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不到一個月,不少中小學生的感受就一個字:累!
別誤會,這個“累”真的就是單純身體意義上的“累”。主要是因為,新學期以來,隨著《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 (2024—2035 年)》的出臺,全國各地中小學都在“搞體育”。
北京也發布了中小學體育“八條”,提出嚴格落實體育課時要求,小學初中每天1節體育課,推進“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試點;高中每周3-5節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鐘的體育鍛煉。
這樣一來,體育課也是大變樣,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強度變大了。
“體育課二話不說先跑1500米”
體育課加碼后,家長反響最大的就是強度——“每天要跑10多圈”,動輒2公里起步,“體育課二話不說先跑1500米”“早上跑圈,課間跑圈,體育課跑圈,下午放學還跑圈”“每天襪子破一雙”......
也有家長反映學校因為場地有限,操場小,只能分開活動:
體育課除了跑圈沒有其他項目:
京教君還了解到,目前體育老師成為很多中小學的一大缺口,不少學校都在急招體育老師。部分外地家長反映,有學校由于體育老師不足,一個老師要帶好幾個班,甚至還有些學校體育課由其他科老師代上。
網友:這下體育課真成語文老師教的了......
“一個學期比暑假瘦了十斤”
雖然有家長“喊累”,但支持的呼聲還是挺多的,主要是因為運動量上來后,娃們不僅減肥、長個兒、增強體制、防止抑郁:
還讓家長省了不少心——不用抽時間陪娃跑,也不用額外報班了:
更有初三學生現身說法:不想變成只會學習完全沒有體能的機器。
男女分班、培優補弱、分層教學......
破解體育課“難題”,北京多所中小學出招了
而針對很多家長和學生擔心的體育課強度變大、運動能力弱的學生容易吃不消、運動場地不夠等問題,部分學校也推出了應對舉措,通過分層教學、創新體育課教學方式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適應節奏,愛上體育課。
男女分班教學
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林業大學附屬小學率先面向小學生嘗試男女生分班教學,老師們能夠照顧到每一名學生,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運動。
北林基礎教育集團總校長高慧賢介紹,根據男女生對體育運動的天然興趣、身體條件差異等因素,學校開設了跆拳道、橄欖球、舞蹈、健美操等多元化課程,“相應地,綜合素質提升課也會有不同側重,保證男生和女生都能得到充分鍛煉,并且能夠掌握符合自己興趣和自身條件的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p>
培優補弱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學校對高中年級學生的體育愛好進行了摸底,為推行體育課“選項走班制”打基礎,在正式分項教學之前,學校會將所有項目開齊,為學生提供了解、學習不同項目的機會。
根據摸底情況,初步確定開設男生籃球、女生排球、男女生籃球等5個選項,既兼顧不同學生的興趣,也兼顧到學生的能力層次。比如籃球能力比較強的男生可以選擇男生籃球,能力稍微弱一點但又對籃球感興趣的男生就可以選擇男女生籃球。”
此外,人大附中豐臺學校計劃開展“培優補弱”計劃,為體測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開“小灶”:根據學生需要,在課間操、中午、放學后三個時段對他們進行加練。
分層教學,循序漸進
“讓孩子們從零基礎到自覺動起來,再到愛上體育,需要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北京市八一學校體育中心主任黃虹說,體育老師要遵循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運動規律,由簡到繁、因人而異制訂體育運動計劃,同時注重分層教學,讓學生們在點滴積累中逐步養成運動習慣,收獲身心愉悅。
海淀區五一未來實驗小學的體育課分為“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三個方面,按照不同年級、分階段開展體育訓練與實踐活動。剛開學,孩子們還處于體能恢復階段,于是學校設計了趣味體能恢復游戲和跳繩、籃球等挑戰賽,幫助學生保持體能,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針對一至二年級學生,將跳繩這一傳統項目與趣味游戲深度融合,讓學生通過“闖關接力”“節奏挑戰”“花樣編隊”等游戲化設計,在歡笑中完成體能訓練。三至五年級課程則以“靈敏素質”為核心,融入障礙跑、折返變向等項目,既鍛煉協調性,又提升心肺功能。針對高學段同學,學校推出“專項技能+長跑強化”雙線模式。學生在籃球、足球、排球等專項課中提升技術,同時在每節課預留10分鐘進行800米/1000米分段訓練,通過“間歇跑”“配速跑”科學提升耐力。
增強體育項目豐富度
延慶區第四小學在增加運動時長的同時,也關注豐富度和強度。學校在大課間活動中設置了球類、跳繩、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個項目的輪換活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此外,學校還將組織各種體育競賽和活動,如校運會、班級籃球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北京市東城區革新里小學在落實體育課堂“5-10-25”時間分配(5分鐘常規夯規范,10分鐘體能強體格,25分鐘“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強技能)的基礎上,體育教研組對于后25分鐘進行了豐富的創新與分享,并針對年齡、年段編排了系統性的“出汗小妙招”予以實施。比如一、二年級的同學們通過動物模仿操、拍手操等簡單且富有節奏的運動讓身體快速激活起來,在此基礎上,運用奔跑、跳躍等運動技能進行游戲,這種帶有競爭性質的挑戰能激發孩子的運動熱情,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大量出汗。
拓展運動空間
場地有限的學校,也通過挖掘空間潛力,為學生提供體育運動的空間。
朝陽區實驗小學把學校的空地、空房、過道、樓頂、地下空間等都轉化為師生的運動場地,陸續建成樓頂足球場、樓間連廊、樓內運動空間、體操房等活動空間。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對中學生和小學生的課間做出錯峰安排。同時,在教學樓下開辟了五六個區域,將乒乓球、羽毛球場地搬進來,讓學生能便捷地在課間走出來活動。
2025年北京市教委將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作為頭號關注的內容。北京市當下關注的是以體育作為切入口,讓學生身心強大起來。
都說“無體育不教育”。業內人士分析,體育運動具有對抗性、需要團隊合作,能夠提升學生心理韌性、抗挫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效減少心理壓力,緩解焦慮情緒,提升專注程度,改善整個人的精神狀態。
尤其是對于學業較為繁重的中學生而言,體育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你家娃體育課上得咋樣?有沒有什么變化?評論區聊聊~
編輯 | 京教君
素材來源 | 北京日報、輕松家長、各學校相關公眾號,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整理編輯,轉載需注明完整來源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