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汽傳祺全年累計銷量達到41.5萬輛,同比增長2%。銷量數據還是很漂亮的,但新能源的占比確實不高,但這一切或將隨著傳祺全新智能高端車系:傳祺向往的到來而改變。
首發亮相的包括1 Concept轎車概念車的量產版、傳祺向往M8、傳祺向往S9以及已經開啟預售的傳祺向往S7車型。
特別是傳祺向往S7這款車,預售價20.98-24.98萬元,你能看到這些年來,廣汽傳祺在新能源以及智能化方面的研發成果,包括廣汽傳祺EV+新能源平臺和L2++端到端無圖智駕系統等等。
在外觀設計上,傳祺向往S7以“藏鋒于潤”理念打破傳統燃油車設計范式。4900mm車長與200mm離地間隙塑造出“高頭大馬”的硬派氣場,隱藏式門把手與懸浮車頂則注入科技感。其獨創的AI情緒大燈系統堪稱點睛之筆——2248顆LED燈珠組成的貫穿式燈帶支持8種預設燈語,并可通過OTA解鎖更多交互場景,為車主帶來極具個性化的用車體驗。
座艙內720°立體軟包設計與23㎡超柔水潤皮革的應用,將“豪華感”具象化為觸覺體驗。NAPPA真皮座椅不僅實現通風/加熱/按摩三連功能,后排更支持137°半躺姿態調節與零重力腿托,配合17.3英寸后排吸頂屏與可升降的“日照金山”主題音響,在20萬級市場復刻了50萬豪車的儀式感。雙層夾膠玻璃與72處聲學材料包裹,則將怠速噪音壓制至39分貝,這種“靜謐性”正是傳統車企制造功底的體現。
作為傳祺向往首款車型,向往S7的智能化布局暗藏玄機:車機采用了搭載AI智能座艙,芯片是最新的高通驍龍8295P,提供ADiGO 6.0全新交互界面,后續DeepSeek大模型也將上車。值得一提的是,場景大師功能提供100+個車輛組件,10個高頻使用的預設場景、自定義場景,場景共創共享。
智駕系統配備了廣汽傳祺自研的L2++端到端無圖智駕系統,該系統配備了1個激光雷達、11個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共27個傳感器,芯片采用英偉達Orin X,算力高達254 TOPS。使得該系統可以不依賴高精地圖,實現高速零接管,在城區能自動跟車、變道,面對復雜路況,如加塞、避讓行人、大曲率彎道等都有不錯表現。
眾所周知,去年年底廣汽傳祺與華為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而這個全新車系——傳祺向往也有華為的影子:傳祺M8(參數丨圖片)乾崑版將搭載傳祺和華為聯合開發的泊車代駕VPD功能,并配備華為乾崑智駕系統ADS 3.0。此外,傳祺1 Concept概念車的量產版也將搭載華為鴻蒙座艙和乾崑智駕系統ADS 3.0,并有望實現L3級自動駕駛。
但首款車型向往S7并未采用華為乾崑智駕系統,這表明廣汽傳祺在智能駕駛領域并非完全依賴華為,而是通過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這種“既要又要”的策略,與問界、阿維塔等全盤華為化形成鮮明對比,背后是傳統車企對“靈魂掌控權”的執著。
在動力系統的選裝上也是如此,向往S7采用了1.5T插混系統+36.3kWh電池組的組合實現CLTC 205km純電續航與1150km綜合續航,20分鐘快充技術搭配6kW外放電功能,精準切中家庭用戶的多場景需求。
值得玩味的是,傳祺在EV+平臺上預留了純電、增程、油電混動等多種技術路線,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布局,既是對市場風向的妥協,也是對技術路線之爭的防御。
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特斯拉、華為、理想甚至比亞迪等品牌在智能駕駛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市場地位。廣汽傳祺雖然也積累了不少的技術,但名氣和口碑尚未打出。傳祺與華為的合作堪稱“教科書級博弈”,既借勢華為品牌溢價,又避免淪為華為代工廠,保持對核心智駕技術的控制權。
傳祺向往品牌不是單純的再造一個新能源品牌,而是既要在智能化賽道證明傳統車企的技術銳度,又需守住制造根基帶來的品質信任。他昭示著廣汽傳祺品牌的堅守和創新,正如車頂那顆倔強挺立的激光雷達,與座椅上歷經十萬次測試的NAPPA真皮,正共同書寫著傳統車企轉型的時代注腳。傳祺向往S7的推出,注定會為廣汽傳祺在智能駕駛領域贏得了更多的市場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