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記憶承載3,方能閱讀正文《嫁給喜歡的?還是合適的?》
我那天在婚姻職業與投資里面講了職場的海外篇,與國內篇。
有個讀者留言這么問我,他說,如果把國內的西部與東部地區做個對比,和那天我對比海外與國內,是否也是類似的邏輯?
我的看法是,不一樣,大不一樣。
咱們就講一件事,講收入這件事。
你出海,哪怕去欠發達國家,想要賺到比國內東部城市更多的錢,是很容易的。
但是你去西部城市,不光是降不降薪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是你很難找到適合你的崗位。
這跟西部城市當地的企業結構有關,企業結構決定了用人結構。
你比如兩個非常經典且著名的大城市,西南的成都,西北的西安。
這兩座城市,從資源,教育,底蘊,風景,飲食,可能很多方面,都吊打東部地區。
比如你生活在成都,那個美食不是長三角可以比的,也許只有珠三角的廣州能比一比。
西安的小吃也是非常的經典。
再比如,成都出門,西安出門,馬上就是西南,西北各種著名的景點,非常優美。
還比如,房價很低,生活成本很低,吃的,用的,住的,什么都劃算。
教育也是985林立。
問題在于,如果你是個打工人,你想要賺錢,這事兒就難辦了。
高收入的崗位有,低收入的崗位有,中等收入的崗位,很缺很缺。
如果你說你是個什么行業領軍人物,被特聘過去的,那個收入可以很高,你去了就是當地的寶貝。
或者你在當地能夠考編上岸,那你也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但如果你說,你想要隨隨便便去找一份月薪幾萬塊的中端白領工作,對不起。
難度相較于兩三角地區,驟然提升很多倍。
因為西部當地的民營經濟的產業結構,很多是從東部遷過去的。
遷過去的往往是一些人力密集型的企業,是一些外包為主的。
我打個比方,比如一個私營企業主,在長三角,在珠三角孵化了所謂的網紅直播經濟,或者什么自媒體經濟。
他們會發現,東部用工的費用很高,就是人貴。
如果你遷到成都,遷到西安去,當地的大學生很多,人有得是,用工的費用會大幅度降低。
那就很樂意遷過去。
再比如,一家企業,東部孵化的,這家企業有研發,有銷售,有客服,其中哪個部門人最多?
客服人最多,電話客服人最多。
人多的部門我是不是要考慮降低人力成本?
要考慮。既然成都的人力成本低,西安的人力成本低,那就把這個電話客服的部門單獨拎出來,成立一家公司,遷到西部去。
所以你就會發現,西部省份的民企里面,很多都是這類人力密集型的。
你說招的是不是白領大學生?是,并不是制造業藍領那種。
問題是,一問到具體工作崗位,都是重復性非常強的。
而資本密集型的,科技密集型的,還留在昔日的東部。
那么西部有沒有資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企業?當然有。
但大多數,都不是民企。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當地的創業環境不如東部。
創業環境依賴于高度發達的信息交流,高度發達的融資交換,至于人便不便宜,反而是最次要的。
人力便宜是不是優勢?是一種優勢。
什么優勢?形成規模之后,當人力成本占大頭的時候,才是優勢。
在創業階段,人的價格貴一點,便宜一點,沒啥影響。
你把這點看透了,就會發現,哪怕是西部最靚的兩個仔,民企沒那么強,原生的民企沒那么強,創業者群體沒那么多。
因此,民富這件事上,就沒那么強。
當然,恰恰因為民富這件事上沒那么強,所以生活成本才會低。
大多數人的收入都不高,你的生活成本才會低。
反之,你的生活成本就低不了,你就會有在東部城市的那種哪里掙錢哪里花,一分別想帶回家的窘境。
這就是西部和海外不一樣的地方。
在海外,你容易找到相較于國內東部高薪的工作,在西部,不光是降薪的問題,而且是難找到適合自己的。
如果你特別優秀,你是教授級的,那你可以;如果你能夠進入當地的非民企的資金密集型的,科技密集型的行業,那你也可以。
如果你兩者都不是,你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那你會發現在西部城市找份一兩萬的工作都很不容易。
你輾轉來去,可能最后找了份工作,只有幾千塊,做客服的。當然,收入不高的同時,消費也不高。
西部城市的幸福度還是很強很強的。
問題是,你掙不下錢,也就攢不下錢,這一點,你能否接受呢?
這就是為啥我那天在婚姻職場與投資里面講的是海外篇與國內篇,而沒有特別去強調國內東西部的差異。
國內一個人,比如此前在珠三角拿20萬一年,他跑去非洲的中資企業,做同樣的事情,要35萬一年,是不難的,要40萬一年也是有可能的。
這是白領的工作。
如果是藍領的工作,比如中餐館的大廚,按摩館的師父,跑到欠發達國家拿1.5倍到2倍之間,也是很正常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沒有這個比例,誰愿意去?你愿意么?
如果愿意去的人很少,當地的中資企業又離不開國內的人的支持的話,就不得不開這個價。
這就跟民國時期那些美國人來華工作,動輒拿著天價薪資一個道理。
你企業可以不開,人家也可以不去,畢竟在民國那個年代,愿意來神秘東方的西方人,是很少的。
所以,今天你愿意去海外,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你就是當地的,打了引號的“洋大人”。
當地中資企業是要給你這個錢,讓你有干一年,頂兩年,而且干的錢都能攢下來,回家買房的念頭,你才肯去。
也就說,薪水翻了一倍,凈結余,也許翻了十倍。
你在國內掙了20萬,也許最后花得只剩下3萬塊,其他都被你消費了。而跑去海外一個欠發達的地區,你不樂意參與當地的娛樂,說不定掙了40萬,攢了30萬呢。
從結余的角度,是十倍的關系。
所以我說,如果有人愿意留在海外,尤其是欠發達地區,長期生活,扎下根,那你這日子,爽歪歪。
你一個人頂當地幾十人的收入,又愿意住一輩子,那你就是當地的打了引號的“洋大人”嘛。
可是,這個邏輯,放在西部的城市里,并不成立。
關注公眾號,記憶承載3,方能閱讀正文《嫁給喜歡的?還是合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