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是開國將軍,多年來征戰沙場,為黨、為軍隊、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1955年授銜后不久,他便提出了一個令眾人感到震撼的決定:回老家當農民。面對領導的挽留,家人的不解,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堅持回到農村去。
在農村生活了幾年后,他完全融入其中,成了種地能手。有一次在干農活時,將軍被一名小干部給訓斥了。原因是,將軍沒有按著計劃好的種植標準來。當小干部認出將軍后,將軍直接讓小干部親自下地種植。后來如何了?
將軍不當當農民,領導、家人從不理解到全力支持
1927 年,甘祖昌毅然投身紅軍隊伍,隨后踏上了艱苦卓絕的長征之路。作為一名堅毅勇敢的軍人,戰場上的他指揮若定,奮勇殺敵,盡顯英雄本色。當部隊接到解放新疆的重任時,甘祖昌毫不猶豫地率領部隊奔赴環境惡劣的新疆地區,出任新疆軍區后勤部長,為部隊的后勤保障工作默默奉獻。
1951 年初,甘祖昌在一次外出辦公途中遭遇意外,頭部嚴重受傷。軍區黨委出于對他病情的考慮,決定在新疆某地為他修建一幢房子,安排他長期療養。然而,甘祖昌果斷拒絕了這一善意的安排。
由于大腦受過重傷,甘祖昌深知自己已不適合繼續擔任領導工作,于是向組織鄭重提出回家鄉當農民的請求。他的報告遞交到軍區后,新疆軍區領導王震和王恩茂紛紛勸說,希望他留職休養,等身體康復后再工作。但甘祖昌心意已決,再次拒絕了領導的好意。
有人勸他:“如今農村條件艱苦,過去南征北戰吃了那么多苦,革命勝利了,不當官享享清福也在情理之中?!?甘祖昌卻堅定地回應:“共產黨員不能只想著享受清福?!?在他的堅持下,1957 年,他的報告終于獲得批準。
在此之前,甘祖昌和家人提及此事。妻子起初十分不解,但最終還是選擇支持丈夫的決定。回到老家后,鄉親們從最初的疑惑、惋惜,逐漸轉變為堅定不移地支持甘祖昌。
甘祖昌的二弟甘森昌比他小三歲,和二弟媳都是勤勞樸實、忠厚善良的農村人。自從甘祖昌參加革命離家后,甘森昌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擔。50 年代初,甘森昌被評為江西省勞模,當時有政策可以安排紅軍家屬在省城工作,可他因放不下家中老母親,毅然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經過一番徹夜長談,甘森昌終于理解了大哥的想法。此后,甘祖昌忙著地里的農活,妻子則在小學教書,兩人年幼的孩子便由甘森昌夫婦幫忙照顧。
將軍干農活時被干部訓斥,被認出后將軍開始批評指正
春播時節,村里無閑人,甘祖昌帶著孩子們來到農田。一個后生喊道:“祖昌伯,你來給我們站崗了?” 甘祖昌擺擺手說:“沒事,放心干?!?后生高興地說:“有您撐腰,我們不怕!” 甘祖昌嚴肅糾正:“不是我撐腰,是真理。”
原來,大隊支書此前向甘祖昌訴苦,公社規定了插秧的統一規格,三寸 × 七寸或四寸 × 六寸,違反者將被嚴肅處理。支書擔心依此規格會導致糧食減產,處于兩難境地。甘祖昌剛回農村不久,對于種地的事還需要學習了解。
他問了一個關鍵問題,社員群眾對這些尺寸有什么看法?支書如實回答說,大家都是種了大半輩子地的人了,都覺得這兩個尺寸太小,在田里連腿都挪不開。支書還小聲地說:“這就是沒深入調查,典型的官僚主義產物呀!” 甘祖昌覺得支書說得有道理,不能盲目地按照規定干。支書得到了他的支持,膽子也壯了起來,于是便有了之前后生和甘祖昌對話的那一幕。
有一天,甘祖昌像平常一樣在田里干活,突然聽到背后有人喊道:“你是哪個生產隊的?膽子可真大呀,蒔田都不打格子?!?甘祖昌轉過身來,剛才訓斥他的公社干部認出是甘祖昌將軍后,立刻連連道歉:“哎呀,是甘祖昌將軍啊……” 甘祖昌對他說:“三寸 × 七寸,你來按這個規格蒔?!?/p>
這位公社干部趕緊脫鞋下田,一通忙活之后,卻把地種得歪七扭八的。甘祖昌趁機教育他說:“你看,按照這個尺寸,連腳都不好挪,苗也栽不穩,肥都施不了。” 這位干部經過這次實踐,也發現確實存在很大問題,他向甘祖昌承諾,會馬上回去向上級領導反映。甘祖昌在談話最后提到:“毛主席曾告誡我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呀。”
甘祖昌對子女的教育,縫縫補補又三年
甘祖昌對那位公社干部的教導,并非有意針對他。甘祖昌就是這樣一位大公無私的黨員,從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中便可見一斑。
甘祖昌的大兒子錦榮成家多年,一家幾口仍住在舊房子里,生活并不寬裕。彼時,村里多數人家都已蓋上新房。甘祖昌為革命出生入死、流血流汗,每年還拿出大量錢財發展集體事業,為何卻不給自己的兒子蓋座新房呢?
面對疑問,甘祖昌坦然地說:“錢是國家發給我的,用于革命和建設理所當然。留給孩子,讓他們坐享其成,這是不應該的。最重要的是留下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讓后代去發揚光大?!?正因如此,甘祖昌始終沒有拿出錢來幫兒子蓋房。
甘祖昌一直將 “艱苦奮斗” 作為家訓,要求代代相傳。他早早培養孩子們的勞動觀念。那時,家中不論男女,除了上學,都要和農家孩子一樣干農活。甘祖昌還會給孩子們制定任務,設置獎懲機制,每月表現第一名的給予獎勵,最后一名則會受到批評。
在穿衣方面,甘祖昌也有嚴格標準,要求一件衣服至少穿三年。在那個年代,孩子們干農活頻繁,衣服很容易刮破。衣服在孩子們之間傳著穿,上面滿是補丁。而這些補丁,都是甘祖昌在油燈下,一針一線為孩子們縫補的。
尾聲
甘祖昌戎馬半生,解甲歸田后扎根鄉村。從將軍轉變為農民,這需要何等廣闊的胸懷。他一心為公,極少為自己考慮。錢財僅夠維持家人基本生活,大部分都慷慨捐出。在他的人生中,“為人民服務” 的宗旨得到了完美詮釋。在甘祖昌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傳承他的精神,真心實意為百姓辦實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