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海絲“新浪潮:中外青年紀錄短片展”中,十一部來自中國、法國、加拿大、巴勒斯坦、比利時等國家的作品圍繞當代社會發展議題,通過影像藝術形式深入探討戰爭沖突、環境保護、身份認同等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著力展現普通民眾在困境中的生活智慧與精神。
青年創作者聚焦現實題材,以創新視角解構傳統敘事框架。部分作品通過特殊群體生活實錄,突破傳統影像表達范式,充分彰顯人文關懷。這些創作實踐表明,新時代影像創作的突破性價值不僅體現在技術革新層面,更在于對社會邊緣群體的持續關注與藝術呈現。
【第二屆海絲紀錄片大會將于3月14日-16日在福州盛大啟幕!其中,展映活動將于三坊七巷和福建師范大學開展,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并免費預約,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快喊上伙伴一起報名吧! 】
大會時間:3月14日-16日
活動地點:福州·三坊七巷(中瑞國際影城、城市會客廳、海峽建筑師家園等)
愛與恨之歌
一句話推薦:
包容,擴大了電臺節目的受眾。詩意,延伸了影像和想象的邊界。在粗糲的黑白畫面中,我們經歷一場私人的影像旅程。
導演簡介:
索拉夫·吉米爾,尼泊爾電影創作者,擁有電影導演碩士學位。他致力于創作虛構電影,以及紀實虛構相結合的視聽內容。索拉夫積累了五年的短片與長片創作經驗,并且參加過洛迦諾電影節創意訓練營、歐登塞國際短片節訓練營,以及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下設的奇幻電影課程等項目。
影片簡介:
普萊姆是一檔知名情感電臺節目的當家主播。失戀后,心碎的他逃到人跡罕至的山區,期望在荒野中治愈內心的傷痛。然而,絕望的聽眾打來的感情咨詢電話卻不斷打破這片寧靜。為情所傷的普萊姆與迷茫困惑的聽眾,都身處愛情的坎坷之途。在指導他人與救贖自己的過程中,一段充滿情感波折的自我發現之旅就此拉開帷幕。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青年單元國際評審團最佳短片特別提及
暗影
一句話推薦:
透過動畫,我們看到一位穆斯林世界的女孩向外逃亡的全過程。一個殘酷、不留痕跡的過程。
導演簡介:
蘭德·貝魯蒂是一位編劇、導演,同時也是位于約旦安曼的制作公司Shaghab Films的聯合創始人。她擁有德國巴貝爾斯貝格影視學院頒發的實踐型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圍繞再現式和參與式電影創作展開。貝魯蒂曾入選柏林電影節天才訓練營、貝魯特人才計劃、鹿特丹實驗室、洛迦諾紀錄片學校、ANIDOX:LAB紀錄片動畫培訓計劃等項目。她的首部紀錄長片《告訴他們我們的故事》于2024 年在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舉行了全球首映,并獲得了第64屆茲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歐洲青年紀錄長片獎。
影片簡介:
在人來人往的機場,14歲就成了母親的少女阿赫拉姆正試圖逃離巴格達——這座她唯一熟悉的城市。暗影重重,危機四伏。過往那些為求生而掙扎的經歷,此刻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4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入圍
當大地消失
一句話推薦:
人類的進步、對環境的暴力,以及強加于個體及其空間的法律。問題在當代持續,歷史不斷重演。
導演簡介:
弗雷德里科·洛博1981年生于波爾圖,2004年起開始從事電影工作,擔任導演和攝影指導。2006年,弗雷德里科進入瓦朗工作室學習,并創作了第一部短片《時間之間》。2017年,他在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電影與視聽藝術高等學校完成了攝影碩士學位。2020年作為聯合創始人創立了暗巷電影合作社。
影片簡介:
霧氣繚繞,時間像迷宮。當機器探測山脈的地質深度時,一位牧民尋找一頭走失的奶牛。童年重現,山脈變幻,循環不息。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4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入圍
另一面鏡子里的夢中之夢
一句話推薦:
以“觸覺”而非“視覺”主導的作品,嘗試用影像建構視障群體的世界。如果沒有了鏡子和圖像,世界是什么樣?
導演簡介:
朱云逸,出生于山東滕州,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Le Fresnoy-法國國立當代藝術研究院。作品形式多以影像、裝置為主。
影片簡介:
“你在用視覺講一個非視覺的故事,我覺得你不會成功,因為我們的故事在你的講述之外。”——他們說,你先是“看見”,然后才“知道”。世界是活生生的,但要是沒有了鏡子,沒有了圖像,世界也許就不會存在。盲人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生產圖像——他們借助聲音、質感和經驗。盲人生活在鏡子的另一面,如果要掉進兔子洞找他們,想象就成了你唯一的線索。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3年第73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短片競賽單元
2023第44屆法國真實電影節特別展映
2023年FIRST青年影展主競賽/先鋒創作單元“特別關注”榮譽
2023年NOWNESS天才計劃最佳導演榮譽
2023年金穗獎特別展映
2024年第4屆IM兩岸青年影展松下LUMIX啟發獎
誰愛太陽
一句話推薦:
濃煙滾滾,烏天黑地,毒瘴在鏡頭前蔓延,逐漸暴露出百刺難破的黑暗。
導演簡介:
阿什亞·沙基布阿畢業于多倫多電影學院數字電影制作專業,職業生涯始于為伊朗地下搖滾樂隊制作MV,隨后轉向紀錄片創作領域。阿什亞曾執導并拍攝紀錄短片《訪客》(2018)和《誰愛太陽》(2024),目前正與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合作,拍攝自己的第一部紀錄長片《無眠》。
影片簡介:
在敘利亞北部,當反對阿薩德政權的起義演變為內戰,半數以上的民眾被迫流離失所,于武裝割據的環境中求生。戰亂之下,燃料短缺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產生了更為迫切的影響。國家管理的石油產業崩潰后,臨時的地方煉油廠應運而生。原油的開采和出口仍在繼續,私人煉油業務很快成為了可靠的收入來源。穆罕默德穿梭于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周旋于復雜的地方勢力間,在產業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4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短片
生于意志與硝煙
一句話推薦:
對于長期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們來說,一個孩子的降臨絕不僅僅是延續生命那么簡單,新生兒的到來不僅給破碎的家庭帶來了希望,也給戰火中的國家帶來了希望。
導演簡介:
郭依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博士研究生,北京師范大學“探索·北師大”紀錄片工作坊第二、三屆學員。
影片簡介:
在巴以地區,大約上百萬的巴勒斯坦人被抓進過以色列的監獄服刑,他們中的一些人更是面臨20年或更長時間的終身監禁。夫妻間的探視或被完全禁止,或在為數不多的探視中被禁止任何身體接觸。在巴勒斯坦,一些犯人家庭不得不通過“走私精子”的方式延續后代。這是一片長期被戰爭籠罩的土地,在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關于維護尊嚴的斗爭。這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努力克服一切困難,重獲生存的權利。
參展或獲獎經歷:
第47屆美國學生奧斯卡入圍
第15屆CILECT國際影視院校票選亞太地區最佳紀錄片
2022年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青年短片嘉年華最佳紀錄短片
第九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紀實類大獎
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終評入圍
第三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D20提名
2021年IM兩岸青年影展麒麟新銳非劇情短片
未竟人生
一句話推薦: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會怎么樣?”這是導演從拍攝開始到影片制作完成最常探討的問題。
導演簡介:
陳昱璁,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藝術碩士,本科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作品曾入圍圣路易斯、羅德島、AmDoc等國際知名影展,其中短紀錄片《未竟人生》獲第47屆美國學生奧斯卡金獎、2021英國電影學院獎學生單元評委會特別獎及第五屆New Era青年電影季主競賽單元最佳紀錄短片獎。
影片簡介:
2014年7月24日,24歲的南加大研究生紀欣然在學習結束回家的途中遭四名歹徒搶劫,并被毆打致死。為伸張正義,華裔女律師蔡玟慧代表被害人家屬義務出庭,開始了長達數年的艱苦訴訟。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1年第2屆IM兩岸青年影展麒麟新銳非劇情短片
2020年第47屆學生奧斯卡紀錄片金獎
2021年英國電影學生學院獎最佳紀錄片、評委會獎
2020年第5屆New Era青年電影季最佳紀錄片獎
2021年第3屆鳴鳳堂國際青年影像節銀獎
我們對雕像的要求是它不會動
一句話推薦:
我想成為女像柱,一尊從博物館里掙脫出來的女像柱。
導演簡介:
達夫妮·埃勒塔基斯,巴黎第八大學紀錄片制作碩士專業畢業后,在法國國立當代藝術研究院學習。她的電影游走于非虛構與虛構之間,融合私人與公共元素,并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蓬皮杜Hors Piste藝術節、瑞士真實影展等電影節展映。埃勒塔基斯在法國和希臘兩地生活與工作。
影片簡介:
雅典的一切似乎都靜止不動,人們亦靜如雕塑。然而,在城市的一角,一尊女像柱從博物館中逃脫,一個小團體要求摧毀所有古董。也許拍攝是避免變成石頭的唯一方式。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4年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入圍
我們這一家
一句話推薦:
用鏡頭記錄平凡生活的點滴,以真情講述一家人的溫暖故事。
導演簡介:
郭婉容,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以及碩士研究生,現就業于北京源真文化有限公司,從事紀錄片項目策劃、執行。
影片簡介:
紀錄片《我們這一家》關注的是八十年代移民潮背景下,“我”的家人從中國臺灣遷移至巴西,又從巴西遷移至天津。在這一連串的選擇中,塑造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在三地尋找身份認同的路上,通過“我”的視角,不同處境下的人會有什么樣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歸屬感從何而來?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0年第1屆IM兩岸青年影展最佳非劇情短片
我也是
一句話推薦:
這部影片是為了所有站出來的人,同樣也屬于那些繼續保持沉默的人。
導演簡介:
朱迪絲?戈德雷什集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作家多重身份于一身,曾參演過約五十部電影。1981年,她在納迪娜?特蘭蒂尼昂執導的《明年夏天》中嶄露頭角,開啟電影生涯。此后,在影視及戲劇領域均十分活躍。憑借多變的演技,朱迪絲多次獲得凱撒獎提名,并與世界各地眾多導演有過合作。2010年,她自編自導了個人首部長片《所有女孩都會哭》。2024年,朱迪絲自編自導的短片《我也是》展現了幾位曾與她分享經歷的女性和男性,聚焦性別暴力與歧視的議題。
影片簡介:
新一天的黎明時分,一位年輕的女子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每一張面孔都喚起了一段過往,這位女子為那些不計其數的故事發聲。每個獨一無二的故事匯聚并鋪就成一條前進的道路——讓難以言說的痛苦借由口語詩的力量走向解脫。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4年戛納電影節特別展映
鷹棲涼山
一句話推薦:
影片用熱愛撫摸苦痛,構筑聯結,見證著阿木與小黑鷹們的籃球夢。
導演簡介:
劉博濠,導演,編劇。畢業于紐約大學紀錄片系和倫敦電影學院編劇系。
影片簡介:
籃球在四川涼山非常受歡迎,以至于安置社區的中心是一座籃球場。一個自稱“涼山黑鷹”的彝族教練在科比曼巴精神的鼓舞下,回到家鄉帶領一群孩子打籃球。
參展或獲獎經歷:
2021年第48屆學生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銀獎
2023年第3屆IM兩岸青年影展麒麟優秀非劇情短片
來源 | 海絲紀錄片大會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