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日前,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體系與模式。從2025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實現中小學生全面普及。
《方案》包括七大方面:構建多層次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常態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學體系、構建泛在化人工智能教育支撐體系、構建多渠道人工智能教育師資體系、構建立體化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體系、構建多維度人工智能教育推廣體系、加強人工智能教育實施保障。
小學階段以體驗式課程為主,重在啟蒙學生人工智能思維;初中階段以認知類課程為主,重在引導學生利用人工智能賦能自身學習和生活;高中階段以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為主,重在強化學生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各學段人工智能課程體系注重有機銜接,全過程浸潤人工智能倫理道德教育,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穩妥、審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學校可將人工智能課程獨立設置,也可以與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科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課程融合開展。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利用AI學伴、AI教研助手等智能體,開展人機對話式學習、個性化自適應學習,融入跨學科、大單元與項目式教學設計,探索“未來課堂”新場景,構建新型“師-生-機”關系。推動教學評價變革,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學情分析、作業診斷,構建“以學定教-因材施教-以評促教”的智能化教與學新樣態。
《方案》指出,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場域。探索AI賦能的新型“雙師課堂”組織實施模式,促進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集團校、聯盟校、城鄉手拉手學校之間組建人工智能教育聯合體,促進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縮小城鄉人工智能教育差距。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社會資源單位面向中小學生開放人工智能實驗室、體驗館、綜合展廳、科技館、博物館等資源,建設中小學校外人工智能實踐基地,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體驗、學習、探究和實踐,提高利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和綜合能力。
《方案》表示,升級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北京市空中課堂),拓展開發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市級提供基礎資源支撐、學科知識圖譜、學習實踐平臺、教師研修社區,匯聚來自各方的課程包、模型庫、工具集,各區、各校按需選擇使用,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學習數據回流、課程迭代更新、應用場景拓展,打造一站式“北京基礎教育人工智能應用超市”。鼓勵各區、各校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等平臺相關資源,并主動向平臺提供優質課程資源。
規范人工智能應用準入。支持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和教育教學研究機構聯合組建人工智能測試場,制定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教育人工智能產品評測標準,分學科、分類型開展人工智能產品的教育教學、學習輔助能力評測,推動全市中小學教育人工智能產品的合規準入。鼓勵學校使用教育垂直領域專用大模型,衍生更多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
在師資方面,《方案》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教師隊伍,其中包括結合虛擬數字人等技術,通過大模型打造高水準AI教師,協同開展人工智能教育。
在立體化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體系方面,《方案》還提到,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豐富“課間一刻鐘”活動,助力課內課間課后一體化育人。拓展AI+智慧體育、AI+美育浸潤、AI+勞動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場景。建設全天候陪伴的AI健康師。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擴展家校溝通的方式和渠道,探索AI賦能的新型“家長學校”。
- AI
- 教育
- 人工智能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