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嘴瓢 校對/李蓉婳
近段時間,全國教育界關于高中推行雙休、取消早晚自習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成為很多家長在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點話題。
據筆者了解,全國多地已經開始逐步推進落實普通高中雙休制度。
浙江杭州市高一、二年級全面停止周末返校,湖南多地也已經宣布,在教育界屢屢創造“神話”的河北衡水,也開始推行“10+2+2”雙休模式,即每兩周上10天課。
具體來說,第一周的周一到周五只上高考科目,周六周日休兩天但不離校,學校會安排音樂、體育、美術以及各種社團等活動,幫助學生放松精神、調整狀態;第二個周末放2天假,學生可以離校回家。
事實上,“雙休”的說法早在1995年就已經提出來了,換言之,雙休是國家的規定,然而在高考的競爭壓力之下,高中已然變成了“法外之地”,周末一直存在所謂的補課現象,時間一久,全國上下都習以為常。
毋庸置疑,高中不雙休屬于“病態”的教育模式,所以一旦全國推行雙休,大家都應該無條件的支持才對,但不難發現,如今網上卻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高中生肯定是支持推行雙休的。
只有讀過書的,才知道高中的孩子過得有多苦,每天早上六點鐘就要起床,做完早操之后吃早餐,接著上教室早讀,七點半還沒到就要上第一節課,晚上十點半才能下晚自修。
這種三點一線的生活要堅持三年,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卻過著讀書的苦日子,別提有多痛苦了。
因此,周末是高中生最期待的日子,但離譜的是,明明是大好的周末,很多學校還要求學生在校學習,不僅周六要上課,周日早上也要上課,周日午睡之后才能離校,下午六點半又要回校,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內卷沒有多少價值。
面對這種極度內卷的教育模式,學生們當然有怨言了,但是他們敢抱怨嗎?根本不敢啊!因為在他們前面的是父母們的期待,是人人都向往的大學生活,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們只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但是,很多父母們可不是這樣想的,一聽說要實行雙休,他們開始擔憂起來,尤其是農村學生的家長。他們的擔憂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雙休使學生的學習時間變少,加大了教育的投入成本。
一旦實行雙休,就意味著學生上課時間將會縮短,學校為了趕進度只能加快上課的速度,孩子知識掌握不扎實,在高考競爭中處于劣勢,特別是看到其他地區或學校可能仍有單休等情況,會覺得自家孩子少了學習時間。
為了讓孩子的學業保持優勢,他們只能到外或者在網上報一些額外的輔導班,甚至是一對一的教學。眾所周知,課外輔導費用都很高,每小時200塊甚至高的達到500塊錢!
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不同,富裕家庭能為孩子提供更多教育資源,多花點錢倒也無所謂,但農村普通家庭則難以承擔,這種教育資源差距最終會導致孩子在學業發展上差距變大。
第二,學生周末上下學會增加額外的交通成本,安全隱患也將會增加。
一旦實行雙休之后,那就意味著學生每周都可以回家,周五下午放學、周日下午回校,會額外增加交通費用,對于家里遠的學生來說極其不公平。
此外,離校之后無論是步行、騎自行車還是乘公共交通,都會增加交通安全風險,一旦出了問題,誰負責?
第三,學生周末缺乏監管,自制力將會下降。
在學校上了五天的課之后,周末放假,學生回到家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玩手機、電腦游戲。
在當今互聯網信息發達的時代,游戲和短視頻是非常吸引人的,孩子自控力不足,雙休脫離學校管理,必定會沉迷游戲、短視頻等,打亂學習計劃,影響學習效率和成績。
如果是大城市的學生倒還好,畢竟有父母的督促,但是農村學生就不一樣了,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學生還是留守子女,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或者親戚朋友幫監管,但他們怎么可能管得過來?玩游戲玩到夜不歸宿的例子可不少見。
所以,家長們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全國只有少部分地區開始推行周末雙休制度,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肯定是先行者,而大部分地區仍然在摸索當中,畢竟從以往的周末上課的常態一下子變成雙休,學生、家長老師都無法一下子適應過來。
但不管怎么說,實行雙休已經成為大趨勢,因為這樣才能避免教育的內卷,幫學生減少學習的壓力,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對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