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作品唐摹本《妹至帖》,此作與其它王羲之墨跡本用筆不盡相同,此帖書風暢達、圓勁,線條十分老辣。
下面,我們重點欣賞線條品質(zhì):
作為草書手札,雖然速度很快,但是中鋒行筆力度和折筆、提案的處理,仍然是合情合理的。看筆觸細節(jié),你便知王羲之的線條多驚人。
我們看到作品,《妹至帖》發(fā)筆處除“情”字外(下方),多露鋒圓勢反手寫成,不似《喪亂帖》等帖那樣方圓變化多端。收筆處多回旋變正手,如“至、情、地、遣、言、所、旦”等字,而這種變化在《頻有哀禍帖》僅兩處,計有“悲、增”二字;《孔侍中帖》(含《憂懸帖》)稍多,計“九、旦、想、能、忘”五字。
由于是《妹至帖》草書,線條的中部運動較快,與行草和行書書作品《喪亂帖》、《頻有哀禍帖》等帖不同,由于草書和行草書的結(jié)體和速度不同,行書和行草作品更注重點畫中實。
同為草書,《妹至帖》與刻帖《十七帖》草書諸帖相比,許多字的寫法和筆法相合之處較多,如“難”字的起筆與《朱處仁帖》“遂”字的起筆相似,“言”的筆勢與《天鼠膏帖》“膏”字相同;“妹”字的結(jié)體與《胡母帖》的“妹”字一致;“旦”字欹側(cè)變化亦與《旦夕帖》(《都邑帖》)同。
值得一提的是,《妹至帖》不見于中國歷代著錄,是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新資料。《妹至帖》亦被切割成二行二十七字,所用紙張和書寫技法與《喪亂帖》和《孔侍中帖》相同,在研究摹拓技術(shù)方面也有很高的價值。
此帖中文字多見于王羲之其他法帖,如“羸”“遣”“憂之”“可言”“旦夕”等字,都很有特點,類似寫法均可見摹拓墨跡本《七月帖》、《桓公當陽帖》以及《蜀都帖》,書法風格也比較接近,屬于典型的流麗圓潤一類型的王書。
圖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