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s Day
近年來,越來越多女性的聲音在被傾聽,越來越多女性的故事在被講述。這些討論不僅讓更多的女性力量被看見,也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我們整理了一份特別的書單——這20本書中,有女性創作或翻譯的優質作品,有日?;橐鲋械呐怨适?,有敢于掌握自己命運,不受倫理觀念束縛的女性形象,也有堅持自己的夢想,創造奇跡的精彩人生……
每一本書都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女性世界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也愿每一個女性都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芒。
我們特別準備了這份“女性書單”,點擊上圖購買!
01
《只有一朵玫瑰支撐:希爾德·多敏詩選》
[德]希爾德·多敏 著
黃雪媛 譯
本書是20世紀著名德語詩人希爾德·多敏的詩歌精選集,由知名德語譯者黃雪媛翻譯,并收錄萬字譯者序,首次向中國讀者詳細介紹這位杰出的德語女詩人。多敏的詩歌有著“簡潔的完美”,具有“非常的魔力、愛、同情以及敏銳”。多敏兼具猶太民族和德國文化雙重身份,經歷了漫長的流亡,作品跨越戰爭年代。她在詩歌中呼喚人性的良善和勇氣,呼喚著那些可被喚醒的人。迄今為止,多敏的詩作已被譯為20多種語言,她神奇地把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不同年齡層次和社會階層的讀者連結在一起。人們喜歡讀她的詩,也許恰恰是因為她簡單干凈的詞語散發著“人的氣息”。
02
《為樹木發聲》
[加]黛安娜·貝雷斯福德-克勒格爾 著
金衡山 施曉蓉 譯
加拿大著名植物學家、醫學生物化學家、作家黛安娜·貝雷斯福德-克勒格爾對于樹木隱秘生命的驚人見解,已經在我們如何理解人類與森林的關系方面引發了一場悄無聲息的革命。黛安娜的父親是盎格魯-愛爾蘭貴族,母親是繼承了古老凱爾特傳統的奧多諾休家族的一員。十三歲那年,失去雙親的黛安娜來到凱爾特文化的最后堡壘之一,愛爾蘭科克郡利辛斯山谷,成為了《布列漢法》的最后一個受監護人。在三個夏天的課程中,她學習了凱爾特身心靈神圣三原則,包括治療哲學、樹木法則、布列漢智慧和歐甘字母表,所有這些都植根于一種對自然的看法,即樹木和森林是人類生存和精神的基礎。作為一位早熟的天才學者,她發現古老知識的基礎將她引到了全新的科學理念,在這個巨大而全面的視野中,她的觀察使她站在了她所在領域的最前沿。這本書以迷人的方式講述了一位杰出科學家的故事和她的思想,向我們展示了森林不僅可以治愈我們,還可以拯救地球。
03
《他們眼望上蒼》
[美]佐拉·尼爾·赫斯頓 著
王家湘 譯
本書是一部從始至終流淌著詩意的小說,也是黑人文學中第一部充分展示女性意識覺醒的作品,在黑人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小說描寫了反抗傳統習俗的束縛、爭取自己做人權利的珍妮的一生。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本書已成為美國大學課程中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是研究黑人文學和女性文學的必讀書。黑人女性珍妮經歷了三次婚姻,在不同的男人那里,她尋覓著幸福的可能,卻都以不幸告終,直到她被迫開槍自衛,最后陪審團判決珍妮無罪,才最終掙脫了依附于男性的生命軌跡。這是歷史上第一部超越種族問題、充分展示黑人女性意識覺醒和女性自我救贖的長篇小說,也是佐拉·尼爾·赫斯頓以詩意語言寫就的天才之作,被譽為“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04
《情感時代:
18世紀西方啟蒙思想與現代小說的興起》
金雯 著
本書以“情感”為窗口,關注18世紀英語小說中的同情、憂郁和恐懼。著重分析理查遜小說、菲爾丁小說、斯特恩《項狄傳》、18世紀晚期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等。重新定義以理性著稱的啟蒙時期(18世紀)為“情感時代”,并從人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啟蒙與情感的關系。
05
《鏡迷宮: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世界》
包慧怡 著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被譽為開啟莎翁心扉的鑰匙,讓人著迷又生畏。《鏡迷宮》是中文世界難得的逐詩逐行解讀154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專著,展現一個更加真實的作為個人的莎士比亞。
全書將這些十四行詩分為六大主題:聚焦青春、美與繁衍的“惜時詩”;探討詩藝與永恒的“元詩”;涉及元素、星象、煉金等知識的“玄學詩”;以植物、動物等自然生物或景象為奇妙喻體的“博物詩”;演繹愛情與情欲的種種內心戲劇、以“愛”為基調的“情詩”;處理情欲的暗面,尤其是欲望、憎恨與自厭之糾葛的“反情詩”。
本書將是零基礎讀者閱讀莎士比亞、學習賞析詩歌的理想伴讀,為更多愛好者敲開一扇通向莎士比亞綺麗恢弘的語言世界的大門。
06
“簡·奧斯汀全集”(全八冊)
[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簡?奧斯汀研究者、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教師汪燕,歷時三年,獨立翻譯八卷本“簡?奧斯汀全集”。全集以“牛津世界經典叢書”為底本,增補詳細注釋,完整收錄奧斯汀的六部經典長篇小說《北怒莊園》《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勸導》,以及首次正式出版的《簡?奧斯汀書信集》和遺作《蘇珊夫人:簡?奧斯汀短篇作品集》。書中獨家收錄簡?奧斯汀故居博物館官方授權圖片,多方位呈現簡?奧斯汀的家庭環境和生平物件。
書目:
《勸導》[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愛瑪》[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北怒莊園》[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簡·奧斯汀書信集》[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理智與情感》[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傲慢與偏見》[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曼斯菲爾德莊園》[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蘇珊夫人:簡?奧斯汀短篇作品集》[英]簡·奧斯汀 著 汪燕 譯
07
《彼岸花園》
李爽 著
本書為詩集,收錄作者李爽2019年至2023年期間創作的詩歌,按內容主題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立風的歌、蘆葦叢、我的彼岸花園。作者將詩歌視為一種隨想,也是一種態度,用詩來記錄生活、抒發情緒以及表達對人生的哲學思考。其詩作風格現代感較強,注重意象的營造,含蓄朦朧,多有創新。以短詩為主,文字凝練,跳躍性強,體現了一種音樂的節奏感和流動感。書中配有若干幅作者自己創作的油畫,與詩歌相得益彰,圖文并茂,更添藝術氣息。
08
《過渡勞動:平臺經濟下的外賣騎手》
孫萍 著
本書是一部關于平臺勞動的人類學民族志作品,深入探討了中國平臺經濟背景下外賣騎手的勞動形態及其社會意義。通過在19個城市歷時7年的田野調查,作者帶著行動主義的熱情,記錄下騎手懸浮于正式與非正式勞動之間的真實狀態,關注到平臺從對勞動者本身的控制轉向對勞動過程的精細控制的關鍵轉變,提出了“過渡勞動”這一頗具解釋力的勞動概念,反映出勞動者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關切。
書中深入探討了算法技術對騎手勞動的影響,特別關注了女騎手在家庭和工作中的雙重挑戰,并為此提供了豐富的田野數據和新的研究視角。
09
《影子母親:
保姆、換工與育兒中的微觀政治》
[美]卡梅隆·林·麥克唐納 著
楊可 譯
如何定義“好媽媽”?母親和保姆誰是更好的照護者?如何理解保姆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如何界定和維護母親與“非母親”之間的邊界?
基于對30位職場媽媽和50位兒童看護的深度訪談,人類學家麥克唐納從有償兒童照護切入當代家庭生活的核心,探究代理母親工作。她深入家庭內部,觀察商品化的母親工作,包括雇主媽媽和兒童看護在情感和金錢上的矛盾和協商、家庭照護安排中的規則和期待等。
本書校正了對于有酬家庭雇工的典型理解,闡明了當代女性對母職和雇傭策略的理解,揭示出家庭與社區、居家與工作、愛與金錢之間不斷變化的邊界。
10
《母乳與牛奶——近代中國母親角色的重塑(1895-1937)》
盧淑櫻 著
本書展現近代中國牛奶哺育的興起過程,探討其背后折射出的近代中國母親的內心世界和她們所承受的歷史命運。作者通過分析母親角色和牛奶哺育,描寫母親的哺育經驗,參考圖文資料,力圖整合出較全面的近代中國母嬰史。作為新婦女史的一部分,本書不僅為母親歷史補白,更是以婦女作為母親的眼光探索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變化。
11
《親密的分離:當代日本的獨立浪漫史 》
[美]艾莉森·阿列克西 著
徐翔寧 彭馨妍 譯
“有的故事從終結開始講起”。
理想的親密關系是人們永恒的討論話題。上世紀末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的影響,在兩人關系中也有所折射。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關系?分離使風險和機遇并存嗎?怎樣的親密模式對于個體、婚姻和家庭,甚至社會最為有利?在無法忍受之時,人們又如何下定決心結束一段關系?
本研究聚焦于個人生活和家庭變遷中的一個階段——離婚,它涉及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關系,也涉及分離帶來的風險和機遇。而在這些討論中,每個詞都值得更嚴肅的思考。作為一部當代日本的情感民族志,本書收集了離婚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私人故事,探索個人、法律、社會及經濟結構等多個方向在浪漫關系上的交匯,同時也更廣泛地表達了當代人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
12
《亨麗埃塔與那場將人類學送上審判席的謀殺案》
[美]吉爾·施梅勒 著
黃若婷 譯
1930年,年僅22歲的亨麗埃塔·施梅勒被錄取為哥倫比亞大學的人類學學生,師從聲名顯赫的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和弗朗茲·博厄斯。一年后,在他們的提議下,亨麗埃塔滿懷期待地獨自前往兩千多英里外亞利桑那州懷特山區的阿帕奇印第安保留地進行暑期田野調查,不幸遇害。亨麗埃塔的死亡動搖了當時印第安人與白人殖民者之間所建立起的脆弱平衡,也將人類學田野工作方法乃至整個學科置于眾人審視的目光之下。本書是主人公的侄子和侄女耗時30年的追尋,其中包括與FBI的一場官司。他們從大量碎片信息中盡力拼湊出一個較為完整的事件脈絡,也為亨麗埃塔的死亡去污名化。
13
《乳房:一段自然與非自然的歷史》
[美]弗洛倫斯·威廉姆斯 著
莊安祺 譯
本書從一個母乳喂養孩子的故事開始,新手媽媽弗洛倫斯無意中發現母乳除了擁有各種美好成分之外,竟還含有許多環境毒素。這些原本不該出現的工業化學物質為什么會跑到自己的乳房和乳汁里?身為一名科普記者,弗洛倫斯在驚愕之余著手探究,她前往美國各大癌癥研究中心、環境政策研究所以及新西蘭的乳房研究實驗室等機構,和眾多科學家、人文學者交流,從人類學、生物學、醫學、環境史的角度解讀乳房,關心現代生活如何改變我們的乳房,我們的健康。
14
《美麗的標價:模特行業的規則》
[美]阿什利·米爾斯 著
張皓 譯
“當我踏進模特經紀公司辦公室的那一刻,就走進了一個充滿倫理、政治、女性主義的研究困境。”
曾在紐約和倫敦做過模特的社會學家阿什利·米爾斯,以內行人的視角展現了模特世界的規則,檢視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美麗”是如何定義的。書中涉及對男模、女模、經紀人、客戶、攝影師、造型師等角色的廣泛訪談,展現了魅力產業背后的政治與經濟,甚至隨意性。在這條深藏不露的文化生產流水線上,好看不是唯一的標準,合適的外形才是時尚的起源,人們接受訓練、推銷、打造成珍貴的商品。該書對新文化經濟中的社會分析,經濟社會學中性別與階層研究帶來了新的啟發。
15
《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手術在中國》
文華 著
劉月 譯
“上帝給了你一張臉,你卻自己造就了另一張?!?/p>
越來越多不同年齡、不同經濟背景的現代人,為了變得更美更年輕,像購買一項日常服務一樣選擇整形美容手術。這種“美貌的神話”如何在消費革命的推動下愈演愈烈?本書指出,從芭比娃娃到韓流,美容經濟的背后是全球化背景下審美觀的折射;而中國女性對美的認知和身體實踐,則進一步呈現了中國社會文化史的意涵變遷。
16
《感情研究指南:情感史的框架》
[英]威廉·雷迪 著
周娜 譯
一個人內心的情感體驗,是某種關系的體現。無論是個人、團體還是階層的情感表達,都無法忽視社會情感準則的教化訓練。
本書作為情感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提出了情感表達、情感體制、情感導航、情感自由、情感痛苦等理論,并以“情感主義”為切入點,研究啟蒙時代及法國大革命時期人們情感表達方式的變化及其意義。沙龍、共濟會、咖啡館等情感避難所的出現,是人們避免情感痛苦、追求情感自由的表現。人們在日記、通信、演講中表露出對情感自由的向往,報紙刊物以及私人發行的小冊子也在這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呼吁情感真摯、拒絕偽善成為人們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基本要求。這種情感表達方式并不僅限于小說、戲劇等文學創作,而是成為一種社會行為規范,上升為一種政治上的“美德”。
由此,雷迪清晰勾勒出情感與認知、情感與理性、情感表達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在“硬邦邦”的“理性”材料之外,強調“情感有自身的歷史”,使情感成為歷史學的合理研究面向,為情感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17
《兩性:女性學論集》
[法]安托瓦內特·???著
黃葒 譯
這是一本超越“母性”話題,向女性致敬的揮臂吶喊的振奮之作,是繼波伏娃《第二性》之后法國女性問題研究的旗幟性著作。本書匯集了安托瓦內特·??松瓣P于女性學問題的演講稿、講座稿以及訪談材料,本書以精神分析為切入點,界定了女性真正的身份,確立了女性的真正價值,深入探討了何為女性學,以及這一學科的未來。
18
《花事》(新版)
[法]科萊特 著
黃葒 譯
一種花,就是一種生命的姿態,一段人事的記憶。
1947年,瑞士出版商梅爾莫提議定期送一束不同的花給科萊特,作為交換,科萊特要以如花文字細細描繪眾花之一,于是有了這一段徜徉于花叢中的文字。寫《花事》時,科萊特已近遲暮,卻無繁華落、花事了的柔弱,她倔強地翩躚出與眾不同的詩意,以不經意的細節瞬間擊中你的感官。
19
《木蘭雙城
——上海-巴塞羅那女運動員的故事》
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主編
本書采用中西雙語,通過對上海、巴塞羅那兩地為社會創造巨大價值、為婦女交流牽線搭橋的職業女運動員(孫雯、馬爾塔·烏蘇?!醯つ崞潯肪敢恕鹂āぞS亞辛哈·加西亞、曹燕華、阿拉瑟麗·瑟加拉絡珈、仲維萍、娜塔莉婭·維亞杜夫賴斯內·佩雷納、陶璐娜)的訪談,展現了兩個城市體壇女將奪冠的艱辛和對上海、巴塞羅那的美好印象這些杰出女性,代表了21世紀全球化體系中參與世界和城市發展變革中不可忽視的“她”力量。書中的她們將概述自己的經歷,詮釋她們對“城市”“東方”“女性”“橋”這些詞語的理解。
20
《艾米莉》
[加]邁克爾·貝達 著
[美]芭芭拉·庫尼 繪
方素珍 譯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市,有一幢被高高的樹籬環繞著的黃色房子。那里面住著一位女士,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她都沒有離開那里,即使是招待訪客的時候,也不露面。人們都稱她為“神秘人”。
但是,住在她家對面的小女孩對這位謎一般的女士并不陌生。有一天,女孩的媽媽受邀去黃色房子里彈鋼琴,小女孩也一起去了。趁沒人注意,小女孩偷偷走上樓梯,看到了隱居的詩人艾米莉·狄金森……
制作:黃楊圓
關注并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