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又開始搞事情了!將達爾文港租給中企99年,期限還未到,澳大利亞就想反悔了?
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以5.06億澳元拿下達爾文港99年租約,白紙黑字的合同還沒捂熱乎,澳方政客就三天兩頭嚷嚷要“收回港口”。
這個港口到底有多重要?為什么澳大利亞寧可賠錢也要毀約?背后又是誰在煽風點火?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樁“生意背后的生意”。
達爾文港:兵家必爭的“黃金水道”;達爾文港可不是一般的港口,它位于澳大利亞北領地,距離首都堪培拉3000多公里,反而離印尼、東帝汶這些亞洲國家更近,堪稱“亞洲家門口的澳洲大門”。
二戰時期,日本轟炸珍珠港后轉頭就炸了達爾文港,可見它的戰略地位有多關鍵。如今,這里不僅是澳大利亞礦產、天然氣出口的命脈(85%的貨物運往中國),還駐扎著2500名美國大兵,距離美軍基地僅15公里。
當年澳大利亞為啥急著把港口租出去?說白了就是缺錢!2015年之前,達爾文港連年虧損,北領地政府窮得連修路錢都掏不出,美軍駐軍費用更成了財政包袱。
這時候嵐橋集團帶著真金白銀來了,一口氣砸了5.06億澳元租金,還承諾升級港口、創造就業。短短幾年,港口吞吐量從1600萬噸飆到3000萬噸,直接給當地帶來300多個飯碗,連美軍軍費都幫著解決了。
澳大利亞反悔的“三張底牌”;明明賺得盆滿缽滿,澳大利亞為啥突然翻臉?這里頭藏著三層算計:
美國大哥施壓:美軍基地近在咫尺,港口卻攥在中國企業手里,華盛頓早就坐不住了。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一直攛掇澳大利亞“重新審查合同”,甚至砸2.26億美元在附近擴建軍事設施,擺明了要卡死中國的“海上通道”。
政客撈選票:澳議員盧克·高斯林最近跳出來喊“港口必須歸還澳大利亞人”,北領地財政局長比爾·楊更是直接逼總理阿爾巴尼斯“掏錢買回港口”。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就是拿中國當靶子,轉移國內矛盾,給選舉造勢。
眼紅生意紅火:嵐橋接手后,港口年收入翻倍,光違約金就漲到29億人民幣。澳方當初簽合同時覺得“中國人搞不出名堂”,現在一看錢都被賺走了,急得直拍大腿,甚至想找美國“眾籌”違約金,結果被晾在一邊。
毀約?先算算這筆賬!澳大利亞真要撕破臉,得先過三道坎:
天價違約金:合同寫得明明白白,單方面毀約得賠29億人民幣,買斷租約還得再掏幾十億澳元。北領地政府自己都承認:“聯邦政府不掏錢,這事干不成!”
信譽破產:2019年澳方就動過毀約念頭,結果被違約金嚇退。如今再鬧一出,以后誰還敢跟澳大利亞做生意?去年中國對澳投資暴跌81%,這就是前車之鑒。
經濟反噬:達爾文港85%的貨物流向中國,一旦鬧僵,澳洲鐵礦石、天然氣賣給誰?總不能指望美國按市場價接盤吧?
中企硬氣回應:不賣!面對澳方折騰,嵐橋集團直接撂下硬話:“港口運營一切正常,安全檢查十年零問題,我們絕不賣!”
人家說得在理——合同是你們政府簽的,審查是你們國防部過的,現在翻臉不認賬,哪有這個道理?
更諷刺的是,澳方一邊喊著“國家安全”,一邊卻允許美軍在港口附近擴建基地。嵐橋高管懟得漂亮:“真要打仗,港口立馬歸澳大利亞管,現在扯什么安全隱患?”
中澳關系的“晴雨表”;達爾文港風波說到底是澳大利亞“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擰巴心態作祟。
阿爾巴尼斯上臺后,剛和中國修復關系,讓煤炭、龍蝦重回中國市場,轉頭又跟風美國搞軍演、炒港口話題,活脫脫“精神分裂”。
但咱也得看清:國際博弈從來不講情分,只認實力。中國海軍055編隊最近繞澳航行,穿越盧因角,這就是最直接的信號——談,我們歡迎;鬧,我們也不怵!
達爾文港這出戲,表面是商業糾紛,內里是大國角力。澳大利亞若鐵了心當美國馬前卒,最后恐怕落得“錢袋空空、信譽掃地”。
倒是嵐橋集團硬氣表態給咱提了個醒:走出去的企業,合同要攥緊,底線要守死。
至于那些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國家,時間會證明——契約精神,才是國際舞臺上最硬的通行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