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張作霖在皇姑屯沒有被炸死,日本人敢輕易發動九一八事變嗎?有人問留言區過這個問題。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得先知道張作霖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暗殺張作霖是日本在華利益最大化的一種做法。
1875年3月19日,張作霖于奉天海城縣呱呱墜地。自幼,他便性格叛逆,十二歲時,帶著扎槍前往學堂,放話先生若敢責罰他,便要“給兩下子”。
后來,父親張有才在賭場遭人毆打重傷致死,年少的張作霖與二哥持槍復仇,卻意外走火打死老太婆,二哥被捕判刑十年,后在剿匪時犧牲,而他騎著驢驚險逃脫。張作霖常感嘆自家先輩離世皆非正常,沒想到一語成讖,自己也難逃飛來橫禍。
1900年前后,義和團運動興起,沙俄趁機染指東北,盛京將軍逃亡,東北陷入無政府狀態。張作霖憑借岳父支持,組建二十余人的武裝隊伍,守護周邊村莊,收取保護費的同時,也與其他土匪勢力頻繁火并、爭搶地盤,由此開啟了他的“胡子”生涯。
之后,張作霖當上團練長,在與土匪海沙子的單挑中,擊斃對方并收編其人馬,實力大增,不久后接受招安,成為副營長。
此后,張作霖憑借對土匪套路的熟悉,在剿匪過程中表現出色。
徐世昌督理東北時,對他頗為賞識,將多支部隊劃歸其麾下,使其武裝力量擴充至三千五百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地紛紛響應,奉天新軍也躍躍欲試。革命黨人張榕被推舉為奉天都督兼總司令,與新軍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謀劃響應革命。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察覺形勢危急,正打算逃離。遠在奉天西北洮南的張作霖得知消息后,率領全部人馬日夜兼程趕回奉天。令人意外的是,他并非投身革命,而是前去營救趙爾巽。
張作霖設宴請張榕赴會,假意表示有心革命,騙取信任后,將張榕槍殺。憑借這一“功勞”,他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獲賞頂戴花翎,奉天也成為少數未宣布獨立的省份之一。
可見,張作霖極為善于審時度勢,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后,他順利就任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
1918年,更是出任東三省巡閱使,成為奉系首領。 張作霖主政東北期間,苦心經營,軍事力量發展得極為強盛。其鼎盛時期,東北陸軍正規軍達三十五萬人,若算上山東、熱河等地改編的部隊,麾下可指揮兵力達四十萬之眾。
他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武器裝備,組建航空隊,擁有二百五十至三百架戰機;
奉軍海上力量同樣不容小覷,1928年吞并直系渤海艦隊,擁有巡洋艦、驅逐艦、炮艦等二十一艘,排水量約三點二二萬噸,占全國的四分之三。
東北軍工廠產能驚人,每年能生產二十萬發炮彈、六萬支步槍、一千五百挺重機槍、一百五十門大炮、一億八千萬發子彈,陸軍還配備了國內唯一的坦克部隊,擁有五十余輛輕型坦克,以及少見的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堪稱當時國內軍事力量的翹楚。
不過,張作霖與日本的關系極為復雜,雙方相互利用、合作,這一行為飽受詬病。
1927年4月6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北京東郊民巷氣氛異常,一百五十多名奉系軍警與一百多名憲兵全副武裝,兵分兩路,一路把守路口,一路包圍蘇聯大使館,目標正是藏身其中的李大釗。
張作霖此舉震驚社會,北京大學等九所高校推選代表拜訪張學良,請求從輕處理李大釗并釋放其家人,國外工人階級與革命群眾也紛紛聲援。
但張作霖最終于4月28日下令處死李大釗,這一行為讓他聲譽掃地。
究其原因,李大釗聯合孫中山、馮玉祥進行北伐,觸動了張作霖的利益,加之張作霖對蘇聯的仇恨,以及外國資本主義的支持,促使他做出了這一錯誤決定。
張作霖在發家過程中,為獲取日本幫助,簽訂了諸多對日本有利、出讓東三省利益的條約。但掌權后,他拒絕履行這些有損中國利益的條約,引發日本強烈不滿。
1928年4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直逼京津地區,張作霖見勢不妙,決定退回東北老巢,并發布出關通知。
離京前,日本多次派人交涉,妄圖讓他以中華民國最高統治者身份簽訂割讓南滿、東蒙及五條鐵路權益的條約,均遭拒絕。
惱羞成怒的日本決心除掉張作霖,皇姑屯便成了這場陰謀的發生地。 日本為實施刺殺計劃,派出知名女間諜川島芳子。她來到大帥府求見張學良,恰逢張學良忙于張作霖回東北的籌備工作,便派鄭副官接待。
川島芳子施展美人計,迷惑鄭副官,輕易獲取張作霖回城的詳細行程。隨后,消息被反饋給河本大作。河本大作精心策劃,在皇姑屯附近鐵道埋下兩百斤炸藥,還在鐵路沿線埋伏刺刀隊,以防萬一。
1928年6月4日清晨,張作霖乘坐專列抵達皇姑屯車站,當列車穿過老道口交叉點時,炸藥被引爆,車廂被炸得粉碎,張作霖身受重傷,緊急送回大帥府后,因傷勢過重身亡,這便是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前,張作霖已與日本徹底翻臉,日本入侵東北是既定野心。但以張作霖的強硬個性與雄厚軍事力量,若他在世,必定會全力抵抗,“九一八”事變或許不會以如此輕易、迅速的方式發生。
畢竟,張作霖苦心經營東北多年,絕不可能輕易將自己的地盤拱手相讓。1931年,張作霖離世僅三年,他大半輩子打拼積累的東三省,八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與財富,在不到半年時間里盡落日本人之手。
倘若張作霖泉下有知,想必也會痛心疾首?;仡櫭駠鴼v史,軍閥們多為機會主義與實用主義者,他們一心維護自身地盤與軍隊,百姓命運與國家大義,在他們眼中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這無疑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推薦《歷史深處的民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