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重大會議活動涉及的事項重大、特殊,往往成為失泄密的高發期。為確保安全保密,各機關單位要堅持嚴字當頭,落實落細保密措施,切實做到“八項注意”——
一、注意對服務保障人員的保密提醒
這些人員在涉密會議活動舉辦過程中,能夠接觸到會議活動方案、材料,以及參加人員姓名、職務等,會場服務員甚至還能在會議活動中進出會場或走動。他們一旦工作不認真細致,導致涉密內容外泄或涉密載體遺失;或利用工作之便擅自在會場記錄、錄音、拍攝,乃至故意竊取、留存會議材料,甚至被敵對分子收買、策反,都將嚴重威脅國家秘密安全。
因此,對于會議活動服務保障人員,必須做到保密教育、提醒和監管全覆蓋,落實保密責任,降低泄密風險。按照“誰辦會,誰負責”的原則,主辦方要在會前對所有與會人員、工作人員和會場服務人員進行保密教育培訓,提出具體保密要求,簽訂保密協議,明確保密責任,共同織密防護網。會議期間,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場內巡檢。
休會期間也需提高警惕,嚴格監督管理涉密文件資料和與會人員。會后,要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對會議場所進行“地毯式”徹底檢查,進一步清查,消除失泄密風險。同時,涉密會議要制定保密方案,確保有章可循。保密方案應明確涉密會議保密工作的組織領導,特別是責任人、職責及監督措施;明確涉密會議保密管理的重點,即涉密文件資料管理、環境設備安全、人員教育培訓等內容;明確涉密會議各階段的保密要求和發生失泄密事件的應急處理措施。
二、注意對材料起草人員的保密提醒
涉密會議活動的材料起草,非常容易形成保密“真空”。起草人一旦麻痹松懈、執行保密措施不嚴,就很可能打開失泄密的大門,甚至出現會議活動尚未舉辦而有關內容(如領導講話稿)已不脛而走的極端被動局面。
對此,在會議活動材料起草環節,應督促起草人使用涉密計算機,并根據會議活動涉密程度和材料內容同步做好定密,杜絕未標密過程稿失泄密,同時嚴管相關存儲介質和傳遞渠道(如微信、電子郵箱等)。
三、注意提防無關人員的打探、采訪
涉密會議活動人員的管理依然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薄弱環節之一。比如,2018年1月,某自治州無業人員蔣某以找工作為名進入某賓館,誤入該州委全會會議現場,并趁機竊取2份機密級會議文件。此后至2019年8月期間,蔣某冒充該州委、州政府工作人員,多次進入州委、州政府機關駐地會議室等場所,秘密竊取黨政機關文件資料300余份和涉密U盤1個(存有機密級文件5份,秘密級文件1份)。雖然最終蔣某被判刑,但損失無法彌補。
對此,機關單位應深刻吸取教訓,在組織重大涉密會議活動時,要認真做好全過程、各環節參與人員的審查工作,教育提醒全體人員警惕無關人員的打探、采訪,避免“身邊”泄密。
四、注意手機、智能手表及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的使用
涉密會議一般應在單位內部召開。若確需在外召開的,應選擇安全可靠的場所。在使用會場前應對會場各部位進行竊聽、竊照設備和可疑信號排查,斷開會場內部所有無線設備電源,移走連接互聯網設備、無線話筒等。手機、智能手表及手環嚴禁帶入涉密會場,是最基本的保密紀律要求。
但在涉密會議活動過程中,總有少數參會人員或工作人員違規攜帶手機、智能手表及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入場,更有極少數人做文字記錄或想盡辦法錄音、錄像、拍照后要么立即向場外發送,要么會后再行加工外傳,導致涉密內容“跑風漏氣”。
為此,在會場外配備手機屏蔽柜,并在明顯位置放置提醒標識,引導存放手機。會場內設置電子屏、提示牌等提示禁止帶入無線設備等,并循環播放保密提醒強調保密紀律。還可在會場內放置信號干擾設備,對無線設備進行信號屏蔽。對于必須在會議期間使用的相機、錄音筆、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主辦方須進行嚴格檢查,并登記備案、粘貼標識。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在會場外配備手機屏蔽柜、手機信號和無線局域網干擾器等設備;禁止參會人員及工作人員攜帶手機、智能手表等入場,并通過電子屏、提示牌等方式設置明顯的禁止帶入提示;安排工作人員在會場巡查糾正等。
五、注意微信等社交媒體的使用
微信等社交媒體是會議期間發生泄密的主要途徑,應作為重點加以防范。主辦單位應在會議活動期間抓住重點環節,對相關部門、人員及時進行針對性的保密提醒,加強會議活動期間的保密監管,防止參加人員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發布、傳輸會議活動相關的桌簽、文件資料、會場座位、主席臺照片等材料或信息。
為確保萬無一失,主辦方應事先對不能公開報道的涉密內容做出明確規定,統一對外宣傳口徑;對擬公開報道的稿件、圖片、音視頻等要明確審查責任部門,規范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程序。此外,會前加強對與會記者的保密教育提醒,明確提出會議新聞報道的保密要求并告知泄密責任,使與會記者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六、注意會議活動文件資料保管
涉密會議活動使用或形成的涉密文件資料和有關涉密載體在管理上容易出現問題。舉辦單位要嚴把涉密文件資料制作的“定密關”,要求參加人員領取涉密文件資料和其他涉密載體做好登記,不擅自記錄、拍照、復印或摘抄;
注明“會后收回”的,務必于會前或發文時向與會人員強調會后交回主辦方;
帶回單位的,督促與會人員到達單位后立即交至保密室或存放至保密柜。會議活動結束后,馬上安排工作人員清理現場,以防涉密資料遺落。
七、注意會議活動文件的傳達學習
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明確規定涉密文件的傳達、閱讀范圍;與會單位應當按照要求傳達會議活動內容,不得擅自擴大知悉范圍。
八、注意會議活動住所的自查、清理
重要會議休會期間以及撤離前應當對住地進行全面檢查,防止相關涉密文件、資料遺留、散失。
來源 | 安全保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