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薈(ID:biaozhunpark)此前刊發文章《》后引發業內巨大回響,不少產業園區打來電話或私信咨詢有關第五代產業園區的事宜。到底什么是第五代產業園?其實目前并沒有統一的定義,這給了我們討論的空間。
本周園區薈轉發東灘智庫2020年6月對第五代產業園區的闡述性文章。我們也將在今年組織多次相關的研討會,歡迎各位對第五代產業園區感興趣的人士隨時關注園區薈公號發布的相關信息,并踴躍參與有關“第五代產業園”的話題討論。
文 | 東灘智庫顧問 朱躍軍 發表時間 | 2020年6月
近幾年,我們一直在給高校、園區和政府講顛覆性創新時代產業園區運營的講座,基于以往的咨詢實踐中,東灘顧問系統總結了第4代產業園區理論,也一直在產業園區咨詢服務中付諸于實踐。今天,我們在探討新舊動能轉換研究課題中,結合產業園區有關的一些新的動向,發現進一步迭代的園區模式,可以稱之為第5代賦能型產業園區。隨著中國創新大時代的到來,區域創新發展的尖峰將是第5代賦能型產業園區。
一、何謂顛覆性創新時代
為什么要搞新舊動能轉換?除了國內生態環保壓力、傳統產品全球性生產能力過剩、國內市場需求總量萎縮,全球市場結構性問題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外,一個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重要驅動因素是,人類進入了顛覆性創新時代。
何謂顛覆性創新時代?顛覆性創新時代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科學技術取得了革命性突破;2、發明創造了一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通用技術;3、世界生產力大發展,促使傳統理念、思維模式、運行規律、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人際關系、國際關系發生深刻變化,最終導致社會形態和發展階段的歷史性升級。
按此標準,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經歷了三次顛覆性革命,時間很短,第一次是蒸汽機革命時代;第二次是電氣革命時代。我們正在面臨的是第三次——信息革命時代。信息革命時代又分為三個階段: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數字化和網絡化就開始了,目前正在進行最關鍵的一躍:智能化階段,這也就是為什么: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發展的原因。
進入顛覆性創新時代,對產業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什么?人類產業經濟活動將開啟從已知世界的規模、效率和質量,到未知世界的發明、探索和躍遷的新征程,從重視已有產品的效率型、效益型改善,到追求新產品的創造性、創新性發明。
二、顛覆性創新時代的園區迭代
作為產業經濟活動主要物理空間——產業園區就必須要適應這種時代變化。中國產業園區,其快速發展的內在驅動邏輯,也在不斷迭代升級(撇開優惠政策不談)。第1代園區主要基于基礎設施共享導致的“成本節省”;第2代園區主要基于一站式政府服務導致的“效率提升”;第3代園區主要基于政府主導和引導下的眾多第三方服務導致的“效益提升”。這三代產業園區的驅動邏輯迭代是在產業園區競爭中不斷完善升級的,但主要還是基于“老產品”、“引進國外產品和技術”進行更低成本的選址,更高效率的服務,更高效益的經營。
在顛覆性創新時代背景下,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園區成長邏輯再一次迭代,催生了第4代園區,主要基于各類產業投資基金,面向新產品研發、新企業孵化、新產業培育的“共同成長”。與之匹配的,是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新金融服務(區別于銀行)的興起,以不確定性更高的“股權投資”替代確定性較高的“債權投資”,分享收益,分擔風險。
在顛覆性創新時代背景下,商業模式被顛覆(共享)、經濟資源被重新定義(大數據)、行業邊界被打破(跨界)、不會跳舞的“大象”企業屢屢被螞蟻挑戰,乃至轟然倒塌,中小創業企業活力四射。有雄心的企業積極打造“產業生態”,壯大朋友圈,內部對員工賦能,外部對伙伴賦能,平臺賦能成為一個常態。
我們認為園區成長的驅動邏輯還在進一步迭代,必然會催生第5代園區——主要面向特定區域范圍/特定產業范疇,深深扎根區域產業經濟,為區域經濟轉型和產業經濟升級提供“平臺賦能”,發展大量高水平的“智能化、柔性化、規模化的垂直平臺服務”。
三、第五代產業園區的內涵特征
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年代,城區的政府是怎么干的?招商引資,上大項目,大上項目,給城里人、鄉下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為大工業體系提供勞動力資源,把人變成大工業體系中,嚴格遵守工作紀律的“螺絲釘”和“崗位人”。在顛覆性創新時代,又需要極大地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活力,在新一代基礎設施(支付、新金融、物聯網、研發測試平臺、人工智能、共享智造)的支撐下,各類創客和中小企業又被高水平“賦能”,被提供“種子、化肥、技術、市場”等。
第5代產業園區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扎根區域經濟,從所在區域挖掘產業升級機會,通過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輸入,賦能區域產業集群升級實現高質量的存量盤活。通俗地講,就是要請教書先生來培養兒子,不要一門心思招女婿;就算實在沒辦法要招女婿,也要把自己的女兒先培養好。
第二最好聚焦特定產業,只有“小”才能見“大”,才能“以特色產業對接全球資源”,接入全球產業生態網絡,要擺脫企業孵化概念做產業孵化,要站在世界和未來定位所孵化產業的坐標。這其中,引進或培育引領特定產業生態發展的平臺型企業非常重要。
第三要做好三位一體的空間服務——“物理空間、社交空間、虛擬空間”,要立足物理空間,但一定要跳出物理空間。面向未來,搭建并運營新一代園區基礎設施,包括健康基礎設施、數據基礎設施、研發基礎設施、智慧基礎設施、智造基礎設施、市場基礎設施等,降低中小企業乃至個人創新創業的門檻,輻射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孵化培育產業經濟騰飛。
第四在發展模式上要做平臺型產業運營商,要掙平臺賦能服務的錢,最終才收獲“平臺資產增值”。在未來的園區運營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把產業相關的園區內外企業都連接起來,使得園區的各類服務可以被高效地激活,從而更好地支持各類研發創新、共享制造、運營服務活動。下圖為航天云網INDICS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為企業提供涵蓋IaaS、DaaS、PaaS和SaaS的完整服務。
四、第五代產業園區的主要引擎
近年來,隨著實體經濟加速向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轉變,數字經濟成為受全球關注的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由數字經濟帶動的科創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供應鏈經濟、服務經濟等,成為引領區域產業升級、打造第5代賦能型園區的重要“引擎”。
1、發掘創新瞄點
以增量的新經濟產業升級區域產業集群。瞄準有前景的新興前沿產業如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與全球優質創新資源進行對接,篩選有發展潛力的科技成果,導入高端的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形成多個有前景的創新瞄點,尋找本地區的企業家、資金和生產經營資源進行合作落地,項目基地重點聚焦成果轉化環節,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產業創新孵化基地,成建制育成高新技術企業。
2、構筑平臺經濟
其一,導入平臺型企業和平臺經濟。通過引進和培育平臺型企業,利用共享經濟平臺、工業物聯網平臺等促進各類業態跨界融合發展。聚焦于細分行業的平臺型企業,利用其渠道、品牌、數據、技術、系統集成等優勢,通過“共享采購、共享配送、共享制造、共享研發、共享庫存、共享標準”等方式,“重構、重組、重聚”其行業上下游企業。
其二,構建助推創新創業的新場景。不斷涌現的新場景,不僅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游、購、醫、娛等帶來了顛覆性的體驗,更為新經濟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構建推動創新應用的新試驗空間和新孵化平臺,包括無人駕駛、無人零售、家居智能化、智能化診療等,為區域創新創業活動賦能,提供需求、打磨產品、迭代商業模式。
其三,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促進區域產業升級。打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平臺,促進健康大數據、城市大數據、產業大數據等開放共享。區域性大數據平臺一旦搭建起來,隨著產業大數據、行業知識圖譜等的不斷積累,將會為融合型數字經濟和服務型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空間。
3、打造服務引擎
其一,以高技術服務助推區域產業升級。整合區域基礎優勢產業升級需求,以共性的市場需求促進高技術服務業態的導入,打通研發外包、技術轉化、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等落地服務的渠道,通過高技術服務在產業中的應用示范和規模化放大效應,帶動區域產業發展升級。
其二,引進和培育供應鏈服務企業,提升區域產業供應鏈運作的效率。一方面著眼于提高效率,通過產業互聯網,實現從原材料采購與供應、產品生產、運輸、倉儲到銷售所有環節一體化運作。另一方面著眼于降低成本,通過提供“集采集銷+集中倉儲物流+供應鏈服務”供應鏈服務模式,降低產業間貿易交易成本。
其三,構建促進區域人力資源升級的教育培訓平臺。圍繞周邊地區企業需求,提供相對應的教育培訓服務,滿足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建設平臺型的總部教學基地,結合技術人才、市場人才、專業服務人才等需求導入基礎性教育、技能實訓、管理培訓等服務業態;結合創業、社交、就業、配套等功能延伸,實現多種資源聚集共享、互補融合。
小結
一個城市或省域產業經濟要跨越式發展,可以嘗試做個全域范圍里的“園區體檢”,打打分,定定級,補補課,布布點。特定產業在全域的園區空間構成網路,形成合力,在產業環節上分工合作,以“產業聚焦、深度垂直”穿透園區壁壘,穿透市級、省級行政壁壘,乃至國際貿易壁壘,最極致的是穿透時間,預見和引領未來。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東灘智庫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