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以來,多家新造車企業都經常拿大定、小定的數據來說事,而不是如之前說銷量領先,原因就在于他們曾對標的特斯拉在銷量方面已遠遠超越,在銷量方面無法與特斯拉比拼,就只好用訂單
國內媒體一片宣傳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下滑,理由是2月份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大幅下跌,然而這并非是單一現象,因為2月份受春節假期影響,諸多汽車企業的銷量都在下跌,某電動汽車企業較去年的高點甚至下滑了80%,跌幅比特斯拉還要高。
近期分析機構披露了2025年第9周的數據,特斯拉用自己的銷量證明了它在中國市場遙遙領先的市場地位,它仍然是電車行業的領軍者。
數據顯示在豪華車市場,特斯拉的銷量達到1.24萬輛,居于第二名,與B B A同屬第一陣營,四家企業的周銷量都超過萬輛,是豪華電車品牌中唯一周銷量過萬輛的。
國產銷量最好的豪華電車品牌,銷量為7300輛,與第一陣營差距超過四分之一,與特斯拉更是相差了5100輛,已完全無法威脅到特斯拉的市場地位。
至于其余幾家營銷勢頭兇猛的國產豪華電車品牌的銷量就更低了,某豪華電車品牌的周銷量已跌穿4000輛,再也不復當初的榮光,想當初它可是居于國產豪華電車第一名,還喊出了趕超B B A的口號,如今衰落到如此地步,讓人唏噓。
眼見著與特斯拉的差距越拉越遠,這些國產豪華電車品牌,如今就搞出了訂單數據非常可觀的營銷舉措,然而他們的訂單如此之高、而實際銷量卻與訂單差距頗大,這應該就是掩耳盜鈴吧?
國內電車市場已發生重大變化,高端電車的銷量普遍在下滑,高端消費者普遍回歸燃油車,推動B B A的銷量快速回升,去年底,B B A的周銷量直沖2萬輛,而國產豪華電車周銷量只有1萬多輛,與B B A的差距甚大。
高端消費者如果確實喜歡電車,那么都選擇技術實力更雄厚的特斯拉,由此推動特斯拉成為豪華電車第一名,特斯拉也成為電車行業唯一可以與B B A較量的豪華電車品牌。
其他部分電車企業則認清了現實,某電車企業推出10萬出頭的車型,推動它的電車月銷量突破3萬輛,一度成為新造車企業第一名,由于它的成功,更多電車企業計劃推出售價10萬出頭的車型,連特斯拉也計劃在近期推出14萬左右的model Q,以順應市場的需求。
另外三家銷量位居電車行業前三名的電車企業更是大量推出售價低于10萬的車型,其中一家的電車價格更是低至3萬多元,說明國內消費者對電車的價值進一步看低。
電車行業這樣的現實讓人深思,電車沖擊高端市場真能成功么?有多少消費者認可電車能媲美豪華車,又有多少消費者認為電車只適合做代步車,對于電車企業來說到底該如何定位自家的電車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