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活蝦價格“腰斬”,為何買的人卻少了?日本排放核污水代價來了?
近年來,自從日本核污水排海以后,對整個海鮮市場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活蝦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波動,特別價格大幅下跌,不少超市在晚市的時候甚至還出現“腰斬”的價格;然而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卻并未隨之升溫,反而出現了“買的人不多”的現象。那么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日本排放核污水得代價來了呢?
一、供應量激增:市場供需失衡
首先,從市場供需關系來看,活蝦價格的“大跳水”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供應量的激增。隨著全球蝦類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養殖規模的持續擴大,蝦類產量顯著增加。據挪威知名海產市場機構t預測,2024年全球養殖蝦產量預計將達到570萬噸左右,盡管中國、厄瓜多爾等主要生產國的增速有所放緩,但總體產量仍在穩步增長。特別是中國,通過小棚養殖等先進模式,蝦類產量實現了顯著增長。然而,這種增長并未能有效匹配市場需求的增速,導致供過于求的局面出現。
夏季作為活蝦大量上市的季節,市場供應量進一步增加。三伏天的高溫使得蝦塘中的蝦密度加大,若不及時出貨,蝦的死亡率將大幅上升。因此,許多商販急于捕捉活蝦銷售,以減輕養殖壓力。然而,這種集中上市的行為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供需失衡,使得活蝦價格不斷走低。
二、消費者需求變化:健康與口味雙重考量
其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也是導致活蝦銷量不佳的重要原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現代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對于海鮮類產品而言,消費者更加傾向于選擇天然、無污染的產品。然而,近年來,有關養殖蝦使用化學藥劑、抗生素等添加劑的報道屢見不鮮,使得消費者對養殖蝦的品質產生了疑慮。許多消費者擔心,這些添加劑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因此選擇減少購買或轉而購買其他更為安全的食品。
此外,消費者對活蝦的口味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隨著飲食文化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消費者對于食品的口感和風味有著更高的期待。然而,一些商販反映,當前的養殖蝦往往因為快速生長而失去了應有的鮮美味道和彈嫩口感,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時望而卻步。
三、產品質量問題:養殖過程中的隱患
養殖蝦產品質量的下降是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降低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追求高產量的過程中,一些養殖戶不惜采用各種手段來加速蝦的生長和繁殖。他們過度投放蝦苗、使用化學藥劑保持水質、甚至在飼料中摻入激素和抗生素等添加劑。這些做法雖然短期內提高了產量和經濟效益,但卻對蝦的品質造成了嚴重影響。
首先,過度投放蝦苗導致養殖密度過大,增加了蝦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養殖戶不得不頻繁使用防病藥物和抗生素,這些藥物殘留最終會進入人體并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其次,飼料中添加的激素和抗生素等添加劑雖然加速了蝦的生長速度,但卻破壞了蝦的自然生長周期和生理平衡,導致蝦的肉質變差、口感下降。此外,這些添加劑還可能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的擔憂和不安。
四、外部環境影響:核污水排放與消費信心下降
最后,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對活蝦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的實施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和擔憂。這一事件不僅直接影響了日本海鮮產品的出口和銷量還間接影響了全球海鮮市場的信心和預期。許多消費者擔心受到核污染的海鮮產品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選擇減少購買海鮮產品尤其是進口海鮮。
對于國內養殖的蝦類產品而言雖然它們并未直接受到核污水的影響但消費者對于整個海鮮市場的信心下降也間接影響了其銷量。此外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和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結語
綜上所述活蝦價格“大跳水”而買的人不多的現象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改善這一狀況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市場監管和質量控制確保養殖蝦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二是引導養殖戶科學養殖減少化學藥劑和抗生素等添加劑的使用;三是加強消費者教育和引導提高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四是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和營銷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帶來的挑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活蝦市場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