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40系列發布以來,黃皮衣因為沒有競爭,導致顯卡的定價是一路飆升。而到了50系列,甚至旗艦都已經賣到了2000美元,算是徹底告別了普通用戶,成了富哥們的玩具。而次旗艦更是成了史上第一款次旗艦只有旗艦一半規格的卡,提升微小。
而50系列也不僅僅是賣的貴和擠牙膏這倆問題,從發售到現在,經歷了燒接口,黑屏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最近還出現了掉光柵的情況,讓首發的富哥們大呼上當。所以這么一通操作下來,大家都在伸脖子等待蘇媽的9000系列新卡,希望能改變目前的現狀。
9070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歷了兩個月的跳票,終于和我們見面了。我也是第一時間拿到了基于NAVI 48核心的兩張新卡,來給大家看看新的A卡表現如何。
我拿到的是來自訊景的RX 9070與9070XT,一款是定位高端的RX9070XT海外版Pro,一款是稍微低端點的RX9070雪狼,但是吧,這款是白色的,我喜歡!兩款產品在外包裝上基本看不出區別,只能看出型號的差異。
打開之后是二維碼說明書,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下載驅動等。兩張顯卡都一樣。
而9070雪狼因為是白色的,所以相比另一款黑色的9070XT,盒子內的珍珠棉也換成了白色,看上去上檔次不少。
首先來看看9070XT,作為高端卡,盒子內部除了一根RGB轉接頭以外,還額外附贈了一個顯卡支架。
看到這款9070XT的第一感覺就是,真大啊!顯卡四面有倒角處理,搭載三枚風扇和金屬背板,同樣也是吹透式散熱。
顯卡供電沒使用問題多多的16PIN,而是傳統的3個8PIN,對老電源兼容Max
顯卡兩側的XFX和Radeon其實都是亞克力材質,整個顯卡側面為一個亞克力的導光條,通電后可以亮RGB燈,也可以用轉接線接主板同步。
雖然擋板就2槽,但是顯卡厚度明顯是超過三槽的,應付340W的9070XT真的很夠用了,還過剩。
顯卡背板為金屬異形背板,PCB處貼有絕緣貼,防止短路。
拿掉后可以看到顯卡背部的PCB焊點清晰,元件眾多,屬于A卡一貫的優秀做工。
散熱器本體為純銅底座加熱管的設計,沒有使用均熱板,熱管數量為7根。
顯卡PCB如下,相比非公的N卡來說,這做工估計也就只有NV的FE才能比了。
顯卡Die上沒有核心相關的名稱,這點和NV不太一樣。
顯存沒有使用最新的三星GDDR7,而是8顆海力士的GDDR6顯存,成本更低,可以讓售價更有競爭力。
核心控制器為芯源系統的MP2868,這是一顆全新的供電控制器,暫時沒有任何資料。兩顆的布局為4組的設計。MOS為芯源系統MP87993,這是一顆網傳為一顆50A級別的一體MOS。總電路為10+3+2+1組。
以上就是9070XT的拆解,下面我們再來看看9070。相比造型奇異的9070XT,白色的9070雪狼就明顯好看不少。整體方正,白色的外觀也符合我的愛好。
由于功耗降到了250W,所以9070的供電也縮減到了2個8PIN,對電源要求更低。
顯卡的PCI-E擋板處有一個切換開關,應該是用來切換BIOS的。
比起9070XT的RGB導光條,9070帶燈的部位就只有XFX的LOGO了,另一側的Radeon是不發光的。此外燈光為白色,不可調。
低一檔的9070也是PCI-E5.0,夠用了。
顯卡厚度相比超過3槽的9070XT,只有接近3槽左右的厚度,對機箱友好不少。輸出是常規的3DP+1個HDMI。
顯卡背板同樣為金屬材質,并做了彎折處理。
拿下背板后可以看到,雖然9070定位較低,但是PCB做工依舊飽滿,看上去就覺得很舒服。
導熱同樣是鏡面底座加熱管的設計,不過由于TGP降低,所以熱管數量縮減到了5根
顯卡PCB如下,整體和9070差別不大甚至供電布局都是一樣的。
核心和9070XT一樣都是NAVI 48,只不過規格上會有稍微縮減。
顯存規格和9070XT一樣,都是海力士的GDDR6顯存,一共8顆16GB。
顯卡供電基本和9070XT一致,但是因為TGP縮減了接近100W,所以核心供電縮減了2相,但是足夠了。
上機實拍,不得不說,我還是更喜歡白色的9070。
顯卡本體看完,再來看看9070XT和9070上機后的GPU-Z規格。64CU的9070XT擁有4096個計算單元,64個ROP,以及16GB的GDDR6顯存。相比之下,縮減到56CU的9070則是有3584個計算單元。測試驅動為AMD官方提供的24.30驅動,對比顯卡5070Ti的驅動則是NV官方最新的572.50。
拷機功耗,XFX這兩款產品的功耗都比官方標定要稍微高一些,9070XT海外版Pro的功耗為340W,而9070雪狼則為245W。不過兩張卡的溫度都很低,畢竟散熱規模在這里擺著,太夠用了。
3Dmark跑分,兩張卡的跑分都相當兇悍,9070XT在TS里面的跑分直接沖破3萬大關,而9070也只落后13%左右,遠超2萬分的4070S。另外AMD這一代改進的光追性能也是讓9070XT Port Royal里面追平了5070Ti,A卡的光追終于不是雞肋了。
不過superposition的跑分就沒有3Dmark那么離譜了,畢竟UE是NV的強項,這也正常。
綜上得分,對比5070Ti,成績如下。可以看到除了superposition外,AMD這一代跑分上是絕對不遜色于同級別N卡的,尤其是光追,終于擺脫了雞肋的帽子。
如果說3Dmark跑分兩邊旗鼓相當的話,那在生產力里面,AMD的表現就堪稱碾壓了。SPEC的跑分,AMD基本所有項目都很強悍,是生產力顯卡高性價比的代表。
對比5070Ti,成績如下,可以看到除了3dsmax和sw這倆NV的傳統強項外,其他AMD基本都是大幅領先,所以說如果要買張顯卡做生產力,那AMD是絕對可以優先考慮的,性價比很高。
理論測試看完,下面是游戲部分。首先是2077,這一代AMD終于是找回了在2077里的場子,超級預設下,9070XT小幅領先5070Ti,一雪前恥。
第二個游戲是刺客信條幻景,刺客信條作為AMD強勢游戲之一,在幻景中也不例外,即便是9070,也可以和5070ti一戰。
第三個游戲也是AMD優勢比較大,同時也是首發支持AMD FSR4的游戲之一——黑色行動6。2K極致關閉FSR或者DLSS,不過在這里AMD領先沒有幻景里那么離譜,差不多10%。
2K其他幾款游戲表現如下,游戲除了2077和標注的黑神話外,都是關閉FSR或者DLSS的,只看理論成績。可以看到除了古墓和地平線AMD落后一些以外,其他幾款游戲基本都是持平,優勢游戲小幅領先。而在2077光追中畫質下,即便用最新的Transformer模型的DLSS,5070Ti也沒勝過9070XT。綜合計算一下,兩張卡性能基本是旗鼓相當。
然后是4K游戲測試,首先是NV御用游戲,黑神話悟空。不得不說黑神話的確是NV的御用游戲,即便是使用FSR的情況下,5070Ti依舊是領先9070XT,不過差距很小。
另外一個也是NV比較吃香的游戲,古墓麗影暗影。4K最高畫質,關閉FSR和DLSS,古墓的領先幅度不小,有10%,不過兩者都能滿足4K 120fps原生畫質游戲。
再就是最新的怪物獵人荒野了,也是極致畫質關閉FSR或者DLSS。這游戲對NV的優化真的是差的不行,5070Ti基本只能和9070去坐一桌,根本追不上9070XT。
另外幾款游戲的表現如下,4K我增加了一個自己平時玩的戰艦世界,不過這游戲還是NV領先一些。可以看到分辨率來到4K后,9070XT表現也是持平5070Ti的,尤其是在優勢游戲黑色行動6里面,連9070都快和5070Ti持平了。可見這一代AMD改進的架構的確讓性能表現很多。綜合計算這些游戲的平均數,2K和4K分辨率下,9070XT相比5070Ti傳統光柵性能領先都是2%,尤其是這代卡的功耗表現還差不多,可以說AMD這次終于算是和NV回到了同一水平上,也可以期待接下來UDNA顯卡的表現了。
最后簡單試試FSR4,不過目前驅動還有一些問題,只能在黑色行動6里面開啟FSR4,幀生成還只能開FSR3的2倍,希望后續修復一下。不過對比原生和FSR4的畫質可以看到,差異很小,基本不會影響游戲體驗。
2倍幀生成下,4K幀率,9070相比默認提升了接近一倍,已經可以滿足目前主流的4K高刷顯示器的電競游戲需求了,這還只是9070。并且由于基礎幀率高,所以實際游戲中沒有發現有不跟手等情況的出現,可以放心開啟
好了,關于9070XT和9070的測試到這就算告一段落了,下面是總結時間。
要說性能,相信前面9070XT和9070的表現已經向我們證明了它的實力。時隔兩年,AMD終于在同級別的產品上實現了和競品的持平甚至是超越,這對市場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雖然目前仍舊無法撼動旗艦產品的表現,但是在銷量更多的主流產品上,9070系列顯卡無疑是一針強心劑,為這個已經死寂沉沉的市場注入了一絲新的活力。
并且9070系列顯卡的售價目前來來看性價比也是非常高,在隔壁耍猴還加價的情況下,4499和4999起價的9070顯卡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為那些錢包緊張的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
不過9070也不是沒有缺點,畢竟NV還有CUDA,DLSS,以及光追這三道護城河,這也是NV敢一直賣高價的原因,AMD想全面超越NV,還是需要不少時間的。不過相信隨著FSR4這些技術的到來,兩家的差距會慢慢變小,最終利好我們這些消費者。
感謝觀看
買電腦討論群:386615430
電腦吧評測室二手群:82913248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