濟,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為社會做貢獻呢?”
時間回到2020年。彼時,恰逢四川文理學院引進大量優秀科技人才。虞靜放棄綿陽的工作來到達州,擔任該院專職科研。
在此基礎上,虞靜和老同事黃陸君召集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唐海龍和黃貴金,四人一拍即合,開始技術研發創業,創辦吉埃智能科技。
造夢者:在科技長河傳遞星光
虞靜團隊拿到的首筆訂單,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產品激光高精度時間間隔測量項目。運用所學和實踐知識,他們利用機載激光雷達掃描技術,高精度處理微型設備的間隔與測量數據,順利完成任務。
隨著發展,企業的知名度漸漸擴大,團隊也逐漸在柔性制造、光電三維探測領域有了行業影響力,與東方電氣、國家能源、中國航天科工等十余家大企業合作。
科學技術不僅應服務于工業經濟、培養學生,更應服務于普通大眾。在人工智能話題越來越熱的時候,虞靜便思考:“減輕勞動,騰出大家的手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我們的研究方向能做些什么?”
這里,又是虞靜和團隊另一個重大轉折點。“我們時常要出去演講推薦我們的技術、展示研發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機載激光雷達這個方向太多人太卷了,我們應該開辟新的領域方向。”于是,團隊開始轉戰工業基于激光三維成像結合人工智能柔性智能制造方向的研究。
對此,虞靜很是慶幸:“必須要有這個敏銳性,且人工智能是一個大的概念,我們還要繼續探索,在這個大領域里開辟新賽道。”
去年,虞靜和團隊的“離散化非標制造場景下基于3D感知的柔性智能裝備標準化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四川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給團隊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方向研究極大鼓勵。
從機載激光雷達到工業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對于虞靜來說,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哪一項新技術不是在探究中‘突圍’出來的,我們要把握住這些機會。”
對于當前爆火的智能機器人,以及人們焦慮的“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的勞動力”問題,虞靜也有自己的觀點:未來,機器人可能會更多的解放人們的雙手,讓大家有更多時間精力去探究自己喜歡什么,做真正喜歡的事情。
又一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了,問起虞靜,“你認為什么樣的女性是美的?”虞靜略作思考,正經回答:“當這個世界不再以美麗這個詞形容女性時。”
如我們所見,虞靜睿智又清醒。在她的辦公室里,懸掛著一幅字:“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難做作則必成”,她說,“我們的研究或許渺小,但是點滴進步終能有所收獲。”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