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的肺大泡會有危險?”
“能做手術把肺大泡切掉嗎?”
“有肺大泡不能吹氣球和深呼吸?”
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節目“如何避開氣胸的‘不定時炸彈’?”中,觀眾們關于肺大泡的討論幾乎沒停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于娜對4個高頻疑問進行了詳細解答。
一、肺大泡“偏愛”哪些人?
“肺大泡‘偏愛’的第一類人是慢阻肺病與肺氣腫的患者。肺大泡可以由肺氣腫發展而來,比如說肺氣腫持續加重,肺泡壁出現了進一步損壞,若干個損壞的肺泡壁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不具有正常氣體交換功能的‘死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肺大泡。”
“第二類是肺纖維化的患者。肺纖維化相當于肺損傷修復之后留下的疤痕,我們可以把肺泡想象成一個個有彈性的小氣球,如果其表面有疤痕,在每一次吸氣和呼氣的時候,氣球表面所感受到的張力和應力就會發生變化,越是靠近疤痕的部位彈性久越差、越容易發生斷裂,進而就容易出現肺大泡。”
“第三類是反復感染的患者。就拿支氣管擴張癥來舉例,它通常是由慢性感染或炎癥引起的,導致支氣管壁損傷和結構性改變,包括支氣管壁的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管腔擴張變形。這種結構性改變可能影響肺泡的正常結構,使肺泡壁變薄,從而在特定情況下容易發生肺大泡。”于主任講道。
“第四類是年齡特別小的孩子。如果孩子在肺臟還沒有發育成型的時候得了肺炎,或者得了肺炎之后沒有徹底治好,這種遷延不愈的肺部疾病非常影響氣管、肺泡等部位以后的功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小孩子相反的老年人,他們的肺彈性纖維隨年齡增長退化,更易發生肺泡融合。”
“除了以上四類人,肺大泡的形成還與遺傳性疾病(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馬凡綜合征)以及吸煙等因素有關。”
二、如何通過癥狀和檢查手段發現肺大泡?
“肺大泡是否有癥狀,取決于其數量的多少、大小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肺部疾病。首先,對于肺功能基礎狀態良好的患者,數量較少、且較小的單發性肺大泡可能不引起任何癥狀。而隨著疾病的發展,出現了體積較大或者數量較多的多發性肺大泡時,患者肺部功能明顯下降,會出現胸悶、氣短、疲勞等情況,尤其是肺大泡發展為超過一側胸腔容積1/2的巨型肺大泡時,又或者合并有慢阻肺病等基礎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胸悶、呼吸困難的癥狀會更為明顯,活動能力也明顯下降。”
“檢查肺大泡時,高分辨率CT(HRCT)是臨床推薦的重要檢查手段,它采用薄層掃描,能清晰顯示肺大泡的大小、位置、數量以及周圍肺組織情況,尤其對小肺大泡(直徑<1cm)或者早期病變的檢出率遠高于普通CT和X光。長期吸煙者、家族性肺氣腫病史者,即使無癥狀也可通過HRCT早期發現病變。”
三、肺大泡有必要做手術切除嗎?
“肺大泡是否危險,取決于其位置、大小和是否引發并發癥,如果是直徑小于3厘米且沒有壓迫正常肺組織的、無癥狀的小型肺大泡,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定期復查即可。但假如是直徑大于3厘米或者是臨近胸膜的肺大泡風險就高一些了,可能壓迫周圍健康肺組織導致呼吸困難,破裂后可能會引發氣胸,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通過手術治療肺大泡。”
于主任告訴我們,“目前有多種治療肺大泡的方式,比如支氣管內單向活瓣、肺減容彈簧圈、生物性肺減容術、經支氣管鏡熱蒸汽消融等。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選擇胸腔鏡下進行微創肺大皰切除,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肺功能極差的患者(如慢阻肺病晚期患者)術后可能無法耐受呼吸衰竭風險,還是要經由專業醫生評估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四、有肺大泡能不能吹氣球和深呼吸?
“吹氣球需要通過用力呼氣對抗外界阻力,這一過程會增加胸腔內壓和肺泡內壓,但是氣球的阻力非常小,這種小量多次的阻力訓練大概率不會引起肺大泡破裂,無需過度恐慌。另外,大家平時練習的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可幫助改善肺通氣,一般不會顯著增加肺內壓,除非是快速深吸氣或刻意‘撐大’肺部,可能導致肺大泡壁承受額外的張力,增加破裂風險。”
“總的來說,肺大泡患者不必‘因噎廢食’,但也要注意控制風險,避免突然劇烈、給胸腔驟然增壓的呼吸動作。”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最新上線的日更版公眾號,會每天和大家見面,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點贊分享,把《看呼吸》推薦給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還沒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私信小助手入群。我們將在群內收集大家的問題,為您采訪專家,提供一對一答疑,也將為病友們提供一個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空間。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于娜
醫學博士,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肺功能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病學分會研究工作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呼吸病學專委會間質病學組委員;遼寧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遼寧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陽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生命科學學會第一屆內科罕見病分會常委,遼寧省預防醫學會呼吸疾病防治專委會常委,遼寧省醫師協會呼吸病學分會委員,遼寧省呼吸系統疾病質控專家組委員,遼寧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委員,Infectious Medicine、Thorax(中文版)青年編委。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