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事業單位分為自收自支(工資和福利全由自己單位的收入來支付)、差額撥款(工資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負擔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單位的收入負擔)、全額撥款(工資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負擔)三種類型,全額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編制就跟機關行政編制(國家公務員)一樣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爭相想要獲得的。
事業單位編制本身所具有的恒定性在隨著社會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建制規模的隨之擴大而又具有擴充性,事業單位編制的擴充一直以來也都具有“逢進必考”的特點,正是因為事業編制的財政撥款和工作穩定使得編制考試的競爭極其激烈,尤其是在三年疫情的持續影響以及就業形勢不斷嚴峻的大環境下,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是多么地不易。
但前年和去年網絡上曝出的與事業單位編制有關的信息讓人感覺到很是不可思議,甚至可以說是顛覆了人們對于事業編制“逢進必考”的固有看法,一是重慶有些區縣的事業單位編制考試過程中的考編作弊問題,二是河南有些地區的事業單位編制的免試入編問題,三是之前不少網友反映的很多地方存在的花錢買編問題。
盡管考編過程中存在的考試作弊表面上反映的是當地對于這么嚴肅的編制考試的監考如此不作為,但實際上反映的是當地對于事業單位編制考試的隨意性;盡管入編時沒有公開的招聘文件而且編辦也沒有備案表面上反映的是當地對于這么嚴肅的入編程序都能如此不到位,但實際上反映的是當地對于事業單位入編管理的無序性。
編制考試中的群體作弊是在公布的考試成績“斷崖式差距”引起質疑并舉報后才得以發現并查明真相的,其他地方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呢?群體免考入編是在省級巡視組巡查時發現的,其他地方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呢?花錢買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不少地方很普遍,后來雖然得到了治理整頓,但一直到現在仍然存在。
無論是通過考試作弊入編還是連公開的招聘文件以及編辦備案都沒有就有數百人入編,其實就跟很多地方存在的花錢買編在性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嚴重損害了事業編制管理應有的嚴肅性、公平性和權威性,極大地降低了當地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對所有其他考編人員權益更是一種侵害。為啥事業編制這么“難考”?看來已不僅僅是這三種情況“擋道”了。
2023年10月12日,國務院公布了2023年的機構改革具體方案,眾多機構將迎來合并和撤銷,中央國家機關相關部門即將進入實質性的精簡操作階段。無論是當年3月初公布的機構改革總體方案還是10月份公布的機構改革具體方案都是引發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包括編制人員和編外人員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因為這涉及到自身的切身利益。
相對于中央國家機關人員和機構精簡即將進入實質性操作引發人們的高度關注來說,不少地方早已或正在進行的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人的清理規范所帶來的影響面更廣,關注度更高,實際上,對于中央國家機關即將進行的機構精簡和機關事業單位正在試點的編外清理之后可能出現的部門超編問題都有一個逐步消化的五年過渡期。
尤其是最近幾天,“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的首次明確提出更是表明了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的方向,這是繼2018年全國機構改革后的又一重大系統性變革。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減少財政支出,提升政府效能,優化公益服務供給。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規模必將涉及到機構的精簡和編制的縮減,這無疑會加大事業單位考編的難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