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3月5日,《黃岡日報》第07版刊登了我校高一(3)班張肇淇同學的文章《家鄉風物志》。
張肇淇同學用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家鄉畫卷,既展現了英山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又通過紅色故事傳遞了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文章不僅體現了黃高學子對家鄉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對歷史的敬畏與對未來的擔當。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激勵更多同學關注家鄉、熱愛家鄉,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用實際行動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張肇淇,女,黃岡中學高一(3)班學生,高一年級團委會文藝部部長。性格開朗大方,為人熱情友善,興趣愛好廣泛,喜歡閱讀、演奏中提琴、游泳等。曾被湖北省少工委、生態環境廳聘為“少年環保使者”,獲黃岡中學高一年級“勤奮之星”稱號等。
高一(3)班張肇淇:家鄉風物志
家鄉風物志
黃岡中學高一(3)班 張肇淇
“舉目山河新,人間煙火盛?!痹诋惖厍髮W的我,閑暇之余,總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我的家鄉,那片曾經的紅色土地,如今的山間小城——英山。
家鄉的紅色故事,是我生命中最溫暖的記憶。它不僅是地理位置的標識意義,更是內心深處的無限眷戀。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臘月盼春風;若要盼得紅軍來,嶺上開滿映山紅。”映山紅,是家鄉最常見的一種山花。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開得熱烈而深沉,像花海翻騰,像火海燃燒。為什么杜鵑花開得如此絢爛似海?那是因為英雄的熱血曾深深澆灌過這片土地。
家鄉英山,是英雄之山,是紅色之山。紅四軍從這里西征,紅二十五軍從這里北上,紅二十七軍在這里誕生,劉鄧大軍在這里浴血奮戰。家鄉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烈士們的鮮血與犧牲,家鄉的每一處山水,都留存著動人心弦的英雄故事。
在家鄉,有一個名為陶家河的小鎮,鎮里有道山嶺喚作牛背脊谷,這里便是紅二十五軍曾經戰斗的地方。站在紅二十五軍紀念碑前,仰望著那傲然挺立的烈士雕像,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若沒有戰士們的血灑沙場,哪有今天的生生不息?若沒有戰士們的視死如歸,何來如今的和平安寧?若不是戰士們前赴后繼,哪能成就今天的繁榮富強?萬千忠骨,萬千熱血,他們以灼熱的信仰信念,以熾熱的家國情懷,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拔ㄓ袀鞒杏⒘业娘L骨,才能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唯有銘記英烈的遺志,才能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庇杏⑿巯攘业木褡鳛橹危瑧汛南蛭磥淼倪h大志向,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這便是對歷史最好的致敬,對英烈最好的紀念。
如今的英山,正呈現出一派“春風一夜千山綠,萬丈豪情躍九天”的繁榮景象。紅土地上新潮涌動,鄉親們的日子紅紅火火?!爸袊每諝?,英山森呼吸”,如今的英山,美麗鄉村風景如畫,生態旅游遍地開花。全縣人民正沿著幸福大道奮力前行。這片紅色的土地,一定會更加美好,更加昌盛。
(指導老師:周珍)
高一(3)班張肇淇:家鄉風物志
來源 | 黃岡日報
編輯 | 王 惠
審核 | 王建文 / 吳繼武
終審 | 郭 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