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晚9點,無風,海面蒸騰起霧,四下空無一物,只有遠處漁船的燈光氤氳不清,海平面像鏡子一樣,第一次見到如此安靜的海感到莫名的心慌。12點左右霧氣散去,船漸漸起了一點速度,這個場景后來經常潛入我的夢中......”
這是第13屆海帆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比賽中的一個切片,桅桿手Lisa將之記錄在了自己的航海日記中。
比賽的最后一天,海上出現了持續的風力。Lisa剛睜眼就發現隊友在歡呼,她所在的Peina Wonsea船隊追上了最快的Sailing In隊。
最后的橫順風賽段,她們不斷調整主帆、球帆狀態,跑出了腳下這支船的最快速度,緊隨 Sailing In抵達終點,在Dubois 50組別中獲得季軍。
▲ 圖片來源:海帆賽官方
這是Peina Wonsea團隊第二次參加海帆賽。在2023年的比賽中,Peina Wonsea第一次參賽就獲得了Dubois 50組別亞軍,被第十八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評為“最佳戶外團隊”。
Peina Wonsea并非是最強的一支船隊,但特別的是,這是海帆賽歷史上第一支真正由全女子組成的遠航團隊。
撰文|徐丹
編輯|谷子
設計|天宇
圖片來源|(除特殊標注外)受訪者提供
· 本文為「戶外探險OUTDOOR」原創內容 ·
在帆船航海的早期階段,航海是與男性力量緊密相連的。在海上,船員用最簡單的食物和睡眠維持生命,還需要與洶涌的風浪作斗爭,操作沉重的繩索和風帆。這一切都曾被認為是女性無法做到的。
現在女性已經在各種維度上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帆船領域亦是如此。
如今許多帆船賽事都會鼓勵女性參與航海。比如歐洲的雙人費加羅跨洋,便要求必須是一個女船長加一個男船長。全球頂尖的職業比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也要求參賽團隊必須至少有一位女船員。中國東風隊也在2017年首次引入兩名女船員,還獲得了2017至2018賽季冠軍,這說明女性已經在帆船航海中表現出不輸于男性的力量和毅力。
但大部分時候,女性的能力是被壓制的。尤其是在國內,女性參與航海的人數一直比較少,一艘帆船10個人,可能只有1-2名是女性。
在這種男性數量占主導的團體中,大家會認為女性更弱,給她們安排不需要力量或技巧的崗位,比如廚師和壓舷(壓舷:風浪大時需要有人壓在船舷上保持船體平衡)。碰見緊急情況時,男性也會本能地將女性的工作接替走,導致女船員的成就感很少。
這就是Peina Wonsea誕生的背景。
Peina Wonsea的船長陳佩娜曾是帆板世界冠軍,退役后她覺得自己的生活進入了迷茫期,沒有了密集的比賽,也沒有突破自我之后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于是她開始在帆板之外,尋找另一種具有挑戰性的運動,就這樣接觸到了大帆船航海。
開始航海后,圈子里的許多女性朋友都會和她聊起女性在航海中不被重視的情況,有人就建議她,“你能不能組一個全女子隊,讓我們發揮自己的特長?”
這時恰逢2023年海帆賽即將開賽,而中國還沒有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女子國際大帆船賽隊參賽,佩娜就有了組建Peina Wonsea的想法。
▲ 陳佩娜
Peina Wonsea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既要有接近職業船隊的標準,又能培養更多女性參與航海。
所以,佩娜在挑選國際船員時側重專業性,國際船員幾乎都是身經百戰的專業選手,比如來自俄羅斯的舵手Doria曾是國家隊單人艇運動員。
但對國內船員佩娜會降低標準,嘗試帶一些熱愛帆船但沒有途徑嘗試專業比賽的女性,專業和非專業選手各占一半。
這是因為帆船航海在國內屬于極小眾的運動,還沒有成熟的培訓體系,專業帆船選手幾乎都是靠這樣的“老帶新”機制培養出來的,Peina Wonsea自然也接過了培養人才的接力棒。
Lisa就屬于非職業選手。她之前做市場營銷相關工作,只參加過一些近岸場地賽和休閑遠航,她在一個相熟的船長介紹下加入了Peina Wonsea,因為常年健身有力量優勢成為桅桿手。
▲ Lisa
除熱愛帆船、有一定帆船航海經驗等硬性條件外,佩娜不設置任何年齡、職業限制。Peina Wonsea的成員有一個大的聊天群,群內成員覆蓋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比如撩手黃琪媛今年58歲,是一位已經退休的業余帆船愛好者,舵手黃小桐23歲,剛開始讀研究生。
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佩娜就召集起一支來自天南地北的船隊,剛好趕上2023年的海帆賽。
因為是全女子團隊,加上成員之間磨合時間短,許多隊伍都沒有把她們當作正經的競爭對手,認為她們最好的結果就是安全、順利地完賽,“一堆女孩子玩一玩嘛,能順利跑完就不錯了。”
但佩娜和船員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站上領獎臺”。
Peina Wonsea參加的是海帆賽全環組,帆船從三亞出發,經海口再回到三亞,繞海南島一圈。船的航線并不是固定的,風浪大的航線船行駛更快,也更危險,只想安全完賽的團隊一般會選擇風浪比較平靜的線路。但佩娜和隊友們制定航線策略時,只是在討論哪一條線路最快,從未想過刻意避開大風浪。
在三亞-海口賽段,她們選擇了近岸航行以獲取更有利的風力和水流。相比于遠航,近岸航行對策略的要求更高,選手需要清楚如何根據復雜的風況選擇選擇更短的路線。而佩娜團隊中的許多成員都有打近岸賽的經驗,所以,這個賽段Peina Wonsea一直保持在第一。
但在海口回三亞的路上,天氣發生了變化,夜里下起了雨,風浪極大。凌晨一點多,球帆(帆船運動中的一種特殊船帆,主要用于順風或側順風航行時借助風力提升船速)逐漸承受不住風力,撕裂出一條小縫,然后裂縫迅速變大,整個球帆爆裂,一直飛速行駛的船突然就慢了下來。
如果球帆掉入船底,極有可能導致船體側翻,于是所有成員都開始打撈和搶修球帆,穩住船體。Lisa和另一個桅桿手唯偉拼命從水中拽出球帆,因為破損太嚴重,只能先換上面積小一些的前帆跑。
進了水的球帆重達幾十斤,風浪大時船還在不停地搖晃,換好帆后,她們兩個人累到躺在甲板上說不出話,其他成員也一直在修補各種東西,持續到凌晨五六點,所有人都耗盡了體力。
佩娜就和舵手商量,“要不我們就這樣開前帆回去?”但對方覺得這樣像回家,根本不是在比賽。團隊的好勝心超過了想象,即便已經力竭,大家還是撐著一口氣換上了備用的球帆,這才保證了后半段能有比較高的速度。
團隊在關鍵時刻迸發出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成員之間那種說起來有些玄妙的“凝聚力”。
Lisa回憶,打撈球帆時,當她把自己的身體全部壓在帆上,又去使勁拽水中的帆,體力已經達到了極限,“累爆了,非常絕望。”這時佩娜做完其他事,立刻跑過來伸出了一只手幫忙,那一瞬間,Lisa覺得自己緩過了勁,又可以繼續撐下去。
“在絕境中隊友真的可以激發出人的潛能,或許這就是團隊的魅力。”Lisa說。
度過了艱難的夜晚后,后半段的比賽幾乎全程順風,最后賽段她們又拿出了打近岸賽的狀態,最終獲得Dubois 50組亞軍。
現在回憶起到達終點的時刻,Lisa覺得那有點像電影的升格畫面,往前看是藍色的海和無數的帆,往后看是隊友略帶疲憊的笑臉,耳畔只有呼嘯的風,她還有些發呆。后來一直冷靜、嚴肅,承擔著“團隊大腦”角色的日本姑娘Arisa,哭著給了所有人一個擁抱,Lisa突然意識到,比賽結束了。
“唯偉問我,覺不覺得辛苦?我答,已經忘了,只記得沖線時的感覺。那是一種身心完全沉浸在航海中的奇妙感覺,也是一種被隊友們一路相互鼓勵和幫助的愛環繞的安全感。”
帆船是一種極其考驗團隊協作力的運動,船上所有的操作都需要隊友配合完成。
比如桅桿手在升降帆時,需要撩手配合牽拉繩索,如果撩手沒有及時拽繩子,桅桿手就會穩不住重心,嚴重時甚至會被甩在海里,而撩手又需要聽舵手的指令調整帆的狀態。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無法被替代的,任何一個人掉鏈子都會影響整體。
而Peina Wonsea團隊磨合時間短,成員的國籍、年齡、資歷都不同,對同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認知,配合起來比其他團隊更難。
比如在縮帆這件事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操作方法,配合起來會就有爭論。團隊磨合的早期,時常會出現十幾個人站在小小的帆船上嘰嘰喳喳,各抒己見的情況。賽前佩娜的朋友過來探望,對她說,“現在的團隊像一盤散沙,這樣下去比賽肯定要出問題。”
后來佩娜嘗試去理清團隊,她會從那些嘰嘰喳喳中分辨,她們現在需要的東西到底是什么。然后找一個信任的人作為固定負責人,其他人都聽她的指令。
佩娜會根據每個成員的特長安排崗位,每一個崗位都有負責人,意見不同時就以負責人的指令為準,絕對不要出現超過兩個人指揮一個人做事的情況。
在強調紀律的同時,每一個成員的想法也都會被尊重。
比如縮帆時,一個經驗豐富的船員認為她們預留的繩索過長應該剪短,佩娜雖然認為剪短會有風險,但因為她此前沒有長航的經驗,依然尊重了對方的意見。
在Lisa看來,佩娜是團隊的靈魂人物,是“知心大姐姐”一般的存在,任何想法都可以對她說。加入佩娜的團隊之前,Lisa因為自己是業余選手,擔心和體育大咖配合會有壓力,結果發現佩娜意外地好相處。
楊小華也是如此。她深知,無論何種聲音存在,那又怎么樣呢,語言改變不了外界的看法,可以用實力說話。“攀登讓我明白自己是誰。”她說。
▲ Sanni(左一)、黃小桐(左二)、佩娜(右一)
Peina Wonsea的成員時常在一起開會,佩娜給到每一個人細致而具體的工作安排,然后聽取每一個人的意見再調整,不會強求成員做不喜歡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團隊氛圍非常包容,即便犯錯也沒有人會去指責彼此。
Lisa還記得,在2024年海帆賽中,某天晚上輪到她來瞭望,她打著手電使勁在白浪頭里尋找漁網,卻沒有注意到礁石,船在風浪中穿梭時突然發生巨響,觸礁了。在外海比賽,觸礁很容易導致船體損壞,影響比賽進程甚至船隊的安全。所有在休息的船員都去檢查是否有漏水,萬幸無礙。
整個過程沒有人責怪Lisa,她的搭檔唯偉從船艙里跑出來問的第一句話是,“你有沒有事?”她擔心Lisa在船頭受驚嚇。佩娜則是在事后教了她應該如何觀察浪。
▲ Lisa和唯偉
2023年比賽時,他們的縮帆策略出現了失誤,預留的繩索本不應該被剪短,不該有的繩子卻多了出來纏在一起。當晚風力強勁,浪有三四米高,縮帆不及時會使船速過快,失速側翻。
但沒有人指責失誤的人,佩娜也不會說“如果早聽我的建議”之類的話,大家只會專注于思考應對的方法,在風浪中迅速重新分工,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和其他團隊相比,全女性團隊還多了幾分女孩子特有的溫柔和細致。
采購食物的人會照顧到每一個船員的胃口,比如有些不吃麩質食物,不吃蔥姜蒜等等。在船上,有些沒有值班的船員會醒的很早,給值班船員煮飯,方便他們吃完飯立刻睡覺。這些在其他船隊中都很少見,大部分船隊都是吃統一的食物,對隊友也很少有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
風浪大時很多人都會暈船,船艙內彌漫著嘔吐物的味道,癥狀較輕的船員就自動承擔起了傳遞食物和水的任務,累了就睡在自己的工位旁邊隨時待命。
在出發之前,她們對船的檢查也是最仔細的,甚至會打開船艙底部所有能打開的蓋子看是否進水,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他們航行的順利。結束比賽后,她們的船也是最干凈的一艘。
到最后,PeinaWonsea的船員雖然有背景的差異,但這些差異在面對大自然,面對風浪的時候都在慢慢淡化,留下的是共同的目標和熱愛。
同樣的,男性與女性的差距在帆船上也被淡化了。女性的確有生理性的弱勢,但在艱苦的環境中,她們會爆發出勇氣和力量,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解決這些獨有的問題。
女性在航海期間可能會遇見生理期,但海上的條件并不支持使用衛生巾。首先褲子的穿脫非常麻煩,航海褲是背帶式的,褲子外面還需要穿一件航海服,再加一件救生衣。另外船上風浪大,一不小心就會渾身濕透。
所以在海上都需要使用衛生棉條,可在船晃動時操作棉條的難度相當大。Lisa曾問過那些時常遠航的選手,她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得到的回答是“無他,唯手熟爾。”
就像去問那些身材瘦弱的女生是怎么抬得動100公斤的主帆的,她們也會說“我就這樣做到了。”
所謂的女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倒也不一定是強壯的肌肉。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種,但答案一定是向內求而非向外求的。當一個人有勇氣去探索自己的邊界,去問自己究竟想要變成什么樣的人,她也就擁有了力量。
就如Lisa,在接觸帆船之后,在那片藍色的海洋上她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重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此后辭去了工作,在海南開了一家小餐廳。
2024年海帆賽中,有一位許久未見的朋友對Lisa說,覺得她的氣質變“流氓”了,越來越有女水手的樣子。
▲ Lisa
Lisa認為,所謂的“流氓”其實是一種更自由和自信的狀態,她不會再給自己設立類似高知女性、溫柔女性等條條框框,只是單純的做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的能力和自我很多時候處于被壓抑的狀態,她們會面臨很多質疑與規訓,但一個女性被完全信任的團隊,會給她們勇氣突破自己。
佩娜覺得,勇氣是人類最難能可貴、最美好的品質。“為什么要挑戰呢?我們想看看自己的邊界,我們想看看這個世界的邊界,我不會勸任何人投身危險,但我會告訴你,一定要努力,盡自己的努力去看看。”
Lisa曾在其他的大帆船上嘗試過升帆,卻發現壓根拉不動。2023年比賽剛上場時,Lisa還處于非常緊張和不自信的狀態,不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升帆。
她的隊友唯偉沒有給她猶豫和內耗的時間,立馬上手告訴她應該如何配合,如何拽繩子,在帆被一下一下拽上去的過程中,自信心就這樣被建立起來了。
▲ Lisa和唯偉
后來Lisa又做了針對性的力量練習。2024年比賽中,她和唯偉已經可以在16秒內完成升球帆的動作,絲毫不輸男性。
并且,她作為一個新手,會完全被隊友信任。唯偉曾是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帆船隊,自力號的選手,已經參加過13次海帆賽,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學教給Lisa,會對這樣一個新手說,“你盡快把桅桿手的工作接替了,這樣我就可以做別的事情。”
在這樣的團隊中,每一個人的能力都被拉到了最大值,而每一個個體的突破,又成就了一支充滿力量的團隊。
婦女節將至,
分享屬于你的戶外女子力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