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加速卡供電的核心原理與挑戰
1. 核心芯片的電壓與電流需求
隨著半導體工藝的不斷進步,AI加速卡的核心芯片(如GPU、xPU)的制程已從7nm、5nm逐步過渡到3nm。制程的提升使得芯片的工作電壓降低,目前標稱核心電壓在0.75至0.9V之間。然而,盡管電壓降低,芯片的電流需求卻大幅增加。在處理模型訓練等高強度運算時,核心所需電流可能達到600至1800A。
2. 傳統供電方式的局限性
傳統的供電方式通常將穩壓器放置在芯片的一側,電流通過PCB的電源層橫向傳輸到處理器。當電流較小時,這種方式尚可接受。但當電流達到數百安培時,PCB電源層傳輸路徑上的壓降會成倍增加,即使是幾厘米的PCB電源走線也會產生大量損耗,導致供電效率降低,甚至影響芯片的穩定性。
二、垂直供電方案:應對高電流挑戰的創新之道 1. 垂直供電的基本概念
為了解決傳統供電方式的局限性,業界提出了垂直供電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將電源模塊直接安裝在處理器PCB的另一側下方,使電流傳輸的距離縮短為PCB的板厚(通常只有幾毫米),大大減少了電流通過主板的距離。
2. 垂直供電的優勢
- 降低電源傳輸損耗
:由于電流傳輸路徑大幅縮短,電源傳輸損耗最高可降低95%,提高了供電效率。
- 改善電源質量
:縮短的傳輸路徑減少了寄生參數對電源質量的影響,降低了電源紋波,提升了系統穩定性。
- 增強散熱能力
:通過使用高導熱材料或埋嵌銅塊等方式,垂直供電方案還能提高系統的整體散熱能力,確保芯片在高負載下的穩定運行。
在傳統的橫向供電方案中,芯片正下方通常放置多個高頻電容,用于濾除高頻噪聲,減少電源紋波,提供瞬態電流,提升電源響應速度。然而,在垂直供電方案中,電源模塊占據了原本放置高頻電容的位置,因此需要對高頻電容的位置進行調整。
一種解決方案是將高頻電容集成到電源模塊中,但這可能導致電容距離芯片引腳過遠,影響其性能。更理想的方案是將電容分別嵌埋到芯片的基板和電源模塊的PCB中,確保電容與芯片引腳的距離最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作用。
三、實際應用場景與行業趨勢 1. 數據中心的AI加速卡集群
在數據中心中,AI加速卡通常以集群形式部署,用于處理大規模的機器學習任務。高電流需求和散熱問題在這種場景下尤為突出。垂直供電方案通過降低電源傳輸損耗和提升散熱能力,確保了集群的穩定運行和高效能表現。
2. 邊緣計算設備
隨著邊緣計算的興起,越來越多的AI加速卡被應用于邊緣設備,如智能攝像頭、無人駕駛汽車等。這些設備通常空間有限,對供電效率和散熱能力要求更高。垂直供電方案的緊湊設計和高效能表現,使其成為邊緣計算設備的理想選擇。
3. 行業趨勢:先進封裝與嵌埋元器件
在摩爾定律逐漸失效的背景下,AI計算硬件的升級路徑轉向采用先進封裝和嵌埋元器件等方式,實現互聯堆疊的密度提升。垂直供電方案與這些技術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成為未來AI加速卡供電的主流趨勢。
四、總結與展望
AI加速卡的高電流需求對傳統供電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
垂直供電方案通過縮短電流傳輸路徑,降低電源損耗,提升供電效率和系統穩定性。
高頻電容位置的調整和先進封裝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優化了垂直供電方案的性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