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從基層工程師的圖紙堆起步,十幾載深耕給排水設計,她將責任化作管網的標尺,用熱忱澆筑職業之路。本期凈水技術對話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給排水專業副總工、第二設計院總工程師李建,帶您走進李建總工的實踐課堂,聆聽那些從項目現場凝結的智慧結晶,感受工程設計領域中永不降溫的責任與熱忱。
李建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給排水專業副總工、第二設計院總工程師
李建,女,1982年8月生,現系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政西北院”)給排水專業副總工、第二設計院總工程師。自2008年碩士畢業進入市政西北院工作至今,專注于市政給水、排水工程領域,主持大型項目30余項,作為設計人員、審核人員參與項目約50余項。在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等重要學術組織兼職。獲甘肅省領軍人才、中國建筑工匠、中國水業杰出青年、甘肅省五一巾幗獎、甘肅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及第十一屆甘肅青年科技獎。2024年獲得“中央企業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干一行愛一行:
責任心是設計的生命線
時間的緊迫,
項目的反復修改,
每個人都會面對
作為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給排水專業副總工、第二設計院總工程師,李建深耕行業近二十年,從初出茅廬的設計師成長至今,她的職業成長軌跡印證了“責任心”與“敬業精神”的核心價值。她強調,設計行業的核心在于“持續的責任心”——從圖紙修改到實地勘驗,每一次細節的打磨都需以“零容錯”的態度對待。這種理念與行業共識不謀而合:設計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技術能力,更需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責任感。
她坦言,年輕設計師最需要學會和時間做朋友:“承接項目以后,面臨時間的緊迫以及項目的反復修改,是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會面對的情況?!卑衙恳淮握{整當作打磨作品的機會,責任心不是口號,而是愿意為一份圖紙持續付出熱忱的心。
正在工作中的李建
從容不迫,侃侃而談
團隊協調和設計創新:
設計師的雙重使命
將訴求融于設計,
首先需要耐心傾聽和協調
面對行業邊界不斷拓展的現狀,李建指出傳統給排水設計已向綜合化、跨領域轉型,強調了設計需打破專業壁壘,實現“能動性協同”,市政行業的設計更是如此。在市政項目設計中,涉及多個不同的專業。作為給排水專業的團隊,任務不僅僅是關注自身的設計需求,更要積極與其他專業協調工作進度和設計思路,確保各專業之間的有效融合。
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李建感慨道:“我們作為用設計指導實踐的先行方,建設單位的訴求、施工單位的可操作性、使用單位的便利性……每個單位的立場角度不一樣,對項目的關注點就會不一樣,這些都需要我們去了解和協調?!?/p>
資源化、智慧化設計正成為行業新標桿,而這類創新離不開對前沿技術的持續追蹤,也離不開接地氣的生產實踐。對于知識更新,她建議通過文獻研究與案例復盤構建“理論-實踐”循環。從基礎規范入手,通過《凈水技術》雜志等專業期刊上的經驗總結和案例分享,去學習和摸索,將理論融入實踐。
李建與團隊熱烈的討論著(左4)
李建帶領相關人員進行項目參觀(右1)
青年的成長:
習慣、勇氣與總結缺一不可
未來的給排水行業
充滿無限可能
針對青年設計師的培養,李建提出三點寄語:
1.“從零開始思辨” :建立獨立思維方式,通過獨立查閱資料逐步形成原創設計邏輯,再通過技術傳承指導迭代優化。這是培養尋根問底、主動學習等良好工作習慣的方式。
2.“敢啃硬骨頭” :在承接新項目時勇于突破舒適區,以技術創新應對行業變革,克服過的困難會變成我們一步步走下去的腳印。
3.“高效方法論” :通過工程復盤提煉個人工作范式,放大優勢、補足短板。希望年輕設計師們拿到工程不僅要會干,還能高效率的把它干好,干妙。
談到給青年設計師的寄語,李建的語氣變得溫柔:“未來的給排水行業充滿無限的可能,我們一定要不忘記自己的初心,用我們的努力實干去實現我們當年的理想,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做一名合格的工程設計師。”
西北污水廠設計:
因地制宜的低碳實踐
節約能源
是個持續的過程
針對西北地區高SS、高氨氮及TN的水質特征,李建團隊提出四大低碳策略:
1. 工藝適配性優化:選擇符合當地經濟、環境與操作水平的工藝,同一個污水廠在不同季節可采用不同低碳運行模式,兼顧效率與能耗。
2. 能源循環利用:西北地區屬于寒冷地區,在污水廠的各項能耗構成中,采暖是耗能較高的一個關鍵環節,對污水廠的運營成本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通過尾水回收做集中的水源熱泵或污泥硝化脫硫提煉沼氣發電,均可實現高效的能源回收。
3. 智能精準控制:依托智能加藥與精確曝氣系統降低藥耗與電耗,呼應“精確核算碳排放”的行業趨勢。
4. 光導發電創新探索: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里,嘗試光導發電的照明模式,探索投入收益比,充分體現“經濟性與環保性平衡”的設計智慧和“低碳設計”的關注重點。
聊起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低碳設計,李建的語速突然加快,她興致勃勃的講述團隊的探索創新:“光導發電這個系統,現在還是比較貴的,使用也需要和成本相結合。不過我們認為節約能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能因為初期的投入成本高,而去忽略它后續長久實踐的效益。”
后記
作為行業領軍者,李建始終秉持“干一行愛一行”的初心。她的成長經驗與創新實踐,不僅為青年設計師做出表率,更展現了給排水工程師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關鍵角色。正如她所言:“未來的行業充滿無限可能”——而這份可能,正孕育于每一份圖紙的嚴謹、每一次技術的突破,以及每一代設計師的接續奮斗之中。
【本文限于編輯文筆有限,若未能完全表達,還望見諒!】
編輯:《凈水技術》編輯 李濱妤
采編:《凈水技術》經營部主任 孫麗華
排版:《凈水技術》編輯 李濱妤
審核:《凈水技術》社長/執行主編 阮辰旼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跳轉)
《凈水技術》2025年活動計劃
《凈水技術》刊務理事會歡迎廣大水務企業加盟合作
詳情可咨詢市場部 :孫編輯 15900878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