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陷入被動,2022年劉強東強勢回歸后,開啟了京東低價戰略,力圖讓京東回歸零售本質,找回市場地位。
好消息是,深受劉強東器重的京東CEO許冉,2024年較為出色完成了“守基業”的任務:2024年,京東營收11588億,同比增長6.8%,凈利潤478億,同比增長35.9%。并且,在四季度“國補”紅利下,京東基本盤的3C穩住了陣腳,重回兩位數增長。
可問題也始終如影隨形。
當保住基本盤后,京東也在巴菲特口中“該死的”零售商的路上,越走越遠了,其零售占總收入占比超過八成。而如何尋找增量的核心命題,還是難以解決。
2024年初,京東曾把 “內容生態、開放生態、即時零售”定為“三大必贏之戰”??蓮谋举|上說,必贏的存在是因為輸不起。一直以來,京東的流量焦慮相比其他對手要大得多,尤其是京東App工具化傾向越發明顯的現在,流量的匱乏,正讓這家企業騰挪空間變小。
由此,也導致京東過去幾年盡管動作頻頻,可多項業務淺嘗輒止,這家公司的謹慎始終擺脫不掉。
如何化“爆紅”為“長紅”?
受到拼多多強勢擠壓的2022年,劉強東喊出將低價進行到底。
到了2024年收官,力圖重回零售本質的京東,變化顯現。
事實上,2024年三季度前,京京東營收已經連續八個季度同比增幅不足10%,停滯明顯。到了2024年四季度,京東營收重回兩位數同比增長,多少有些苦盡甘來。
這離不開京東商家生態的建設。一直以來,京東3C業務收獲大量男性用戶青睞,可為了打開增量空間,彌補品類不足也勢在必行。
此時,低價是一種引流手段,目的是要吸引更多中小商家以及日用百貨品類入駐平臺,從源頭上,豐富京東的商業生態。
事實上,2024年的京東,對服飾、美妝、日用百貨等品類的關注程度,一定程度上超過了京東基本盤的3C業務。此外,為了吸引平臺更多第三方商家參與京東低價戰爭,近兩年,京東不斷更新“春曉計劃”,不斷降低第三方商家入駐和運營門檻。
而第三方商家的增長,也一定程度上補上了京東日用百貨商品營收下滑的影響。數據顯示,2024年京東服務收入(包括平臺及廣告服務收入和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增速普遍高于商品收入增速,分別為8.8%、6.3%、6.5%和10.8%。其中,第四季度增速則低于國補之下的商品收入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一季度,京東第三方商家數量破百萬,二季度,京東新增的商家數量環比提升超40%。
可到了第四季度,京東對具體成交用戶數訂單量,卻并未披露。對此,CFO許冉表述為,本季度大部分品類收入 以及包括活躍用戶數和購物頻次在內的關鍵指標,實現了雙位數的同比增長。
由此可見,京東當下商家生態建設帶來的增長勢能,也有所減緩。
事實上,為了盤活生態,不管是低價策略,還是近期于及時在零售上眾多博眼球的操作,京東一直是為了補足當前京東App流量不足、逐漸淪為工具化App的弊端。
近些年,京東的“花活”不斷,但一直缺乏一個化“爆紅”為“長紅”的核心手段。例如,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京東零售日用消費營收1068.3億,同比增長11.1%,增速實際上不及3C家電業務。
這也意味著,京東在低價策略、內容生態建設等方面,實際對集團整體營收的拉動,其實也有一個限度,沒有到超過大盤的水平:2024年京東整體營收為1.16萬億,同比增加6.8%,這一營收增速跑贏了社零大盤(3.5%),卻略低于電商大盤(7.2%)。
并且,為了降價促銷、直接在低價對打,進一步刺激增長,京東于激烈的電商競爭中“撒幣”不斷,同步讓履約、營銷等費用都在上漲。
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京東營銷開支同比增長28.4%至169億,大大高于當期營收增速。而從2022-2024年,京東的營銷開支從377.72億增至479.53億元,期間漲幅高達19.5%。
此外,四季度,包括達達、京東產發、京喜及海外業務等在內的新業務板塊,其收入貢獻越來越小,虧損幅度也同步擴大。四季度,京東營收47億,同比減少31%。
并且,2024年整年,京東新業務收入占比僅為1.66%,收入同比下滑28.03%,虧損近30億,且普遍收縮。而在2023年,該部分業務的虧損僅為3.29億。
“國補”春風吹京東
作為京東絕對的基本盤,2024年第四季度,京東3C業務終于在“國補”扶持下,恢復了元氣。
2024年8月,商務部等4部門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地自主確定補貼“8+N”類家電品種,每件最高補貼2000元。隨后,北京、廣州、上海等全國20余地的以舊換新政府補貼活動陸續上線京東。
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雙11”加上“國補”,京東采取了賣現貨、增加“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等種種舉措,幾乎用盡全力抓住了這波紅利。
因“國補”紅利在四季度的全面釋放,京東零售達成了3070.55億收入,同比增長14.7%,總收入占比近90%,并且,京東的家電、數碼等產品都受到國補影響而增長顯著,京東3C四季度營收1741.5億,同比增長15.8%,重回過去一年來的最快增速。
好消息是,“國補”不會迅速結束:例如,2025年1月后,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由去年的8類增加到12類,并將對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國補”春風吹來,這也讓財報電話會許冉表示,因為手機納入購新補貼,年初至今,已看到京東手機需求回暖,而電腦銷售也依然保持比較強勁的增長態勢。
從這點上說,各大平臺中,京東或許成為了“國補”的最大贏家。
不過,消費提振撒出的真金白銀的補貼對京東來說,并非拉動增長的長久倚靠。事實上,2024年前三季度,京東沒能完全吃下“國補”紅利,3C整體業務也陷入增長停滯,前三季度,該部收入增速分別是 2.7%、-4.6% 、5.3%,前三季度總計只實現了0.6%的同比增長。
受3c基本盤增長乏力的影響,2024幾乎一整年期間,京東始終處于承壓的狀態,尤其當3C被美團閃購侵蝕,下沉市場被拼多多先登,僅靠傳統電商支撐的京東,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事實上,京東承壓狀況由來已久。例如,2021到2023年,京東零售收入漲幅則從7.34%下降到了1.66%,整個集團的收入漲幅也從9.95%,放緩至3.67%。
從這點上說,若沒有“國補”充分釋放,京東的“頹勢”還將一直持續。而在2025年,一旦“國補”退潮,留給京東的紅利期,或許也將收回。彼時,京東的增長,將如何持續?
京東的驚喜會是誰?
缺乏真正的第二增長曲線,或許不是京東最大的問題。
當下,由電商領域出發,京東的各個競爭對手從電商出海到AI布局,都在努力告別電商的“古典時代”。此時,京東仍是一家零售占比貢獻超八成的公司。由此面對未來,變化對京東來說,從不是多選。
可京東當下核心的挑戰或許是,當競爭對手層層進逼、資本市場有更多期待時,京東去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嘗試動作頻頻,可戰略發散過多,卻聚焦有限,動作體系稍顯不足。
一個直觀的案例,或許是京東在即時零售的發力。先前,即時零售被稱為京東的三大必贏戰役,到了2025年,京東外賣則讓京東與美團短兵相接,吸足了眼球。
可從雙方博弈的歷程看來,京東的改變更像是稍顯被動的反擊。例如,2015年就開始布局及時零售的京東,直到2021年美團閃購逐漸侵蝕其3C家電業務后,才開始真正變化,可在此數年期間,京東卻報以一種觀望的態度。
從這點上說,類似即時零售“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情況,或許是京東這些年戰略搖擺的縮影之一。
到了近期,京東外賣“0傭金”招募外賣商家、在五險一金上高調宣戰同行,可從實際效果看來,京東外賣的商業進擊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例如,核心的運力比拼上,當下,京東旗下的達達為京東外賣提供運力服務,騎手數量為130萬以上,這一運力遠低于美團超780萬、餓了么超400萬的騎手規模。并且,相較于同行,當下達達騎手多為眾包,兼職騎手較多,對京東外賣運力補充有限。未來,京東外賣勢必要付出更多資源打造獨立的騎手隊伍,這又在京東財務上會帶來不小壓力。
并且,2025年2月28日,京東外賣在北京總部簽約首批全職騎手,數量并不多,而對其業務進展情況,京東方面表態僅為“有序推進”四個字,顯得有些模棱兩可。
正因如此,從核心邏輯上說,京東目前圍繞外賣、打車等多個業務的布局,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流量下滑后,不得不做的業務嘗試和改變。
過去多年,京東相比其他大廠或許稍顯“傳統”。并且,不管是社區團購、百億補貼、數字人直播、京東金融等業務,京東對第二增長曲線的探索,似乎一直在路上,可一直未能真正確定下一個十年的方向。
一直以來,京東與其他巨頭相比缺乏足夠的流量支撐,從而在客觀上,也讓京東試錯的空間顯得較為逼仄。某種程度上說,若一家公司騰挪空間越是狹窄,就越放不開手腳,成效或許就越是不足。
從這點上說,相較京東在2024年在零售上的守利潤、保增長,未來的幾年內,京東要帶給市場真正的驚喜,絕不僅僅是在CEO許冉的帶領下、安分地去做一個守成之君。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