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一條陰間新聞上了熱搜。
貴州某殯儀館,因為供應的米粉太過好吃,有很多人不惜冒充逝者家屬購買。
結果因為冒充家屬的人太多,真正的親友反而餓著肚子吃不著。
面對這樣的情況,殯儀館特意想了一個辦法:
給每一個死者親友發粉票,只有拿著票的人才有資格買米粉吃。
還有就是,殯儀館決定在不影響治喪的情況下,每天免費提供50碗米粉供外來群眾享用。
這下可把吃貨們高興壞了,天不亮就跑去,只為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米粉。
遠遠望去,殯儀館食堂排的隊比給死者獻花的人還要多,簡直不要太離譜。
貴陽官方也樂得幫忙宣傳:
“新鮮豬肉現炒的臊子,40斤大筒骨熬的湯,能不香嗎?”
好吃歸好吃,但大早上或者大半夜約人去殯儀館嗦粉,真是好小眾的詞匯。
本地人紛紛表示:
“確實好吃,這個殯儀館的粉我小時候吃了一次就念念不忘。
每次有機會去 殯儀館,像是參加喜事一樣…”
“很地獄,但是二龍的粉真的很好吃。”
貴州ip網友表示,不光有米粉,還有麻將機。
他們的殯儀館大廳一側擺著棺,一側擺著麻將機。
你甚至能看見大廳有十幾二十桌來吊唁的親戚朋友在打麻將。
親朋摯友吊唁完,一邊嗦粉一邊打麻將,還笑著打趣說躺著的沒口福咯。
然后還說給他也分一碗,就盛了一碗供在棺材邊。
他不吃蔥,就不放蔥。
主打一個生死之事,樂觀應對。
但是,當“貴州殯儀館米粉”登上熱搜時,評論區也有人提出質疑。
“親屬去世了,真的有心情一邊嗦粉一邊打麻將嗎?”
“還吃喝說笑,難道這不是對親屬的褻瀆嗎?”
但貴州網友是這樣解釋的:
“讓美食沖淡悲傷,以及辦喪事的勞累。也讓親朋好友愿意多停留一會兒。”
對于貴州人而言,人活這一輩子,能讓天南海北的親朋好友有機會重聚,就算沒有白來世上走一遭。
死亡與煙火氣,從來都是生命硬幣的兩面。
就像是有位網友說得那樣:
“活著的人用煙火氣對抗難解的虛無,逝去的人借一碗粉留在親友的記憶。”
“貴州殯儀館米粉”爆火事件,引發了許多網友對親人的思念。
有網友自問自答:如何看待親人的離世?
“親人離世,就是你在學校,他在趕集;你在家里吃飯,他在地里干活;你去地里找他,他又恰巧回到了家。
他永遠都在,只是今后每次都會擦肩。”
他出了一趟遠門,而我要走完這一生才能與之相見。
評論區下方,有網友說:奶奶的遺物不多,我也算是一件。
也有網友記得外婆臨終前,顫巍巍的手還在教她腌桂花蜜。
“如今每到深秋,糖罐里金燦燦的桂花總會讓她想起殯儀館告別廳里,別在外婆衣襟上的那枝丹桂。”
還有網友說,父親去世,辦喪事的時候聽見周圍有人議論說他不哭。
他不是不想哭,而是真的哭不出來。
“哭是在切菜的時候、洗澡的時候、夜晚抬頭看見圓月的時候、去體檢看見一個酷似老爸的老人的時候…”
他說:“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子欲養而親不待。”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
親人去世的那一刻,是真的哭不出來。
但是,當你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有關他的記憶浮上心頭,這一刻便是最傷心,也是最崩潰的時候。
這個時候,也就明白了那句話:
“親人的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一生漫長的潮濕。”
貴州殯儀館里那些嗦著粉,可能哭不出來的年輕人,也許會在某個加班的深夜,被一碗米粉的味道嗆出眼淚;
也許有人吃紅了眼眶,有人吃出了汗珠,只是我們不曾留意。
還有某個墓碑前,冷靜安排后事的女兒,或許會在整理衣柜時,抱著那件起球的舊毛衣突然痛哭。
又或者,某個年輕人正常葬禮非常平靜,當葬禮結束后,吃著爺爺種在院子里的黃瓜,突然泣不成聲。
死亡最殘酷的地方,不是疾風暴雨,而是讓告別成為一場持續終生的細雨,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淋濕眼眶。
以前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死亡就應該是黑色的。
“殯儀館”這三個字,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
但是,隨著文明的進步,很多東西好像不太一樣了。
貴州殯儀館米粉的爆火,似乎讓人打破了某些世俗禁忌。
我們不再諱若莫深,而是能用更坦然的心態:
面對死亡,接受死亡。
如果飯菜做得好,能讓親人留久一點,那真是太好了。
死亡能終結呼吸,卻終結不了愛的記憶。
有位網友說了這樣一段話,真的很喜歡。
長輩們只是把我們送到了世界這個巨大的幼兒園。
有些長輩早上送我們到門口就走了,有些會陪我們在那兒直到中午,但是他們也得離開去做他們該做的事。
也許到了下午所有的長輩都走了,就剩我們在幼兒園和新認識的朋友們做新的游戲,迎接新的挑戰。
到了晚上該回家了,他們就來接我們,那時所有人都會重新相聚。
我會告訴他們,這漫長的一天我遭遇了什么困難,又完成了哪些令人自豪的任務。
“我坐在爺爺懷里,說以后長大了要給爺爺掙好多好多錢。”
“我看著火焰燃燒,給了爺爺好多好多錢。”
死神可以帶走生命,但帶不走我們共同經歷的溫度與滋味。
當我們用溫柔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那些深夜痛哭時煮的米粉,掃墓時帶的鮮花和青團,還有老照片前供的米酒,都是穿越時空的船票。
終有一天,當我們的故事也變成星空下的傳說,或許會有某個孩子吃著桂花糕說:
“看,曾外婆在糖罐里朝我笑呢。”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只要我們不曾遺忘,他們就永遠不曾離開。
當我們好好地走完這一生,終有一天,定能相見。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