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凌晨3時,南嶺山下細雨綿綿。四束頭燈劃破南嶺隧道內的黑暗,“這幾天下了雨,隧道又貫穿了好幾條地下暗河,環境比以往更加潮濕,大家一定要仔細檢查設備。”衡陽電務段郴州南部信號工區工長蔡憲華抹了把臉上的水汽叮囑道。
蔡憲華巡視南嶺隧道。
這是60歲的蔡憲華第437次踏入這條長達6公里多的“地下長龍”,也是退休前最后一次巡視南嶺隧道。看著隧道里嶄新的設備,他想起1985年剛入路時,檢修用的還是笨重的機械式儀表。這些年,隧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從單一功能到智能化,每一次更新換代都讓他欣喜不已。
“南嶺隧道是湖南省境內京廣線最長的隧道,也是列車南下必經的通道,能夠陪伴、守護這個和我工齡相當的重要隧道,我覺得非常榮幸。”這位老黨員眼里滿是自豪地說道。
三十多年來他帶著工區同事守護著隧道里的設備安全,早已熟知每一處設備的“脾性”,被工友稱作“行走的設備聽診器”。蔡憲華彎下腰指著測試結果語重心長地對工友說:“小賀,3號計軸器磁頭已經發生位移1.5毫米,還剩0.5毫米安全余量,必須立即進行調整。以后你們也要多思考、多核對、多檢查。隧道內的設備非常重要,一點小問題都可能影響行車。”
“注意!下行線來車。”防護員吹響了口哨。蔡憲華一行人迅速戴起口罩,緊貼潮濕的墻壁,隧道深處傳來鋼軌震顫的嗡鳴,列車轟鳴而過,幾人任由卷起的灰塵落滿全身,這樣的日常,蔡憲華重復了30余年。
蔡憲華獲得多項榮譽。
2018年生產力布局調整時,他帶著19名職工接管了京廣線郴州站正線道岔以及南嶺隧道檢修維護重任,連續多年創造零故障的好成績,他帶領的工區成了當之無愧的“尖兵戰隊”。工友黃琳感慨道:“多年來,他舍小家顧大家,為能及時應對突發狀況,以工區為家,吃住在職工宿舍和食堂,工區里的每條線纜、每臺設備狀況,他都爛熟于心。我們遇到任何問題,只要問他,總能得到準確的答案。”
5時20分,最后一次復核完設備參數的蔡憲華將數值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中,內頁密密麻麻記錄著他41年來總結的幾百條設備“健康密碼”。他鄭重地將筆記本放在徒弟手中,拍了拍徒弟的肩膀說道:“以后設備的安全,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像我一樣,用心守護好它。”(周玉暄 耿學鋒 耿一鳴 謝建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