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大多數家庭中,父母是家里的中心人物,他們承擔著養育子女的責任,對子女有養育之恩。可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明事理,曉分寸。無論父母做出怎樣出格的事,子女還不能抱怨父母,要不然會被冠上“不孝子”的名稱。
不管父母如何,作為子女,我們還是應該盡可能地去理解和包容父母。雖然他們可能會做出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對他們的愛和關注。
藍大姐的母親今年76歲了,之前一直住在兒子家,前不久被藍大姐的弟弟送回了老家。49歲的藍大姐不顧丈夫反對,執意要把母親接到家中照顧,盡一盡孝心。然而這份孝心沒有得到母親的理解和認可,還把藍大姐的家攪得雞飛狗跳,讓藍大姐和她丈夫倍感焦慮。最讓她傷心的是,盡管母親住在自己家養老,嘴上卻一直念叨著弟弟弟媳的好處。即使她任勞任怨地照顧母親,但收獲的是無盡的抱怨和不滿,這讓藍大姐感到非常委屈。
自述人:藍大姐,49歲
我的母親前幾年一直在弟弟家養老,說是養老,其實是幫他們帶孩子,孩子上初中后,母親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弟弟就把母親送回了老家。我不放心母親一個人在老家,身邊沒有人照顧,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就想把母親接到身邊養老。
因為這事,丈夫跟我大吵一架,女兒也不理解我。因為我的緣故,我媽從來都不待見我的丈夫和孩子,沒給過他們好臉色看,這次我想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是有原因的,一來是不放心她一個人,二來是我想得到母親的認可。
從我記事時起,就沒見母親對我笑過,別人家是父親重男輕女,我們家是母親重男輕女。她總是罵我“賠錢貨”,害她抬不起頭。
每次母親罵我的時候,父親都會攔著勸她說:“罵孩子做什么,你也不怕傷了她的心,她也是你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啊”。母親見父親護著我,她連父親一塊兒罵。可能是見過母親太多兇狠的樣子,直到現在看見她我就莫名的害怕,下意識地想逃離。
小時候不懂母親為什么不喜歡我,不管我說什么,做什么,都能踩中她的尾巴,對我又打又罵的。我只能躲起來偷偷地哭,不敢讓她聽見,不然,只會被打得更狠。
奶奶不止一次地勸我不要記恨母親,說:“你母親就是太要強了,特別是在生兒子這件事上,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無非就是不想讓別人看不起,你不要怨恨她。”
聽了奶奶的話后,我有些明白了母親內心的苦悶和焦慮。沒有兒子,對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兒子是母親沒有本事,都在看她的笑話。
現在想想,母親的做法或許不是正確的,但是,她也有她的苦衷。作為她的女兒,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多體諒她,讓她從內心里認可女兒的價值。
于是我努力學習,盼望著自己快點長大,有能力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讓那些看她笑話的人都閉嘴。
七歲那年是我童年最幸福的一年,我的弟弟出生了,家里開始有了歡笑,媽媽對我的“關注”轉移到了弟弟身上。
母親只關注弟弟,就連我告訴她我考了100分,她也只是漫不經心地應付了事。這讓我感到失落和無助。母親對我說,她并不希望我讀太多書,想讓我初中畢業后就去工作。
父親堅決不同意,他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他寧愿多做兩份活也要供我上大學。在父親地支持下我順利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了市里一所學校當老師,嫁給了一個愛我老公,還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遺憾的是,父親辛苦奮斗了一輩子,還沒來得及享福,就早早地離開了。
后來弟弟沒考上大學,母親見他成天游手好閑,就托人給他找了一份工作,還在縣城買了一套房給他,娶了媳婦生了個胖兒子。
弟弟的兒子出生后,弟弟就叫母親去他那養老,母親在弟弟家一住就是12年,直到侄子初中住校后,弟弟就把母親送回了老家。
得知消息后,我決定把母親接過來,換作以前,我可不敢這樣做。我曾不止一次問她,要不要來我這過,母親說,她有兒子,誰還上女兒家住。這次,母親主動打電話給我,說想上我這,我猜測,母親肯定受委屈了。
誰知,這一決定遭到了丈夫和女兒的強烈反對。因為母親不僅討厭我,還連同討厭我的丈夫和孩子,他們沒少跟著我受我母親的氣。我不顧他們的反對,執意把母親接回了家。因為我的一意孤行,差點把攪得天翻地覆,雞飛狗跳。
房間收拾好后,我就連忙開車去接母親,路上母親一言不發,跟她說話也不理,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回到家,她一進門就開始擺臉色,丈夫在廚房做菜,我幫著收拾行李,結果剛打開行李箱就聞到一股又腥又臭的味道。
原來是母親用黑色塑料袋裹著幾條魚放在了衣服下面,導致衣服都串味了。我皺眉說:“媽,這魚都放壞了,你要想吃,我買新鮮的給你。”母親白了我一眼說:“這是我兒媳送我的海魚,你可別給我丟掉了。”說完就不再理我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她也沒有和我說話,只是坐在那里,低著頭,飯也沒吃多少,我就問:"媽,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我去給您拿點藥?"
誰知,母親把筷子往桌上一摔,大聲吼道:“你們這是故意刻薄我,不舍得放鹽,不舍得放油的,我哪吃得下。”
丈夫被說得一臉委屈,我母親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血脂,丈夫本意也是為她好。見母親發了那么大的火,只好重新做了一道菜,可她還是不滿意。
這件事讓母親耿耿于懷,逢人就數落我們不孝。有天我在陽臺晾衣服,聽見母親在樓下跟人聊天。
“我兒子兒媳可孝順我了,事事都順著我,可不像我那女兒女婿,對我摳死了”
鄰居笑著說“女兒女婿不是對你挺好的嗎?還把你接過來住。”
“好什么好啊,連塊肉都不舍得買,炒的菜不放鹽不放油的,誰吃得進去。”
鄰居吃驚道:“啊,不會吧,看不出來啊。”
母親嘖嘖兩聲:“可不是嘛,沒肉沒油的我這臉都瘦了一圈了,女兒不孝,我也沒辦法。”
聽完這段對話,我氣得渾身顫抖。
母親的胡言亂語還不止這些,丈夫工作壓力大,偶爾晚上要加班,每次加班都會提前告知我。有天丈夫加班到十一點還沒回來,我打算先睡了,母親冷不丁的冒出一句:“你還能睡得著啊,說不定你老公外邊有人了。”
我臉色一變,不是懷疑老公,而是氣憤母親無中生有的造謠行為。
母親不僅嘴上不饒人,行為上也從不為別人考慮。她喜歡白天睡懶覺,晚上看手機,經常晚上賴在客廳看手機刷視頻到三四點,還把聲音調到最大。
丈夫平常工作很忙,回到家就想好好休息,女兒學業也重,天天復習到十一二點,第二天七點又得去上學。
半個月過去,丈夫和女兒都向我抱怨,他們沒有一天能睡個好覺,讓我好好勸勸母親,晚上把手機音量調小點。我只好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請求她。母親非但不理解,還大發雷霆,說她想干嘛就干嘛,還輪不到我們管她。甚至變本加厲,一整晚播放電視劇。
丈夫忍無可忍,去找母親理論,被母親罵得狗血淋頭,一怒之下便帶著女兒回公公婆婆家住了。說只要我媽呆在這個家一天,他就不會回來。
丈夫負氣離開后,我并沒有把母親送走,相反,我還是選擇繼續任勞任怨地伺候母親。
后來狠心把母親送回老家是因為發生了一件事,那天晚上,我下班晚了點,趕著回家做飯,就忘了給母親買蘋果。
母親見我空手回來,就問我:“我的蘋果呢?”
我氣喘吁吁地跟她道歉,“媽,明天下班一定記得給您買,我先做飯給你吃。”
母親用威脅命令的語氣對我說:“不行,我現在就要吃”
拗不過她,我只好拖著疲憊的身體出門買蘋果。走到路口的時候,一輛小車襲來,我躲閃不及,被碰倒了,瞬間感覺到強烈的疼痛,萬幸的是,只是手腳有些擦傷。我強忍著疼痛,慢慢走回家。
剛進門就聽見母親催促的聲音:“怎么去了那么久,趕緊把蘋果洗了,再去做飯。”我強忍著哭意說:“媽,蘋果沒買到,我被車撞傷了。”
母親坐在沙發上,看到我受傷的樣子,一點反應也沒有,還指責我說“你就故意跟我作對是吧,既然還能走還能說,怎么就不能先把蘋果買了再回來。”
母親的反應讓我心寒,我又累又痛,無力跟她爭辯,給丈夫打了個電話,求他回來幫幫我。
我突然覺得自己當初執意要接母親過來養老是一個多么愚蠢的想法,經歷了這么多事,越來越討厭母親,還是分開住對大家都好。
母親年事已高,我不放心她一個人住在老家,決定找家養老院讓母親在那安度晚年。
結語:
人們常常說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然而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養老并非易事,需要雙方的包容和理解。雖然母親的要求顯得有些苛刻,但是作為女兒應該學會體諒長輩的處境。畢竟我們的父母已經老了,身體多有不便,需要我們的幫助和關心。 女兒應該耐心地與母親溝通,多理解她的需求,盡量滿足她的要求。同時,也要教育母親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給家人帶來不便。 最后,呼吁子女們,要更加尊重和關心老人,讓他們在晚年得到最大的幸福和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