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困住一個人,從來不是事情的本身,更多的是我們心中的執念。
正如有一句話說得好:“河水的清澈,并非因為他不含雜質,而在于長久的沉淀;人心的通透,不是因為心無雜念,而是因為懂得取舍。舍錢財,得福氣;舍煩惱,得自在;舍執念,得心安。”
是啊,人生就如一場修行,最深的桎梏往往來自內心的執念與煩惱。正如佛家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心中不受物欲牽掛妨礙,便不會有怖畏,就可遠離那些不安定、不真實的妄想達到解脫。
確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當我們學會放下執念、舍棄煩惱,便能如清風拂山崗,如明月照大江,活出生命的通透與自在。
只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被執念和煩惱所纏繞。執念,有的時候就像一根緊緊纏繞的繩子,讓我們無法掙脫,深陷其中。
就好像是一個人對于某一件事過度執著,就很難對這件事情做到釋懷。最后會因此而導致自己錯失其他的美好。比如過度消費,過度攀比。
而煩惱就好像是陰霾一樣,能夠遮蔽了我們內心的陽光。就好像在生活中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挫折就變得愁眉不展、煩惱不已。比如和別人發生矛盾。
就好像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寺院里面有兩株梔子花,每年到六月份的時候,梔子花開的時候整個院子都是飄香的,只是有一年有一株梔子花只開了一半,而且沒過多久就脫落了。
這個時候養花的小和尚就非常的著急,就找到師父去說這件事情。師父卻讓小和尚拿剪刀過來,然后就是把梔子花的枝條給修剪掉。
小和尚就很是疑惑,師父也看出了他的疑問就對他說:“梔子花在開花的時候,是需要營養的。而多余的枝條就會搶占養分,這個時候就需要修剪掉多余的枝條,才能夠給花提供足夠的養分。”
是啊,人生有的時候就好像花草一樣,想讓它茁壯的成長就必須要學會清理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否則對于生長是不利的。
仔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就好像種莊稼一樣,地里面的雜草是要清理的,為什么要清理就是因為雜草是會吸收養分的。養分不夠莊稼就會生長不好。這個時候就必須要清理雜草。
就好像是我們的人生一樣,我們也需要學會清理自己人生的雜草。而對于我們自己來說,什么是雜草呢,那就是自己的雜念和煩惱。
是啊,人生就好像是一場旅行,如果我們背的東西太多就很容易累到。所以,我們就需要懂得舍棄。
說到底人生也就是這樣一個“舍與得”的過程。就好像是《玫瑰的故事》里的關芝芝,七年的感情換來了卻是背叛,但也讓她明白“強求不來的愛,終究是生命中的過客。”
她學會了放手,不僅僅治愈了她的傷痛,更讓她在職場和自己的生活重新綻放。確實,每個人能夠承受的東西都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學會清理。
正如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高度不在于看清多少事,而在于看輕多少事。”看輕不是認慫,而是為了給自己的生活騰出空地。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定期清理一些東西,為什么要清理呢。就在于我們要舍執念、舍煩惱。
就好像我們常常說的“斷舍離”一樣,斷舍離不是為了扔東西,而是為了和過去告別,和執念、煩惱告別。當我們不再執著這些,反而能裝下更多精心。
所以,一個人要學會,舍執念,舍煩惱。因為心中有執念、處處是牢籠。心中有煩惱,處處是焦慮。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