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立擔任出品人及總制片人,田宇執導,辛芷蕾、白客、張子賢、姚安娜、師銘澤主演的電視劇《仁心俱樂部》3月2日于芒果TV開播,3月6日于湖南衛視開播。該劇通過展現五位不同性格、科室醫生的日常,以生活流敘事和輕喜劇風格,讓觀眾了解褪去光環的醫生職業,傳遞出溫暖人心的治愈力量。
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
文:唐瑞峰
“車禍患者,年齡四十歲左右,初步判斷是顱腦損傷,有腦出血,深昏迷”,神外醫生劉梓懿(辛芷蕾 飾)穿著婚紗,一路把偶遇的病人護送進了搶救室。
開場緊急的病人會診,凸顯了醫生群體隨時應對突發事件的日常,也讓心外醫生秦文彬(白客 飾)、普外醫生王高升(張子賢 飾)、急診科醫生顧詩宜(姚安娜 飾)、ICU醫生蔣毓(師銘澤 飾)等主要角色出場,拉開了《仁心俱樂部》故事的序幕。
由徐立擔任出品人及總制片人,田宇執導,辛芷蕾、白客、張子賢、姚安娜、師銘澤主演的電視劇《仁心俱樂部》3月2日于芒果TV開播,3月6日于湖南衛視開播。該劇通過展現五位不同性格、科室醫生的日常,以生活流敘事和輕喜劇風格,讓觀眾了解褪去光環的醫生職業,傳遞出溫暖人心的治愈力量。
“傘狀”結構的生活流敘事
剛完成一場病例分析會議的劉梓懿,出門就在醫院過道遇到了未婚夫的外遇對象。質問、懷疑、崩潰,工作的難題還未解決,情感的狙擊就接踵而至。
作為一部都市生活輕喜劇,《仁心俱樂部》在保證醫學知識專業呈現同時,將生活作為敘事的重點,通過對醫生群體生活細節的刻畫和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現,呈現出一幅真實、細膩、充滿情感的生活畫卷。
整部劇采用一種“傘狀”的生活流敘事結構,生活為傘柄,愛情、事業、親情等,則是這把傘的傘骨。
劇中,五位醫生穿上白大褂各有自己的成就,回到生活也各有自己的煩惱。秦文彬業務過硬感情卻亮起紅燈,半年未見的妻子邀他相見,本以為迎來一個挽回關系的機會,得到的只是離婚的通知;要強的劉梓懿,在婚姻請柬都發出去的情況下,遭遇伴侶的背叛;普外醫生王高升看似大大咧咧,實則面臨著職場瓶頸和原生家庭的雙重壓力;英姿颯爽的顧詩宜,有著不幸的成長經歷;生為富二代的ICU醫生蔣毓,在感情方面始終不得要竅。
不僅要讓觀眾看到真正的職場,也要看到真實的人物,這部劇,就讓我們近距離看到了醫生群體職場與生活的AB面,他們是能一次次打敗死神的白衣天使,也是在與生活交手時會迷茫彷徨的普通人。
如導演田宇所言:“醫生用手術刀救治患者,但他們的生活同樣需要被治愈。”劇中,也借由一個馬拉松團隊的組建,讓這五個人成為進一步互助的隊友,相互的能力場彼此補充,大家都找到了看清生活,然后繼續熱愛生活的力量。
笑中帶淚的輕喜劇
醫院,是矛盾和情感的集中區域,因此醫療題材也常常容易滑入沉重情感和醫患關系的鏡寫。
在《仁心俱樂部》中,也有緊張的手術場景和病人的悲歡離合,但是劇集沒有放大這些情緒,而是巧妙地融入輕喜劇元素,中和了敘事的沉重感。
秦文彬與王高升兩位損友,彼此陪伴又互相挖坑,比如王高升為完成院長組建馬拉松團隊的任務,想拉蔣毓加入,熱心幫他解決租房問題,但是提供的卻是秦文彬的房子,等秦文彬回到家,兩個男人腳趾摳出三室一廳的尷尬,讓喜感溢出屏幕。
這樣的喜劇橋段還有很多,劉梓懿與秦文彬關于停車位的暗中較勁、院長與王高升關于解決蔣毓人才公寓申請的誤解等,都成為劇集很好的氛圍調劑。
在醫療題材中加入輕喜劇元素,其實某種程度是一種很考驗功夫的做法,很講究尺度的把握,退一步就隔靴搔癢,進一步就流于庸俗。
《仁心俱樂部》的處理恰到好處,劇中的喜劇元素并非奔著持續性地逗樂觀眾而去,而是與故事情節進行了緊密的扣合,讓其作為一種情緒起伏的推手,讓觀眾在笑中帶淚中感知故事的發展和生活的真相。
劇中,劉梓懿的患者筱筱,是病房中少有的開心果,會安慰父母,也會與醫生交朋友。在7歲生日時,她上一秒還在跟一群人開心許愿,下一秒就被緊急推入手術室,而這個堅強可愛的小女孩,最后確認了腦死亡,在父母決定把孩子的遺體進行捐贈,所有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對孩子進行鞠躬的時候,彼時所有的歡笑,此刻都化為對生命的尊重和感動。
“那我好好吃飯,好好上廁所,疼,也不哭,也不鬧,是不是就能變成有養分的葉子了。”劉梓懿第一次見筱筱,把生命比作需要營養的葉子,安慰她樂觀起來。
雖然這片葉子最終凋落了,但是她也化作了更多生命的“養分”,在別人身體里繼續存活。
看《仁心俱樂部》,總會有笑著笑著就落淚了的體驗,而能做到這種對觀眾情緒起伏的影響,也說明,這部劇真正能讓人入戲、走心。
在醫院“家長里短”中,
傳遞治愈力量
真正的“生活流敘事”,并非簡單地將生活日常進行1:1復現, 而是在解構生活同時,也傳遞出對生活的態度。
《仁心俱樂部》直面了許多生活瑣事,也借人物之口傳達了很多生活的看法。比如劉梓懿在筱筱的手術失敗后,面對院長的批評,依然堅持自己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敢于冒險的醫學主張;劉梓懿父親在面對女婿背叛后,對回家的女兒說了一句“只要你好好的,就什么都好”,然后轉身給她做了一大碗美食;在面對患者張成鵬需要動手術,女兒卻不愿為這個從小酗酒家暴的父親簽字時,劉梓懿與秦文彬對女兒兩種不同的勸說方式,實際上也是一種對同類社會事件的觀點輸出和探討。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是長眠在紐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劇集中的醫生在不斷治病救人,而整部劇集也在從各方面開出人生溫暖治愈“良方”。
面對多年感情的背叛,清醒的劉梓懿毅然選擇了斷舍離;秦文彬妻子提出離婚,雖萬般不舍,他還是平靜地配合走完了離婚手續,給予彼此最后的體面;89歲患者,喉管切開不能說話,在紙上歪歪斜斜寫下“讓我走”,某種程度也是對自己生命尊嚴的最后捍衛和對家人最后的付出。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但是觀眾能在《仁心俱樂部》中,找到許多面對困境時候的參考和解決問題的力量。
而這,也是一部影視作品,超出戲劇審美之外的最大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