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歐盟特別峰會
面對特朗普和普京,歐洲覺醒了,決定重新武裝自己。
3月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上,27個歐盟國家領導人一致同意撥出8000億歐元用于重新武裝歐洲。
其中,1500億歐元將專門用于給各國貸款,以增加國防投入,涵蓋導彈、無人機、反無人機系統的研發與生產。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女士明確表示,“歐洲必須準備并贏得軍備競賽,且歐洲在金融、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都有能力與俄羅斯對抗?!?/p>
這場峰會中,他們邀請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參加,并承諾以后拿出凍結的俄羅斯財產,其中有330億歐元用于幫助烏克蘭,未來還要給烏克蘭更多援助。
歐洲為什么這么做?能不能做成?成為世界一極?
武裝歐洲的這一決策背后,其實蘊含著其長期以來的獨立防衛傳統。
這一傳統始自二戰后的法國戴高樂將軍,他提出的戴高樂主義主張歐洲應擁有自己的防衛能力。
法國在戰后,盡管經濟并不富裕,但仍堅定地研制出了核武器,這一舉動賦予了法國在關鍵時刻對美國說“不”的能力。
此后,法國在面對美國的一些行動,如2003年攻打伊拉克等,都敢于表達反對意見。
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
法國的總統馬克龍早在2017年在索邦大學演講的時候,就頻繁地提歐洲要有獨立防衛。
可以說,在歐洲,法國一直是獨立防衛的帶頭人。
然而,歐盟內部并非鐵板一塊。
英國作為美國的小兄弟,在歐盟內部更傾向于親美。
而德國由于有美國駐軍,且能源依賴俄羅斯,因此在防衛問題上往往難以硬氣地對美國說“不”。
德國國內,任何提出重新武裝或增加國防預算的提議,都可能被視為政治不正確。
所以我們看到法德英三國是不同的方向,歐洲國家內部非常擰巴且不團結。
不過,在英國退出歐盟后,德國也面臨著與俄羅斯外交關系受美國影響的壓力,再加上北溪管道的能源問題,德國也是百感交集。
此時,馬克龍在歐盟中起到了更多的主導作用。
而馮德萊恩也是德國人,雖然德國國家內部不能行動,但在歐盟層面,它還是有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沒有任何國家希望永遠依賴其他國家的軍隊,自立是每個國家的想法。
圖為歐盟總部
至于這次能不能做到自立,就要看歐盟國家有沒有這樣長期的決心。
決心之外,就需要考慮財務情況,這方面他們是有準備有協調的,按照歐盟國家的標準赤字不能超過3%。
但是歐盟要擴大軍事,重新武裝自己,軍事預算增加這塊不納入財政考核。就比方說,一個地方公司分公司花錢買武器,在預算外執行。
這是歐盟面對俄羅斯和美國給出的內部調整。
歐盟此次決定重新武裝,反映了世界多極化正在到來的趨勢。
二戰后,世界形成了兩極體制,冷戰結束后則形成了華盛頓共識。以市場化全球化為代表,大家一起向前看一起賺錢。
但現在,美國強調“美國第一”,特朗普更是正在打破舊秩序。
就用烏克蘭駐英國大使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話來說,普京只是想調整秩序,讓他自己更有利,但是特朗普上來在改變或者說摧毀世界秩序。
那么接下來就要面對新的秩序,而新的秩序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多極化。
圖為俄烏沖突
在這一過程中,會有混亂、喧囂,甚至沖突和戰爭。換句話說,正是一些沖突和戰爭,引發了國際秩序的改變。
是戰爭改變社會,還是社會的改變塑造戰爭?
這是人類歷史上就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永恒的一個話題。
現在面對多極化的來臨,能夠占據一極地位的無非是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它們都不能算一極。
另外一些地區的力量,像中東的伊朗也想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非洲、南非、美洲等地區其實都有像伊朗這樣的力量。
如果歐洲真正能夠團結起來,歐盟完全有可能成為多極化中的一極。
然而,歐盟的問題在于其短暫的團結性。
在面對外部壓力時,雖然各國能夠短暫團結,但一旦面臨內部問題,各國往往只顧自己,無法考慮全局。
比如說在援助烏克蘭這些問題上,其他26個國家都同意,只有匈牙利棄權。
保不齊以后碰到其他的一些問題,大家就不看那么長遠了,先自己解決選民和國內選票還有經濟穩定的問題,歐盟就拋之腦后了。
此外,歐盟內部還存在許多右翼黨派,他們主張脫離歐盟,強調國家自立和反對移民,以德國選擇黨為例。
因此,歐盟能否崛起成為多極化世界中的一極,還取決于其能否真正擰成一股繩。如果繼續一盤散沙,那么歐盟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地位將難以確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