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秦榮生
在當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秦榮生長期聚焦這一領域,深入剖析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協調配置的難題,探尋財政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精準路徑,思索產學研合作與產業平衡發展的有效策略。在全國兩會期間,《新理財》記者對秦榮生委員做了專訪,圍繞新質生產力在政策、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議題進行深度交流。
《新理財》:秦榮生委員,您好,您一直認為新質生產力中最重要的是生產要素的重組優化,在當前經濟發展中,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協調使用和優化配置面臨哪些障礙?政府和企業應如何共同努力,推動生產要素的高效重組?
秦榮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而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協調使用和優化配置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在當前經濟發展中,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協調使用和優化配置面臨諸多障礙,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以推動生產的高效重組,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一)數據要素使用和優化配置面臨的障礙
1. 數據流通法規制度缺失。數據的權屬界定、價值評估、收益分配等方面缺乏法規制度,導致相關主體的權、責、利劃分不清晰。在數據交易中,個人數據的人格權保護、收集方的勞動體現、持有方的數據防復制以及使用方避免獲取虛假數據等問題難以解決,各方權益未達成共識,信任機制缺乏明確規則指引,阻礙了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融合及優化配置 。
2. 數據流通使用標準缺乏。我國在數據保護和監管方面雖有進展,但在數據流通模式、市場準入和監管機制等方面缺乏明確法律界定。參與數據流通的主體難以明確合規標準和監管處罰尺度,缺乏穩定的法律預期,使得數據要素在與其他要素協調使用時存在不確定性,影響了生產要素的高效重組 。
3.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突出。數據在采集、存儲、傳輸及應用等環節均面臨泄露風險,跨境數據流動監管難度大。人們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不信任感阻礙了數據要素的流通,進而影響了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協同作用,不利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 。
4. 數據要素市場發育滯后。數據要素的市場化緩慢,有效供給不足,數據要素流動、交易、配置機制不夠健全,制約了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發揮,難以形成以數據要素為引擎帶動其他要素高效重組的新質生產力 。
5. 數據要素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數據要素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限制了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在將數據要素應用于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時,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持,無法充分挖掘數據要素的價值,實現與其他要素的創新協同,阻礙了生產要素的高效重組 。
(二)數據要素高效重組的努力方向
1.政府層面的努力方向
(1)完善法規制度建設。構建健全的數據流通法規制度框架,明確數據產權、流通機制、利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方面的法規制度,設立清晰的法律紅線,為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協調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 。
(2)加強政策引導與監管。出臺鼓勵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優化配置的政策,引導資源向相關領域傾斜。加強對數據流通的監管,確保數據安全,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強化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持續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健全數據出境安全管理制度 。
(3)推動數據科技開發與創新。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支持關鍵技術研發,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優化算力資源空間布局,提高算力使用效率,促進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運營等功能有序高效運轉 。
(4)促進數字人才培養與流動。深化數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數字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培養既懂數據技術又懂產業運營的復合型人才,促進數字人才在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間的合理流動,為生產要素的高效重組提供智力支持 。
2.企業層面的努力方向
(1)提高數據管理與應用能力。加強企業內部的數據管理,建立規范的數據收集、存儲、分析和使用流程,提高數據質量。積極探索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創新融合模式,挖掘數據在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的價值,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
(2)加強數據技術創新與合作。加大數據研發投入,提升自身數據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應用新技術實現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高效協同。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借助外部力量推動生產要素的重組優化 。
(3)強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加強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等技術手段的應用,保障數據在使用和流通中的安全。重視用戶隱私保護,增強用戶對企業數據使用的信任,為數據要素的流通和優化配置創造良好條件 。
(4)制定行業標準與市場建設。積極參與行業數據標準和規范的制定,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標準化發展。參與數據交易平臺建設,促進數據要素的流通和共享,推動生產要素在市場機制下實現高效重組 。
《新理財》: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對提升新質生產力的重視,您認為在財政支持方面,應如何精準發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秦榮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在當下經濟發展中,發展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
財政支持精準發力可從多方面促進其發展,這既能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也有助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1.保障科研投入與成果轉化。加大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國家戰略科技任務的財政投入,滿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資金需求,減輕企業研發負擔。像支持實施基礎研究十年攻堅行動,加強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優化科技創新類財政引導基金使用,推動科技成果應用迭代,提升科技資金使用效果,破解科研和產業“兩張皮”問題。
2.助力企業研發能力提升。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實施企業研發費用后補助等財政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
(二)支持產業創新體系建設
1.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統籌運用多種方式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如實施“萬項技改、萬企轉型”。支持創建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促進設備更新,推動制造業集群化發展。
2.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工程。完善相關產業的財政政策,支持未來產業加速園建設,促進創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應用。
3.壯大數字經濟與其他產業。支持創建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支持數字文化產業等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同時,支持海洋經濟、現代農業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創新提升和轉型發展 。
(三)支持綠色創新體系建設
1.促進工業與能源綠色轉型。支持高耗能產業調整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綠色制造體系。補貼可再生能源、生物質發電、地熱能開發利用和核能應用推廣項目,推動能源體系綠色轉型。
2.推動重點領域綠色發展。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支持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和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綠色金融,推進政府綠色采購,落實財政涉企資金“綠色門檻”制度 。
(四)支持人才工作創新體系建設
1.提升人才引育質效與加強重點領域人才引育。以產業為導向引進人才,支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人才集聚和使用效能。支持重點扶持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開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普及提升培訓,實施大數據人才培育資助計劃。
2.分類實施人才培養使用與落實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加強柔性引才用才,完善技能人才培育機制,實施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項目。落實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強化科研人員精準激勵 。
(五)支持體制機制創新體系建設
1.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落實降本減負惠企政策,降低市場主體生產運營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企業獲得感。規范財政運行,提高財政執法水平,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2.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效統籌多邊和雙邊財經對話機制,深化財金領域務實合作,營造良好外部發展環境,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吸引更多資源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完整采訪內容詳見《新理財》(政府理財)2025年3月刊)
編輯:皓俊
《新理財》2025全年雜志開始征訂啦!
(點擊海報可直接訂購)
交流、合作、投稿、版權,請加微信:cfo920
聲明:“新理財”微信公號所刊載文章、圖片等,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若因客觀原因存在使用不當的情況,敬請與我們聯系及時依法刪除或修改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