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前,SpaceX星艦迎來第八次試飛,也是第二代星艦的二次試飛。
但結果與第七飛一樣,一級助推器安全返回發射塔架。
二級飛船出現問題,解體爆炸。
此次試飛,SpaceX原定于當地時間周二進行,但在倒計時40秒時官方宣布暫停檢查,隨后出于未知原因取消發射。
北京時間3月7日早上7點半,星艦順利點火升空。
直播畫面顯示,發射約兩分半后,星艦一二級開始分離,不久后一級助推器被發射塔上的機械臂穩穩夾住,第三次完成「筷子夾火箭」。
然而二級飛船開始在太空中失控旋轉,發動機多次關閉,隨后與地面團隊失去聯系,飛船直播畫面中斷。
很快,加勒比海和佛羅里達人民,又一次看到了「流星雨」。
SpaceX現場負責人證實,執行第八次試飛任務的星艦飛船,在完成上升段點火前約20秒,因發動機失效及姿態失控而失聯。
該公司在X表示:將審查今日飛行測試的數據,以更好地查明問題根本所在。
不知道是不是心情不太好,馬斯克并未在X上回應此事,甚至連續3個小時沒有發帖。
1月16日,SpaceX進行星艦第七次試飛,彼時也完成了一級助推器的回收。
但二級飛船因飛行振動強度過高,引發燃料泄漏,導致火災,最終解體爆炸。
SpaceX表示,1月份的試飛失敗促使他們進行了其他升級和改造,包括安裝新的通風口,和用于防止火災的「清除系統」。
可最終結果卻是,星艦在同一個地方摔倒了兩次。
以往SpaceX也炸過不少火箭,但都會在下一次試飛中做出調整,避免同一個問題再次發生。
如此結果,讓一些星艦粉絲吐槽:
「星艦從1飛到6飛, 一次比一次好, 我都有一種感覺是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人類走出地球殖民宇宙了, 有一種大航天時代的錯覺。自從馬斯克從政了, 7飛拉了, 8飛也拉了, 還拉在了一個地方, 我感覺我又回到了現實....」
「希望把忙于國事的馬保國炸醒,這邊建議效率部先把自己公司徹查一遍,以及下次還是讓Jessie來主持吧」
好在,此次試飛任務中沒有宇航員,只搭載了四臺星鏈模擬器。
這些模擬器的尺寸和重量,跟下一代星鏈差不多,這是星艦飛船首次演習衛星部署任務,不過并未完成。
整個星艦系統分為兩級,第一級是底部的火箭助推器,在發射后提供初始推力。
其高度為71米,直徑9米,安裝有33臺猛禽發動機。
第二級則是上面的星艦飛船,也就是這次解體的部分,高度為50米,配有6臺猛禽發動機。
兩者加起來,高度達到121米。
從圖片上可能看不出它有多大,按3米一層樓來算,它相當于40層樓的高度;直徑9米,占地面積超過63平方。
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更是高達150噸,超越了曾經的土星五號火箭,是人類歷史上體積最大、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
作為第二代星艦,SpaceX還做了多項技術升級。
包括推進系統的重新設計,配備了更大的燃料箱,以及新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并換用新一代隔熱瓦和熱防護系統。
前襟翼尺寸也減小,并移向尖端,遠離隔熱罩,大大減少了它們受到的再入加熱的影響。
主要目的有三個,一是在太空中點燃飛船上的猛禽發動機,為未來的軌道試飛認證奠定基礎。
二是在試飛中評估火箭性能,為未來任務中,嘗試「筷子夾飛船」做準備。
三是為太空燃料加注測試鋪平道路,以此飛去更遠地方——火星。
星艦第八次試飛失敗,再次凸顯了可重復使用重型運載火箭的技術復雜性。
盡管短期內連續失利,可能延緩其月球和火星任務的進度,但長期來看,這種「以失敗推動進步」的模式仍是推動航天技術突破的重要路徑。
未來的第九次試飛能否實現關鍵目標(如軌道飛行與飛船回收),將決定星艦項目能否邁入下一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