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全國多地出現了物業費打折的現象,比如武漢、重慶等地,有多個小區的物業費降價超過了50%。物業費“大跳水”,業主話語權增加。物業費成了業主的大負擔,并且物業成了業主的主人,非常不合理,甚至成了物管的福利,有的管理簡單粗暴,胡亂作為。只收公攤,空置房起碼減半費用,按等級降物業費,小區收入公開。公平合理收費支持,物業擺正態度,是為業主服務。不是管理業主,業主才是主人。
很多物業公司都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子公司,旗下物業都是靠母公司開發商輸送的項目,在過去房地產高速發展的年代,大型開發商到處新建樓盤,旗下的物業公司完全不愁沒有項目,所以,這也使得很多物業公司處于強勢地位,業主和物業公司相比沒有太多話語權。
物業費按等級收是對的,但物業等級是誰定的,怎么評估的?有的小區連個大門都沒有,保安老弱病殘,坐在門口屋里,設施也不及時維修,收費卻按四星級收,合規合理嗎?空置房證明自己有多處房產。更加要收物業費,他不能影響其他業主。他打折,那其他業主打不打折,不打折那別人交了的怎么辦?由于空置的打折會影響整體服務質量,這種拍腦袋的政策不利于物業服務,應該根據小區的服務內容進行指導價格而不是對空置房打折。
以前住的公租房,是那種開放式小區,后來住的單位房,都沒有物業,大家居家樂業,和諧相處,一樣過的好好的,也沒見小區有多臟。 現在住了商品房,多了個物業小祖宗,反而弄的民眾怨氣很大,矛盾也不斷,與物業官司也不少,說明物業存在不合適了。什么都在打折促銷,工資也在縮水,高管的工資有的在打折,可是物業費卻是堅挺,物業費為什么不主動降價呢,還是在等著政府出臺政策呢?現在老百姓生活挺難而且物價都在降,所以物業費是不是也降價。順應整個社區的意愿。
多地物業費“大跳水”現象,本質上是城鎮化進程中的必然陣痛與結構性調整。它暴露出傳統物業管理模式的粗放弊端,也孕育著行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在“保民生”與“促發展”的雙重目標下,唯有以技術賦能重塑服務鏈條、以制度創新優化利益分配、以價值共生重構行業生態,才能真正實現“降費不降質”的良性循環。畢竟,物業費的最終價值不在于數字高低,而在于能否讓每扇窗戶都映照出美好生活的光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