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持續打造專業化審判人才集聚地,培養了一大批“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全省審判業務專家”等先進典型,他們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勤勉敬業,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征途上貢獻了智慧和力量。近日,商標及不正當競爭審判庭庭長韋曉云又獲評“全省審判業務專家”稱號。一個先進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韋曉云,感受她的別樣風采!
很多年前,一位青澀的法學畢業生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邁進了莊嚴肅穆的法院。
20多年來,她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在知識產權領域不輟耕耘,主審案件超5000件,案件類型涉及專利、商標、著作權、不正當競爭、壟斷等方面,多起案件開創全國司法先河。
她,就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商標及不正當競爭審判庭庭長、院機關婦委會主任、全省審判業務專家——韋曉云。
二十余載法槌起落間,她以裁判為筆勾勒正義的輪廓,獲得了“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當選中國婦女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面對榮譽,她不忘初心,再接再厲,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未來。
以法為尺,厘清創新經緯
在知識產權審判領域,面對層出不窮的技術類疑難復雜案件,韋曉云始終聚焦法律適用難題,通過典型案例樹立裁判規則,為同類案件提供重要指引。
早在2009年,她主審全國首例中藥品種知識產權保護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抗癌平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當時,國內對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尚處探索階段,該案類型新穎,適用法律難度大。韋曉云直面難題,經審理認定中藥品種保護制度是為了控制中藥生產低水平重復這一問題創設的行政保護措施,屬于中藥生產的市場準入制度,并非創設新類型知識產權制度。案件在200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改革開放30年來影響中國的100件知識產權經典案例”,裁判規則為中藥行業健康發展厘清法律邊界。
2011年,韋曉云主審了鄒某訴廣西某集團壟斷糾紛案,該案是全國首例以法院民事判決的方式認定壟斷成立并判決賠償損失的案件。認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壟斷。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2011年度全國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件”。
2022年,韋曉云在主審的“今日頭條”訴“今日油條”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認為,對于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應當基于利益平衡原則合理劃定保護界限,既要防止對自由表達、適度模仿的過度限制,更要避免對市場自由和公平競爭空間的隨意擠壓。案件的判決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獲評“2023年中國十大最具研究價值知識產權裁判案例”和“2023年廣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撥霧探真,解開技術迷局
作為一名知產法官,韋曉云的審判生涯不僅是對法律的堅守,更是對技術與真相的不斷求索。這種探索精神在她職業早期便顯現出來,2013年,她審理清華大學訴廣西某化工公司發明專利侵權案,面對高達數十米的黃磷燃燒熱能回收裝置,這位文科出身的法官逐字研讀專利權利要求書,惡補化工知識,多次攀爬裝置進行技術特征比對。每次勘察歸來,她總帶著滿身油漬和汗漬,家人心疼地調侃:“你這哪是當法官?分明在做苦力!”正是這般執著,讓她最終破解技術謎題,令侵權方心服口服。
當技術事實與法律判斷交織成結,韋曉云的腳步從未停歇,她總能以抽絲剝繭的魄力在錯綜復雜的案情中找到關鍵切口。2019年,她主審廣州埃信電信設備有限公司專利侵權案,案中的多頻段數字光纖分布式天線系統技術復雜,既要通過精密技術調查確認侵權事實,又需兼顧通訊基礎設施穩定性與群眾不間斷通訊需求。在技術調查官的協助下,韋曉云及其他合議庭成員充分評估保全措施對基站周圍十幾個村的村民正常使用公共通信信號的重大影響,并前往實地勘驗,踐行了司法為民和保障創新的雙重追求。
深入調研,提升審判質效
韋曉云深知,裁判者亦應是思考者。當新型案件持續沖擊傳統審判思維,調研已不再是選修課,而成為維護司法公信力的必修課。她積極主動參與多項調研課題,所撰寫的調研文章多次獲省法院優秀調研成果獎項。組織撰寫的省法院重點調研課題《新發展格局下馳名商標的司法認定和保護》2022年被評為優秀調研課題,課題核心成果發表于《中國審判》。她撰寫的《專利侵權中先用權抗辯問題研究》《侵害商業秘密糾紛難點法律規則的適用》等多篇學術論文在全國法院論文評比中分獲二、三等獎,在《法律適用》《人民司法》等雜志、叢書發表學術論文及案例評析20余篇。參與編寫《商標法實務研究》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前沿問題與WTO知識產權協議》等多部書籍。
持續深入的調研實踐塑造著新時代法官的思維特質。2024年,在一件標的逾千萬的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中,原告主張保護的客戶信息及siRNA核酸序列信息近6萬條,案情疑難復雜,韋曉云根據商業秘密案件的特殊性,組織對海量證據進行甄別、整理、勘驗,并嚴格控制觸密范圍,防止了商業秘密的二次泄密。該案作出舉證責任轉移規則的適用、“盜竊”商業秘密行為的認定以及視為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中“應知”的認定等規則,為類案審判提供良好的示范實例。
近三年,韋曉云年均結案400余件,無被上級法院再審改判或發回重審案件,辦案質效獲得當事人充分肯定,先后收到當事人贈送的錦旗20余面,感謝信10余封。
以心為秤,守護公平正義
在韋曉云看來,“法官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使命”,多年來,她常主動加班加點,總是超額完成辦案任務,多辦案、辦好案幾乎成為她人生的主旋律。當被問到為什么要這么拼,她回答,“因為對當事人來說,萬分之一的錯案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正。”案件標的再小,也關乎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案情再簡單,也包含著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的期盼。在韋曉云看來,作為一名法官,成功的定義只有一個,那就是公平公正地審理好每一個案件,贏得當事人的認可和尊重。
韋曉云說,“在大學的時候,我莊嚴宣誓,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當我走上法官崗位后,這誓言就化為心中一個公平正義的夢想,指引我一路追尋,上下求索,不管是鮮花還是荊棘,無論是坦途還是泥濘,都坦蕩前行、無怨無悔。”
正是這份信念,支撐韋曉云以工匠精神雕琢正義,身體力行守護創新,從技術小白逐步成長為知識產權審判專家。她始終在法條與創新間尋找平衡,在個案與時代間架起橋梁。她說,“法官的尊榮,不在法袍加身,而在無愧于心。”未來,她將繼續以法為舟,載著公平正義的夢想,破浪前行。
編輯 | 蔡 冰
校對 | 羅冠明
審核 | 冼文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