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對于我黨有很多貢獻,政治、軍事、組織、后勤、情報等等各方面都有涉足,因此,周總理一直在黨內的地位非常高,從建黨開始,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始終處于中央的統籌位置。
但筆者認為,周總理最大的貢獻還是善于挖掘人才,他挖掘出來的人才,含金量極高,對于黨的走向,是決定性的影響。
一般而言,推動歷史發展的有四種人:
第一種是歷史的追隨者,就是蕓蕓眾生普羅大眾,我們一般人就屬于此類,始終跟著歷史走。
第二種是歷史的重要參與者,在重大歷史進程事件中扮演最普通的角色,如果一般人能夠多接觸一些進步思想,可能就屬于這一類。比如南昌起義的很多士兵,他們就是歷史的重要參與者。
第三種是歷史的影響者,加快或減緩歷史發展進程,絕大多數的歷史名人基本就是這種,我軍的十大元帥就屬于此類。
第四種是歷史的決定者,決定了歷史的走向,要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出這種人,毛主席就是這種人。
當時的舊中國積貧積弱,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社會急需變革,但這需要社會上能夠出現有擔當的人才,去推動歷史發展。
最大的難題是第四種人:歷史的決定者能否出現,以及第三種人:歷史的影響者是否足夠多,尤其第四種人,洋務派、革命派、改良派、軍閥派等等各方勢力都推出了自己認可的人選,但都行不通,改變不了中國繼續墮落的傾向。
這個時候,周總理展現了自己的伯樂功底,挖掘出歷史的決定者:毛主席。 遵義會議之后,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在組織上確立了周恩來在黨內最高軍事領導人的地位。但周恩來是毛主席的伯樂,他在遵義會議以一己之力將主席推到決策位置,居功至偉,沒有周恩來慧眼識才,也就沒有毛主席后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除此以外,周總理還善于挖掘第三種人才,也就是歷史的影響者,十大元帥,除了彭總和羅榮桓元帥外,其余8人認識周恩來早過毛主席,朱老總、林總、劉伯承、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這8位元帥都是通過周總理才認識革命,從而開展革命,可以說,周總理是他們的革命領路人,具體可以參見筆者拙作《十大元帥,有8人認識周恩來早過毛主席,可見總理的識人功底》。我們都知道十大元帥對于我黨的重要性,從這一方面來看,周總理挖掘其中8大元帥,為黨效力,這種功績實在太大了!
綜上所述,周總理確實是黨內最大的伯樂,他挖掘的人才都是人中龍鳳,更為重要的是,周總理的人品高尚,很多人才都心甘情愿地追隨他。在建國后,他對黨外人才的挖掘也是如此,周總理曾經頗費心力挖掘錢學森回國。
為什么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條件比較艱苦,已經在國外功成名就的錢學森還愿意回來?除了錢老愛國以外,恐怕還有周總理這個因素在內。
正如錢老所說:“好多不是黨里的人都說,是因為認識周恩來才認識共產黨,相信周恩來才相信共產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