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張阿姨最近總是頭暈乏力,體檢發現血壓、血糖雙高,還查出輕度腎損傷。醫生診斷她處于“心-腎-代謝綜合征3期”,需立即干預。
張阿姨一臉茫然:“我平時只是有點胖,怎么突然心、腎都出問題了?”
其實代謝系統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旦代謝失衡,觸發第一塊骨牌,心、腎等重要器官會接連受損!
什么是心腎代謝綜合征(CKM)?
CKM全稱是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綜合征。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23年發表的科學聲明
CKM分為5個階段:
0期:健康狀態(無風險因素)
1期:肥胖/糖尿病前期(腹型肥胖是重要信號)
2期:已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異常
3期:腎臟損傷或心血管高風險
4期:已發生心梗、腦梗等嚴重事件
我國約九成中老年人群已中招?
近日,來自復旦大學華東醫院老年醫學科團隊發表在JACC亞洲子刊上的一篇短篇報告顯示(基于我國4億中老年數據)
僅1成“安全”:9.9%的中老年人無風險(0期)
超6成“預警”:63.6%存在肥胖、高血壓等早期病變(1-2期)
每4人就有1人“高危”:26.5%已出現腎損傷或心血管損害(3-4期)
報告還發現:
年齡越大越危險:≥65歲人群,50%已進入中晚期!
男女風險差異:男性易因高血壓傷腎,女性絕經后腹型肥胖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病。
這些信號別忽視!自我篩查指南
CKM可通過“腰圍+血壓+血糖”自測初步風險,及時就醫干預。
【高危信號】
腰圍超標(男≥90cm,女≥85cm)
血壓≥130/80 mmHg
空腹血糖≥6.1 mmol/L
體檢報告出現“eGFR降低”“微量白蛋白尿”
【建議】
每月測腰圍:脫下外套,用軟尺繞肚臍一圈測量
40歲以上每年查:血糖、血脂、尿常規、腎功能
有糖尿病/高血壓者:每3個月復查尿微量白蛋白
保護“心-腎-代謝”從預防做起
1. 飲食“三減”
減鹽:每日≤5克(約1啤酒瓶蓋)
減糖:警惕隱形糖(如糕點、酸奶、果汁)
減內臟脂肪:多吃全谷物、綠葉菜,晚餐七分飽
2. 運動“黃金組合”
有氧運動:快走、游泳(每周5次,每次30分鐘)
抗阻訓練:靠墻靜蹲、彈力帶訓練(每周2次)
3. 指標管理“三達標”
血壓:<130/80 mmHg
血糖:空腹<6.1 mmol/L,餐后<7.8 mmol/L
腰圍:男<90cm,女<85cm
心腎代謝健康是長壽的“基石”,早篩查、早干預是關鍵。就像開頭提到的張阿姨一樣,很多患者直到出現腎損傷才就醫。其實在CKM 1-2期(肥胖、血壓輕度升高時)干預,可逆轉60%的心腎病變風險!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健康心血管”公眾號
全面工作
傳播矩陣
FOLLOW US
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電話:0512-68295918
郵箱:info@ccahouse.org
網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水坊路36號姑蘇會平江館心臟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