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柯文哲和賴清德亮出真實的兩岸主張,曾揚言要以武拒統
2025-03-04 15:23·孔甲丙
臺灣問題遲遲沒有解決,造成的最大隱患其實就是臺灣的統派越來越少了。現在,在臺灣真正的“統派”已經是屈指可數,不少臺灣政客嘴里說著不支持“臺獨”,其實心里全都是“以武拒統”的小心思。
比如,在此前臺灣競選期間,柯文哲和賴清德都曾亮出自己真實的兩岸主張,兩人都以各種方式表達過“以武拒統”的意思,只不過恐怕這也無法實現。
· 柯文哲:不畏戰,不求戰
臺灣問題遲遲不解決,民進黨長期執掌臺灣,帶來的后果就是臺灣民眾和平統一的意愿越來越低,臺灣真正的統派越來越少。
這一點很多人都已經發現了,而且在此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的時候就能夠很明顯地看出來,臺灣的不少政客,雖然嘴上不說“臺獨”,但是“以武拒統”的心思非常明顯。
比如柯文哲,柯文哲在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雖然帶領民眾黨打著“下架民進黨”“上架民眾黨”的口號,但其實他也曾提出和民進黨類似的兩岸關系主張。
2023年,臺灣TVBS報道稱,柯文哲提出了“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的兩岸政策主張,引起了臺灣島內的熱議。而且,民進黨一看柯文哲的這一主張,立刻就抓住機會表示“樂見”所謂“朝野”主張相同,還表示這是臺灣社會所謂的“最大共識”。
為什么柯文哲會提出這樣的主張?據柯文哲自己說,他認為應該秉持著“理性、務實、科學”的思維來處理兩岸關系,尤其是他提到自己在觀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處理中美關系的操作”,覺得“深受啟發”。
布林肯處理中美關系的手段很出色嗎?好像也未必,布林肯處理中美關系不過也就是幾個招數:拉攏盟友遏制中國、阻止中國擴大朋友圈、大打“臺灣牌”遏制中國。
柯文哲偏偏從布林肯的舉動中獲得了啟發,還表示臺灣“比照辦理”即可。那么,柯文哲想怎么樣“比照辦理”呢?也就是在兩岸關系上,在經貿問題上是可以合作的,那兩岸就可以積極合作;在一些問題上兩岸存在“競爭”關系,那么,臺灣也要積極與大陸“競爭”,而一旦大陸要發起武統,那么臺灣一定要積極“對抗”,這就是所謂的“不畏戰,不求戰”。
柯文哲這個理論好像包裝得很“溫和”,但實際上就是“以武拒統”的一種表達,跟民進黨也沒什么區別。
況且,柯文哲還曾在競選時表示,自己的內心本質還是“深綠”,一旦當選就會在外事上遵循“小英路線”,找到臺灣可以生存的平衡點,但柯文哲也強調自己會在兩岸關系上“表達和善”。
雖然外界認為,柯文哲這么說,其實就是在民調下跌大背景下,想要抓住“淺綠”選民的支持,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柯文哲的立場。畢竟,如果柯文哲真的不支持“臺獨”,或者支持統一,肯定說不出這種話來。
· 賴清德:“以武拒統”擺在臺面上
連柯文哲都是如此,那么臺灣地區現在的領導人,“臺獨金孫”賴清德當然就更是如此了。我們知道,賴清德在競選時就已經表達出了“以武拒統”的意思,也從不回避自己是“臺獨”分子的事實。
實際上,在賴清德被正式提名參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前,賴清德曾經效仿國民黨,提出“和平保臺”的口號,但實際上,臺灣有識之士都能看出來,賴清德所謂的“和平保臺”,是有假和平掩蓋“真臺獨”,目的就是贏得更多支持。
在選戰之時,賴清德就已經暴露出了自己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的真面目,公開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叫囂不怕和大陸動武,妄想“倚美謀獨”“以武拒統”。
在其當選之后,更以為自己取得了全臺的支持,在“臺獨”的問題上一意孤行、一路狂奔。
從賴清德就職演說開始,他就不斷拋出“新兩國論”等“臺獨”主張,隨后在各種場合,賴清德都試圖強化“兩岸互不隸屬”的概念,更是在臺灣島內推動“法理臺獨”,試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去年底,賴清德在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學者見面時還妄言大陸企圖通過軍事行動“改變臺海現狀”,并“破壞臺海的和平穩定”。
就在今年春節的“大陸臺商春節活動”中,賴清德還宣揚“兩岸互不隸屬”,聲稱將延續所謂的“四大堅持”的兩岸政策,但賴清德又表示兩岸要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妄圖把破壞兩岸和平的鍋扣到我們頭上。
但實際上,我們都可以看出來,不斷宣揚分裂言論、阻撓兩岸交流往來的正是賴清德,賴清德種種舉動,展現的正是他“臺海危機制造者”的真面目。
況且,賴清德的新年講話中還表示,自己優先工作的第一項就是提升臺灣的防務預算至3%,現在臺灣2025年度的防務預算大約為6000多億元新臺幣,占到臺灣GDP的2.45%,假如要達到賴清德的目標,還要列編1100多億元新臺幣的預算,將臺灣防務預算拉到歷年最高。
很明顯,賴清德是打算用這筆錢去給美國交“保護費”,但美國對此滿意嗎?顯然并不,因為特朗普對于3%依然不滿意,畢竟,特朗普理想中臺灣的防務預算應該是5%,甚至是10%。賴清德如果真的想要討好美國,恐怕還要再加把勁、努努力,多交一點“保護費”。
所以其實賴清德一直把“以武拒統”的心思擺在臺面上,但問題在于,賴清德他想“以武拒統”,美國就會給他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嗎?
這可也未必,或許賴清德應該看清一點,那就是美國只是想用臺灣遏制中國的崛起,而不是真的想讓臺灣“獨立”,因臺灣問題和中國直接爆發沖突,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獨”分子確實只是死路一條。
· “以武拒統”的春秋大夢不可能實現
可惜的是,到現在為止,賴清德都沒認清這一點,甚至還想繼續討好特朗普。近日,臺媒援引路透社報道稱,民進黨當局正在和美國進行談判,考慮采購70-1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包括岸防巡弋導彈、“海馬斯”多管火箭等。
這被外界認為是臺灣準備給美國送上“大禮包”,也可能是這樣,讓賴清德覺得自己“錢送到位了”,日前還大放厥詞稱,在臺灣問題的中美博弈中,臺灣是棋手而不是棋子。
此話一出,難免貽笑大方,臺灣到底是不是棋手,大家都看得明白,那么,賴清德是哪里來的自信呢?根據邱毅接受采訪時所言,賴清德的底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他認為臺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不沉的航母”,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其次他覺得臺灣雖然地方小,但經濟實力很強大,有錢能使鬼推磨;最后,臺灣有臺積電這座“護島神山”,美國就算為了保護臺積電,都要保護臺灣。
但邱毅指出,賴清德“沒什么國際觀”,他既不了解美國,也不了解歐洲,對臺灣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是一個“井底之蛙”,他其實根本沒發現,自己的底氣完全是不足的。
因為賴清德英文聽說讀寫都很差,他對于國際事務的了解都來自于臺灣安全部門的簡報,邱毅批評賴清德完全生活在“信息繭房”之中,不管是臺灣政客還是美國政客,只要說他喜歡聽的話,他就高興,就給人家利益和好處,但其實他和美國的關系并不好。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蔡英文上任不到一個月就獲得了“過境”美國東西岸的機會,但賴清德只爭取到了一個“過境”夏威夷的機會,而且在夏威夷,除了該州的州長和“美國在臺協會”的一個理事之外,根本沒人理會他,讓他大失面子。
隨后,賴清德又花重金請蓬佩奧、彭斯等人竄訪臺灣,以為自己這樣就能建立和美國的聯系,但實際上,這些人根本不受特朗普的重視,這也意味著賴清德身邊根本沒有能夠真正幫助他了解美國的情報系統。
而且,就連被稱為“與臺灣最友好的參議院”、現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都不搭理賴清德,這意味著蔡英文所結交的“美臺關系”基礎已經基本上全都“消失”了。
這一方面顯示出,美國或許根本不打算支持賴清德,另外一方面則釋放出了特朗普政府“反華”,但不意味著“親臺”的信號。邱毅認為,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國務院官網上刪除不支持“臺獨”的表述,恐怕更大程度上是想和中國大陸“做生意”“談條件”,而不是想支持賴清德。
所以,賴清德“倚美謀獨”“以武拒統”的春秋大夢是不可能實現的。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特朗普政府真的愿意支持賴清德,以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的“區域拒止”能力,臺灣也不可能實現“獨立”。我們希望“臺獨”分子們牢牢記得,不管我們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會實現國家的統一。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