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這兩天各種兩會話題刷屏,我關注到兩條,一是國家發改委主任對記者表示,將進一步增加“雙一流”高校本科生擴招,另一個是政協委員建議取消中考分流,不用考試直接上大學。
前者是將要執行的政策,后者是一條建議,乍看好似同樣都是為大學擴招的策略,但實際上大不相同。
第一個好理解,就是老生常態的擴招,發改委主任表示“雙一流”本科在去年擴招了1.6萬人,今年爭取再擴2萬人。
第二個,從字面其實看不出精髓,提出“取消中考分流,不用考試直接上大學”建議的是全國政協委員、港澳臺僑委員會委員,洪氏集團的副主席。
他本意是指,目前中考制度對男生太吃虧,因為很多男生比女生發育的晚,學習表現往往沒那么突出,而到了高中又會反過來。
他認為應該將中小學教育壓縮成9年,小學5年、中學2年、高中2年即可,因為初三和高三都以復習為主壓根沒學到什么新東西,6歲上學15歲高中畢業,取消高考讓大家都可以上,這樣家長也沒那么大焦慮和壓力,孩子也能告別內卷焦慮。
你看,簡單捋一捋內容你就能感覺到不同。在我看來,不但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是方向相反的兩個策略。
這位政協委員的建議,且不論能否取消高考和新建立一套新機制又需要多久,他建議將中小學教育壓縮成9年,取消中考分流,15歲高中畢業然后上大學,我覺得挺好的。
畢竟現在中小學什么樣,做家長的都懂,外面AI人工智能飛速發展,但為了應試仍然在各種趕課補課卷孩子卷家長,中考一道關,高考一道關,初三和高三基本都以復習備戰為主,就像去電影院里看電影一樣,原本大家都不用站起來,輕松看電影就行。
實際情況卻是,中小學教育甚至幼兒園階段,內卷都已經不要不要的,甭管成績怎么樣,反正前排看電影的都站起來了,逼所有人都跟站起來看。
如果取消中考分流,家長和孩子也沒那么大壓力與焦慮了,也不用再費那么多辛苦錢去燒在無用的補課上,至于初中、高中全部從3年壓縮到2年,能有什么不同呢,反正都是同一批人同一張卷子,都是考書本,但是,壓縮到2年,絕對能直接砍到家長和孩子的大部分內卷與焦慮。
只是,建議雖好,作為家長我首先愿意,但15歲上大學,就意味著20歲不到就要進入社會找工作!
但現在每年一千多萬二十二三歲的學子尚且難就業,政策面都在延緩就業、慢就業,怎么可能讓你提前兩三年就業呢?!
再說擴招,這些年擴招了多少?上面說“雙一流”本科去年已經擴了1.6萬人,今年再擴招2萬人。這里只提到雙一流,那其他普通高校會不會擴招?壓根都不用問,雙一流都在擴招,比雙一流差的只會擴招的更多才符合常理。
我之前講過,前些年80后進入生育高峰,要高考的孩子,從前兩年開始算,未來十年仍然都是高考人數高峰,中考再怎么分流,大學擴招也是必然。
拿高考人口大省河南來說,從報考人數和分數線上來看,2015年高考報名人數是77.2萬人,理科本科線是458分;2024年是多少,報名人數是136萬人,本科錄取線是396分。
十年時間,報考人數多了近60萬人,本科線卻降了60多分!換句話說,這得有多少家庭的孩子因為擴招而上了大學啊?
再舉個更炸裂的例子,東北黑龍江,2016年高考報名人數19.7萬,理科本科線是369分,而2023年,報名人數是19.2萬人,人數跟七八年前差不多,但理科本科分數線卻只有287分!
簡直低的令人發指。
也就是說十年前你得挑燈夜讀,給爸媽爭氣,考出高分上大學,而現在,稍偏遠點的省份,但凡孩子花個喝奶茶的時間用心看書聽課,他/她都能上大學。
但擴招沒有停,一而再再而三的擴招,從雙一流到普通大學,幾乎年年擴招,那么為什么要擴招?
因素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怎么都繞不開的,就是用擴招來延緩社會就業壓力以及拉動內需。
99年春晚黃宏說“咱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那一年高校招生人數激增40%多,擴招近一半,直接減少了勞動力市場的新增求職人數。
同時,教育消費直接刺激經濟,從學費、住宿費、教材等剛性支出,直接形成數百億消費場景,高校擴招,宿舍和教學樓要擴建、新建,相應的帶動建筑、建材行業等需求增加,教師隊伍也要增加,形成直觀的教育產業鏈;
間接的,上學與家里蹲不同,學生群體能夠極大地催生餐飲、交通、電子產品、房產等的消費,生力軍從農村進入城市、從小縣城到地市省會及北上廣,先有人口紅利,成為生活消費和基建投資的基礎,然后才推動城鎮化和城市經濟繁榮。
二十多年過去,現在還要擴招,做多做大做強尖端人才當然是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當前經濟大環境下緩就業、慢就業和拉動內需這一條。
就像有些學子找不到工作而選擇讀研一樣,“奉旨”擴招也是全盤考量的一小塊。
去年爆出過一則熱搜,說是廣東一高校統計到的未報到學生達到1477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一年才招五千來人,它家未報到的就高達1477人,過于離譜。
搜索一看,人家那一學年竟然招了超過1.3萬名學生,上一年還是計劃招生6800多名,2024竟然招了1.32萬名,整整翻了一番。
猛烈擴招的不止它一家,從普通本科院校到C9(北清、復旦、上交大、南大、浙大等),從本科到碩博,統統都在擴招,甚至許多學校研究生比本科生還多。
而去年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整個2024年的平均失業率也是5.1%。
所以你看,擴招在緩就業、慢就業上,應該是起到了不小作用,從某種層面上講,上學等于上班。
至于宏觀上擴招能拉內需,也不必多說,不斷有大量生源進入高校,本身就是穩住教育產業鏈的重要部分。
另外,本來2024年的失業率預期目標是5.5%左右,而“完成”的平均值是5.1%,但即使去年“完成”到5.1%,這兩天的會上給2025年定的預期目標還是5.5%左右。
換句話說,沒把今年目標定到5.1%甚至更低,本身就是壓力山大的體現。
就業的優先等級始終排在前頭,所以,建議壓縮初高中、15歲上大學的建議是好的,作為家長我個人也雙手贊同,但是顯然,這種好建議還得往后排。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這個備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