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梳理了成都70多所中小學的教師招聘啟事,其中有一些數據,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整體上,在35所高中的招聘啟事里,33所都在招理科教師(數學教師除外)。在明確列出具體招聘人數的21所學校中,有19所招聘的理科教師數量多于文科。
具體來看,在2024“蓉漂人才薈”公布的招聘崗位中,石室中學計劃招聘30名教師,需要10名理科教師,文科教師僅需2名;成都七中2024年高端人才引進招聘、四川師大附中書院分校招聘等公告,都設有理科教師崗位,但暫未有文科教師的需求。(詳細數據可戳:梳理了成都70多所學校的招聘啟事,信息量是真的大)
一句話概括:雖然這35所高中并未涵蓋成都市所有的高中,但總的來說,高中們對于理科教師的整體需求占比要高于文科,物理尤為突出。
理科教師的缺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位資深高中班主任告訴我們,理科教師缺口變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自主選科模式下,選考物理組的學生變多了,理科教師的需求自然就大了。而且,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在新高考地區普遍存在。
浙江是最早試點新高考的省份。當時,在取消文理分科后,浙江當時采用的“3+3”選科模式,即語、數、外3門為統考科目,然后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當中,6選3。
《杭州日報》旗下媒體都市快報曾報道,2023年底,在浙江家長群里熱傳一張“2024屆28校選科比例情況”的表格,涉及到杭州、寧波、溫州等多地高中學校的選考科目組合信息,都市快報向部分名單上的校長進行了求證,數據基本屬實。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浙江多地重點高中選考物理和化學的考生,占比均在60%左右,最高的學校達到了71.6%。
來源:都市快報橙柿互動
到了第三批次以及后續批次的23個試點省份均,采用了“3+1+2”選科模式,即“3”為語數外三門統考科目;“1”為首選科目,歷史、物理二選一;“2”為再選科目,即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4選2。
實施這種模式的,包括廣東、江蘇、河北、重慶、四川等。
廣東有幾個數據特別典型。根據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歷年高考成績各分數段數據:
- 2022年,物理組考生約39.9萬人,歷史組考生約27.2萬人;
- 2023年,物理組考生約40.9萬人,比上一年增加約1萬人;歷史組考生約28.9萬人,比上一年增加約1.7萬人;
- 2024年,物理組考生約45萬人,比上一年增加約 4.1萬人;歷史組考生約26.9萬,比上一年減少約1萬人。
數據來源: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不難看出,物理組考生的數量逐年增加,而歷史組考生的數量則波動下降。短短三年時間,物理組考生數量已經逼近歷史組考生的2倍。
山東一所學校的數據更夸張。據《齊魯晚報》報道,山東某重點高中選科意向表顯示,該校30多個班級中,僅有4個班級選擇了傳統的“政史地”組合,其余班級幾乎清一色地選擇了“物化”組合,占比高達八成以上。
在傳統認知里,物理、化學這些理科科目的學習難度,是大于政治、歷史等文科科目的。那為什么現在的高中生們卻普遍都更愿意選物理、化學呢?
這和新高考的志愿填報要求密切相關。
教育部于2021年發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簡稱“《選科指引》”),列出了92個專業門類,其中,65個專業門類要求必選物理,占比70.65%;56個專業門類要求必選化學,占比60.87%;55個專業門類有必選“物理+化學”的要求,占比59.78%。理科、工科、農學、醫學4大學科門類共61個專業類中,55個都要求學生選考科目“物理+化學”,占比達90.16%。
雖然各高校的選考科目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調整,但是整體比例出入不大。這意味著,高校招生專業里,有七成的本科專業要求必選物理,一半以上要求選考“物理+化學”。
前幾天,我們也對四川8所“雙一流”高校的選科要求做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3+1+2”的模式下,有12種選科組合,“物理+化學+X”的3種選科組合專業覆蓋率均超過95%。(關注四川首屆新高考丨高一這樣選科的學生,高三贏面更大)
也就是說,選了物理和化學,在填志愿的時候才有更寬泛的選擇面。
但對于學校來說,可能會面臨一個問題:學生們都去選物理和化學了,老師就不夠用了。
而且,不只是成都如此。
南京從2018年啟動新高考改革,2021年進行了首屆新高考。?根據南京市教育局發布的高中階段學校的校招計劃,在2023年的校招中,南京市的物理、化學老師需求總數為93人,在總招聘人數中的占比達到29.8%。
但這依然還不夠用。2024年,南京市繼續公開招聘378名編制內教師,物理化學兩科的需求總數為108人,占了總招聘人數的28.5%左右。
據《南京日報》報道,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南京各高中加大教師引進力度:一是每年加大校招力度,增加物理、化學教師招聘計劃人數;二是每年中小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時,增加教師緊缺學科的招聘計劃;三是面向外市、外省招聘有工作經驗的成熟教師。
大城市的高中還好,只要想招人,難度一般不大。但是在一些縣城中學,缺老師的時候并不是馬上就能解決的。
比如2024年7月份,江西吉安市安福縣教育體育局在答復政協委員提案時就透露,各地各校對緊缺學科教師的需求量大,該縣近幾年每個緊缺學科的招聘計劃都完成不了。
四川新高考改革自2022年起全面啟動。今年6月,考生將迎來首屆新高考。那么,這三年來,學生們選科的情況如何?學校的理科老師夠用嗎?
成都某高中教務負責人表示,2025屆的學生里,物理組和歷史組考生的比例在7:3左右,這個比例和新高考之前文理分科的比例差不多,但是到了2026屆,選物理組的比例就更高了,大概有7.5:2.5,到了2027屆新高一,物理組和歷史組學生占比更是達到了8:2。
“原因也很簡單那,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學生和家長們都傾向于未來從事技術行的工作,另一方面,相較于歷史組,物理組可填報的志愿覆蓋面的確要更廣一些。”
“但是學校的課程設置,是覆蓋了所有選科組合的,讓學生們能夠自由選科。從實際選擇來說,在物理組考生中,選擇物化生的考生最多,其次是物化地和物化政。所以如果說要對學科教師的需求增長排個序,應該是物理、地理和政治。”該負責人說,“對于部分科目教師需求增長的情況,學校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提前預判,提早做好儲備。”
另一所高中的情況也差不多,學校高三一位班主任表示,“學校在高一就對學生的選科意向進行過摸底,班上大概有7成學生傾向于選擇物理組,最終實際比例還要再高一些。所以單說物理這一門課,老師的需求量肯定是比以前大的。”
對于新高考分科之后會如何影響教師供需,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一般來說,新高考之前文理分科比例,與新高考之后物理組和歷史組的比例差距不大才是合理的。考生應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個人興趣等綜合因素來選科。”
但從現實來看,在浙江、山東等早批實行新高考的地區,采用的是“3+3”模式,由于物理、化學等科目較難,學生普遍不愿意選物理、化學,“最早只有10%-15%的學生選化學”。這樣一來,對于高校來說,理工科專業招進了一批沒有物理或化學基礎的人,還得從大一開始補課,打亂了大學的培養秩序,另一方面,導致物化教師驟減。
2021年,教育部發布《選科指引》,要求大多數理工科專業將在錄取時要求必選“物理+化學”,之后實行新高考省份的選科政策也由“3+3”修正為“3+1+2”。這樣一來,又出現了物理、化學教師激增的情況。
綜合我們了解到的情況,這樣的情況或將只是暫時的。
以成都為例,目前多數高中選擇物理組的學生基本上占比在6成以上,和新高考之前文理分科情況差距不大,但由于目前的就業取向、以及《選科指引》中物理組在志愿填報時覆蓋面更廣,使得物理組考生比例有所上升,由此造成物理教師需求變大。對此,多數學校也都在提前應對,進而更好地滿足學生選科需求和教學需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