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瑾言
在綜藝《一路繁花》中,很多網友都被劉曉慶“不舒服就拒絕”的人生哲學狠狠圈粉了。
節目中,嘉賓們要挑戰高空秋千。
出發前,看到大家都猶豫不決,劉曉慶爽快地表示:
“實在不行,我也可以參加。
只要你說對我們節目好,我就去。”
然而到了山谷后,這個高空秋千的危險刺激程度超出了劉曉慶的預期,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
嘉賓牛在在有些意外,問她:
“姐你不是說好了,為啥又不參加?”
她的回答依然坦率:
“我只要這一瞬間覺得不舒服了,就不參加?!?/blockquote>沒有猶豫,沒有勉強,劉曉慶始終忠于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因別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
網友們紛紛稱她為“人間清醒”。
真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為了取悅別人而讓自己受委屈。
因為迎合換不來真正的認同,委屈自己只會帶來情緒內耗,最終苦的還是自己。
學會傾聽內心,時刻置頂自己的感受,才是成年人最難得的智慧。
勇于拒絕,不為他人的情緒買單
生活中,你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明明身心俱疲,卻不好意思拒絕同事“下班喝一杯”的邀約。
明明遠隔千里,也不忍推辭同學的婚禮邀請,哪怕舟車勞頓。
明明內心抗拒,卻因害怕傷害對方而一次次勉強自己……
作家毛姆曾說:“當你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時,想想他為什么好意思為難你。
在考慮別人的感受之前,不妨再考慮一下,別人有沒有考慮過你的感受。”在《小巷人家》中,莊超英就是一個不懂拒絕的人。
他是棉紡廠附中的一名老師,恢復高考的那一年,鄰居家的幾個孩子都要備考。
出于好心,莊超英答應周末給孩子們免費補習。
可漸漸地,學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未經允許就帶朋友一起來。
周末一大早,他的院門就被敲得震天響,這嚴重影響了他和家人的休息。
本就狹小的家里,被學生們擠得滿滿當當,他自己的兩個孩子只能去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看書。
即便如此,他依舊沒有拒絕,總是默默接受。
沒過幾天,一名學生問他:“老師,平時晚上能不能來請教問題?”莊超英本能地想拒絕,說家里地方小,孩子要做作業。
沒想到,對方輕飄飄一句:“高考比小學生的作業重要吧?”這一句話,讓他再一次沒了拒絕的理由。
他怕拒絕后,讓這些備考的學生失望,也害怕左鄰右舍指責他不近人情。
最終,他還是妥協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全都讓步于他人的需求。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總是犧牲自己去迎合他人,最終不僅讓自己疲憊不堪,也不會真正贏得尊重。
敢于拒絕,不是冷漠,而是清醒地守住自己的邊界。
畢淑敏曾說:“如果我們始終不懂得拒絕,我們就不會傷害別人,但是我們傷害了一個跟自己更親密的人,那就是我們自己?!?/blockquote>所以勇敢拒絕吧,不要為他人的情緒買單,只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忠于內心,始終置頂自己的感受
村上春樹曾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說,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
不論全世界所有人怎么看,你都不該因此打亂自己的節奏?!?/blockquote>在這個世界上,太多人習慣了迎合別人,害怕偏離所謂的“正確”軌道。
他們被外界的期待、評價裹挾,漸漸迷失了自我,甚至忘記了最初的熱愛和夢想。
但真正的成長,不是一味地順從,而是敢于傾聽自己的內心,對自己誠實。
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第三季中,女演員卜冠今的一番自我剖白,讓無數人產生共鳴。
她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入行九年,一路走來,看似順遂,實則充滿掙扎。
剛進入演藝圈時,公司希望她接一些有市場熱度的劇,比如熱門IP、現代偶像劇等。
她雖然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但不敢太耿直,于是聽從安排,接連出演了《忽而今夏》《二十不惑》等作品。
尤其是在《二十不惑》中,她真實自然的表演贏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甚至在大街上,還有人親切地叫她“姜小果”。
可相繼演了十來個類似的角色后,她開始感到迷茫。
她渴望突破,卻又害怕失?。幌雵L試新的方向,卻又擔心市場不認可,活得非常擰巴。
直到今年三十歲了,她終于下定決心:不再讓別人的聲音左右自己,而是聽從內心的召喚。
她勇敢地離開了陪伴七年的公司,獨自闖蕩;
第一次沒有團隊的保護,她只帶著朋友和化妝師,硬著頭皮上綜藝,開始從零摸索。
站在舞臺上,她終于敢大聲說出:“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blockquote>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太多的聲音——家人的期待、朋友的建議、社會的標準……
如果一味迎合,就像逆流而上的船,終究會筋疲力盡,迷失方向。
請記住,人生這臺戲里,我們不是要學會取悅所有人,而是要學會取悅自己。
你開你的花,我結我的果,世界自有安排
在《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無法左右風的方向,但可以調整自己的帆的方向?!?/blockquote>是啊,風有風的方向,帆有帆的方向,我們無需去左右別人,做自己即可。
在心理學經典著作《被討厭的勇氣》中,哲人與青年展開了一段對話。
哲人問:“孩子的學習是誰的課題?”青年回答:
“當然是孩子的課題。”哲人繼續追問:
“那么,父母為何會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感到焦慮?”青年一時答不上來。
哲人解釋道:“許多父母焦慮,不是因為擔心孩子未來,而是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的面子問題?!?/blockquote>他們把孩子的課題攬到自己身上,把別人的人生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但事實上,孩子是否愿意努力學習,影響的是他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父母的人生。
同樣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課題負責,而不必為別人的情緒買單。
曾經有個朋友向我訴說她的職場煩惱。
她剛完成一個重要項目,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結果老板卻因為某些細節問題,當眾批評了她。
她瞬間陷入焦慮,開始胡思亂想:“老板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同事會不會覺得我很無能?”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升職無望?”她的痛苦,來源于對“他人課題”的過度關注。
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她真正應該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復盤項目,提升能力,總結經驗,而不是糾結于別人的評價。
老板的情緒是老板的課題,同事的看法是同事的課題,而她唯一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成長。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喜歡你,也永遠有人不喜歡你。
你不必為此感到困擾,更不必因別人的情緒而改變自己。
別人的期待、評價,甚至是愛與恨,都是他們的課題,而不是你的人生方向。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忠于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你開你的花,我結我的果,至于世界怎么看,那是世界的事。 ▽
詩人亨利曾說:“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是自己靈魂的船長。”
人生這趟旅程,最重要的不是別人的認可,而是你是否遵從內心的感受,活出自我。
愿你有勇氣拒絕一切不適,活得通透且自在;
愿你忠于本心,不為任何人委屈自己;
愿你開出自己的花,結出自己的果,在這個世界上,綻放屬于你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