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年紀到了中年,就會越能感覺到生活中的壓力和壓迫。
畢竟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負擔比起任何年齡段都要多的多。
而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去在生活中醒悟。
梭羅曾說過:
“成長是靈魂的覺醒,而非歲月的累積。”
人到了中年,就更要及時覺醒,及時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
且這個態度就是你不需要再像從前那般大方,因為大方過了頭人是必定要吃虧的。
而人與人之間本就沒有誰。非要比誰更吃虧,更老實的道理。
我們既然生活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更要懂得去保護自己,不必再對所有人那么付出。
不要大方錢財
年輕的時候看重人情,覺得錢財都是身外之物。
到上了一定年紀后,經濟壓力變大后就能夠感受到,錢這種東西花在別人身上,真的不如花在自己身上。
要知道,我們的生活都是風雨兼程的。
尤其是在中年這個階段,我們能感覺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錢,而且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生活下一步會有什么驚喜。
古人說過:“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我們對存錢的這種意識,并不是意味著我們對誰要去摳門。
而是懂得未雨綢繆,為今后的人生做好打算,以防萬一。
況且很多時候人心都是貪婪自私的,你真的為一個人舍棄了自己的利益,對他大大方方。
但事實上別人心里不一定記得,也不一定領情,也會以為你這個人很有錢,然后就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有多少錢,我們都沒有必要去告訴別人。
更沒有必要對那么多人大大方方的,用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錢對其他人那么好。
所以人到中年,我們越是要活的通透,越是要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和想法。
而是能夠去堅持自己,堅定自己的生活態度,不必窮大方,也不必假大方。
做好我們自己的本分,人與人之間有些基本的你來我往就可以了,沒必要對別人在錢財上付出那么多。
不要大方交友
過去的我們,曾向往自己的朋友可以遍布各地,認為生活就是朋友越多才越豐富,才越精彩。
但事實上到了中年這個階段,就能夠感覺到朋友這種東西沒必要那么多。
因為生活的本質并不在于看似有多熱鬧,而是在于自己的內心是否能夠得到成長。
我們如果總是忙于交友,忙于社交,就很難騰出精力去打理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況且越多的朋友,就意味著更多的麻煩,我們被消耗的部分也會相應越多。
如同魯迅說過:
“朋友不多的人,或許活得更加舒心”。
朋友少一些,我們就不必去應付那么多社交場合,而是可以更好的在幾個真心朋友面前做好我們自己。
且在這些我們值得信任的人面前,我們可以更好的暴露我們自己真實的狀態,對他們傾訴,尋找心靈的慰藉。
愛因斯坦說過: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有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對于交友,我們可以留下那么幾個與我們相伴一生的就可以了。
不需要在人已經到了中年的時候還大大方方的去交那么多朋友,畢竟很多人并不是真的與我們志同道合。
我們真正需要選擇的應該是那些生活方向和我們腳步一致,有共同的事業心和善良品質的人。
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和身邊的人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把人生剩下的日子打理的有條不紊。
不要大方善意
這世上每個人都吃過虧,即便事后都用吃虧是福這種話來慰藉自己,但是吃虧了就是吃虧了必然是有原因的。
而這種原因無非就是你太善良了,太心軟了。
莎士比亞說過:
“善良人的生命,往往在他們帽上的花朵還沒有枯萎以前就化為朝露。”
很多人的人性就是惡的,就是壞的,你若是不提防,對這種人也散發善意。
那就是等于給了他們一種機會去傷害你,利用你。
畢竟,沒有惡人不喜歡這種好對付的老實人,倘若能夠進一步欺負,那肯定是愿意的。
所以既然已經都到了中年,那么從前肯定也為自己的善良付出過很高的代價,就更要去意識到,再想做個善良的人,都要有所邊界。
要學會在所有人面前樹立自己的底線,并且對傷害過你的人不心慈手軟。
如此,才能真正讓我們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也才能更珍惜自己的善意,把它賦予給那些值得去珍惜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