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公子
知道這一天快要來了,但沒想到來的這么快!
當朋友圈被“Manus邀請碼5000一個”的吆喝刷屏時,有人忙著高價倒賣,有人連夜求碼,更多人一臉懵:“Manus是什么?難道是新出的比特幣?”
如果你還在問這個問題,建議立刻打開搜索引擎補課,否則可能被踢出AI群聊。簡單來說,Manus是一款號稱“手腦并用”的AI智能體。
它的名字“Manus”,在拉丁語中是“手”的意思,官方意在強調它“不只是個大腦,還是真正能動手做事的智能助手”。
很遺憾,我沒有邀請碼,所以無法實測,但我看了官方發布的視頻和幾個操作案例,給我的感覺是:如果是真的,那么真的是太“可怕”了。AI已經這么卷,我們是否就快卷無可卷了?
要理解Manus的能耐,不妨把它想象成一個全能助手。你丟給它10份簡歷的壓縮包,它不僅能秒速解壓,還會自動識別“張三豐富經驗但跳槽頻繁”“李四的代碼全是復制粘貼”。
用戶隨口提一句“把分析結果做成表格”,它立刻現場寫Python腳本,生成Excel文件,甚至貼心地調整列寬和字體顏色。
任務沒做完?沒關系,Manus會在云端繼續干活,你關電腦睡覺,它加班到天亮,第二天準時發來成果通知,讓打工人感動到流淚,讓資本家興奮到跳腳。
有人說我不是程序員也不搞行政,沒那么多代碼和文件工作要做。那也沒關系,Manus同樣離你不遙遠。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買房的時候,它還能根據預算和需求推薦房產,活脫脫一個“AI版鏈家經紀人”,絕對耐心,絕對務實,絕對不會忽悠你“這房子再不買就沒了”。
Manus的爆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DeepSeek,幾個月前,國產AI模型DeepSeek也曾引發狂熱。網友用它寫代碼、做PPT,甚至有人開培訓班教“如何用DeepSeek月入10萬”。
兩者的爆紅軌跡看似相似,實則大不相同:DeepSeek擅長推理和內容生成,Manus主打任務執行;DeepSeekEK開源免費,人人可用,Manus邀請碼限時內測,黃??駳g。
目前Manus的主要宣傳點,就是可以直接干活,讓普通人秒變“甩手掌柜”,不像其他AI,雖然滿腹經綸,卻只能紙上談兵,最終還得靠人類自己操作。
如果把DeepSeek比作滿腹經綸的文科狀元,那么Manus則是理工科實干家,擅長把抽象指令變成具體成果。
但是,說是這么說,我們還是要強調一點——因為Manus目前僅限內測,它是否如宣傳那般靈活好用,咱并沒有實際體驗。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DeepSeek一夜出圈時,硅谷和華爾街同震動, 馬斯克和特朗普共討論,但Manus卻火得很奇怪,海外媒體鴉雀無聲,僅中文網嗨得一塌糊涂。
基于以上兩點,對于Manus的真實功能,本人持謹慎觀望態度。宣傳畢竟是宣傳,親身體驗才是硬道理——除非Manus今天能甩給我一個邀請碼。
再說個相關新聞,近日,兩會代表麥家提出的"AI寫作立法"引發熱議,他表示,90%以上的寫作者都寫不過AI,建議立法規范AI寫作,用AI創作是否有發表的權利需相關法律認定。
麥家的建言,其實體現出了一種普遍的擔憂和焦慮。就像在看Manus演示視頻時,親眼看著它能從寫代碼到建網站全自動操作,讓人脊背發涼又熱血沸騰:
當AI一步步逼近,我們究竟獲得了永不疲倦的"數字分身",還是親手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但請記住,人類所有技術革命都伴隨著陣痛。1843年《經濟學人》創刊時,不會想到有朝一日AI能分析財報;1997年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時,也沒料到AI會搶作家的飯碗。
真正的AI啟蒙,不是訓練孩子與代碼賽跑,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守護心底那團永不熄滅的火焰——對萬物的悲憫、對未知的好奇、對不完美的寬容,這些才是人類留給未來最珍貴的種子。
最睿智的AI在模仿人類,而最偉大的人類在恐懼AI。如果有一天機器人也流下眼淚,不要怕,正如麥家所說:
“它流的眼淚是我們以往的、已有的大量的作家流下的眼淚。
而未來的眼淚在哪里?機器不知道,但偉大的作家知道?!?/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