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雨過天晴
審核人:鷹版
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驅動基因之一,KRAS與腫瘤的發生、侵襲性和不良預后密切相關。雖然針對KRAS突變的靶向藥物研究進展比較緩慢,但近年也有一些靶向藥物及聯合療法取得一定突破,為此類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此前,與癌共舞論壇已推出一場圍繞KRAS治療方案、藥物選擇、前沿進展等內容的詳細科普(點擊查看:林根教授:KRAS突變肺癌診療策略全解),為滿足患者需求,第二期KRAS直播如期而至。
在這篇科普文章中,小愛提煉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林根教授于2025年2月26日在與癌共舞論壇“肺癌KRAS突變答疑解惑”直播中的精彩內容,希望幫助患者進一步深入了解KRAS在肺癌中的表現、診斷方法及治療策略。
答疑解惑
問:KRAS突變包含哪些亞型,不同亞型的藥物研發進展情況如何?
答:KRAS突變的主要亞型包括G12C、G12D、G12V、G13D等。其中,G12C是最常見的突變類型,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結直腸癌中占比較高;G12D在胰腺癌中占比最高,也見于結直腸癌和NSCLC;其他如G12V、G13D、Q61H等突變分布較少。
KRAS抑制劑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特異性抑制劑,針對特定突變位點,如G12C或G12D。目前已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劑包括Sotorasib(索托拉西布)和Adagrasib(阿達格拉西布)。不過,Sotorasib(索托拉西布)已在歐美退市,在國際上已經不做推薦使用。在國產方面,正大天晴的格索雷塞、信達生物的氟澤雷塞也都已上市,也是國內最常見的G12C藥物。第二類為泛KRAS抑制劑,臨床前研究顯示對多種KRAS突變類型均有抑制作用,目前正在臨床試驗階段。
此外,還有一款針對G12D的藥物應該也會很快上市。所以,隨著上市的藥物越來越多,患者面臨的選擇也將更加豐富。
問:KRAS抑制劑對KRAS擴增是否有效?
答:KRAS抑制劑對KRAS擴增的療效目前尚不明確。從腫瘤生物學行為來看,擴增屬于拷貝數變異。然而,針對拷貝數變異的藥物研發進展有限,目前僅在肺癌中有針對MET擴增的靶向藥物,而針對EGFR擴增或KRAS擴增的藥物尚未明確有效。
以EGFR為例,過去曾探討EGFR擴增是否可作為靶向治療的標志,但最終研究發現,EGFR突變才是決定靶向藥物療效的關鍵因素,而EGFR擴增并不直接影響療效。事實上,部分EGFR擴增的患者甚至可能對治療反應更好。
對于KRAS擴增的意義,目前仍存在爭議。KRAS擴增是否作為驅動基因,以及對靶向藥物療效的影響權重,尚未有明確結論。因此,如果患者僅有KRAS擴增而沒有KRAS突變,使用KRAS抑制劑需非常謹慎,因為缺乏相關數據支持。
問:KRAS抑制劑聯合西妥昔單抗在直腸癌領域具有療效,是否適用于肺癌領域?
答:KRAS抑制劑聯合西妥昔單抗在直腸癌領域顯示出一定療效,但目前尚未在肺癌領域開展臨床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腸癌和肺癌的EGFR通路存在顯著差異,因此腸癌的研究結果不能直接推廣到肺癌。
在肺癌中,關鍵基因突變通常是互相排斥的。例如,EGFR突變和KRAS突變很少同時出現。而在腸癌中,EGFR擴增、KRAS突變以及PI3K突變等可能同時存在,基因組背景更為復雜。因此,KRAS G12C抑制劑在腸癌中的療效遠低于肺癌。
此外,不同腫瘤類型對同一靶向藥物的反應也存在差異。例如,BRAF抑制劑在肺癌中療效較好,但在腸癌中效果較差;RET抑制劑在甲狀腺癌中表現良好,但在其他腫瘤中療效不一。因此,腫瘤治療需考慮其基因組背景的“個性”,不能簡單套用其他癌種的研究結果。
問:KRAS突變肺癌患者是否會和其他有靶向藥的突變共同存在?
答:KRAS突變肺癌患者確實可能與其他有靶向藥的突變共存,但需分兩種情況討論:
常見突變(如EGFR、KRAS):這些突變基數較大,合并其他突變的概率較低,發生率占比通常為個位數以下。例如,EGFR突變與KRAS突變同時出現的概率較低。
少見突變(如ROS1、RET、NTRK):這些突變基數較小,合并其他突變的概率較高,有時甚至可達20%以上。例如,ROS1或RET融合突變患者可能同時存在EGFR或KRAS突變。
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突變的基數效應。常見突變由于基數大,合并其他突變的概率較低;而少見突變基數小,合并其他突變的概率相對較高。因此,對于罕見突變患者,需特別注意是否存在其他驅動基因突變。
問:如果發生KRAS與其他基因共突變,是按照豐度高低來進行用藥嗎?
答:當KRAS突變與其他基因突變共存時,是否按照突變豐度用藥需根據具體情況判斷,以下是臨床中的基本原則:
突變豐度差異較大:
如果一種突變(如EGFR)豐度顯著高于另一種(如KRAS),例如EGFR占90%而KRAS僅占1%,則優先針對高豐度突變(EGFR)進行治療,暫時忽略低豐度突變(KRAS)。反之,如果KRAS占90%而EGFR僅占1%,則優先針對KRAS進行治療。
突變豐度相近:
如果兩種突變豐度相近(如EGFR和KRAS均占30%-40%),單獨使用一種靶向藥物可能導致快速耐藥。此時,可能需要同時針對兩種突變進行治療。
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可能會更清晰地分辨突變是否存在于同一細胞中。如果兩種突變共存于同一細胞,則需聯合使用兩種抑制劑;如果存在于不同細胞(即腫瘤異質性),則可考慮序貫治療。
問:KRAS合并TP53共突變,免疫單藥療效如何?
答:與KRAS突變合并其他基因突變(如LKB1或STK11缺失)相比,KRAS突變合并TP53共突變患者的免疫單藥療效相對較好,優于KRAS合并LKB1或STK11缺失的患者,但其有效率仍有限,免疫單藥的有效率約為20%多。
與其他腫瘤類型相比,盡管KRAS合并TP53共突變的免疫療效相對較好,但與免疫治療高響應腫瘤相比,其總體療效仍較低。患者獲取信息的途徑雖多,但醫生基于系統性醫學教育和臨床經驗,能更準確地判斷信息的真偽和核心點,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與醫生保持溝通。
問:KRAS與TP53或STK11共突變的ⅠB期患者,術后輔助治療如何規劃?
答:術后輔助治療方式可分為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對于ⅠB期KRAS與TP53或STK11共突變的患者,術后輔助治療的規劃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
在化療方面,ⅠB期患者術后輔助化療的獲益尚不明確。若無高危因素,我個人一般不推薦化療,因為化療對生存率的改善有限,且可能增加患者負擔。若執意選擇化療,紫杉醇+卡鉑是常用方案,但其長期生存獲益仍存在爭議。
在免疫治療方面,目前術后輔助免疫治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Ⅱ-Ⅲ期患者,ⅠB期數據缺乏,因此不常規推薦。針對ⅠB期術后免疫治療的研究正在進行中,未來可能提供更多證據。
針對KRAS突變的靶向治療,目前同樣尚無證據支持KRAS G12C抑制劑在術后輔助治療中的優勢,因此不推薦使用。
因此,ⅠB期KRAS與TP53或STK11共突變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需個體化決策。若無高危因素,一般不推薦化療和免疫治療。EGFR或ALK突變患者可考慮靶向治療,但KRAS突變患者目前不推薦使用靶向藥。治療方案應以高效低毒為原則,避免過度治療。
問:KRAS突變患者發生腦膜轉移的概率高嗎?靶向治療期間發生腦膜轉移,但其他部位未進展,應如何治療?是否可以將靶向藥溶解后鞘注?
答:腦膜轉移多見于驅動基因陽性的腫瘤患者,包括EGFR、ALK、ROS1和KRAS突變等。由于EGFR突變患者基數較大,腦膜轉移病例中EGFR突變占比更高,KRAS突變相對較少,所以,具體發生概率缺乏大規模數據支持,概率尚不明確,需更多研究數據。
在靶向治療期間如果僅是發生腦膜轉移,若其他部位未進展,可繼續使用原靶向藥物,同時對腦膜轉移進行局部治療,方式包括鞘內注射(如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或放療(如全腦放療、局部放療)。需要注意的是,腦膜轉移的耐藥機制可能與外周病灶不同,因此需通過腦脊液基因檢測明確耐藥原因,指導后續治療。
關于靶向藥鞘內注射的可行性問題,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部分靶向藥物難以達到有效濃度,而鞘內注射可提高藥物在腦脊液中的濃度。所以,鞘內注射靶向藥物理論上可行,但需嚴格評估安全性和毒性,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
案例解讀
案例1:一個60歲女性患者,無基礎病,23年10月確診肺腺癌,主灶25mm,胸膜轉移,穿刺基因檢測KRAS G12C豐度20%,EGFR 21豐度1.24%,PD-L1 TPS<1%。2023年11月入組,方案是培美+卡鉑+ K+MK-1084 四個療程,然后K+MK-1084維持。2023年12月底兩個療程結束后,主灶從25mm降至11mm。2024年2月初四個療程結束后降到10mm,停止化療開始免疫+靶向。之后兩個月復查一次一直維持到8月檢查都保持10mm。2024年9月底檢查顯示主灶增大為20mm,并且新增胸骨骨轉。
問:當時是培美卡鉑起效了還是MK-1084靶向藥起效了,K藥當時是否起效了?雙突變,但是EGFR豐度很低,下一步應該如何處理,再做一遍基因檢測?重啟培美化療?免疫還能繼續用嗎?K藥無效,換其他免疫藥物會有效嗎?KRAS G12C新上市的靶向藥物氟澤雷塞?EGFR 21的豐度很低,阿法替尼、奧希替尼之類的藥物值得嘗試嗎?
答:患者初始治療方案為培美曲塞+卡鉑+K藥(帕博利珠單抗)+MK-1084(KRAS G12C抑制劑),四個療程后主灶從25mm降至10mm,提示治療方案整體有效。然而,無法明確區分是化療、靶向藥還是免疫治療單獨起效,因為聯合治療的效果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下一步治療建議,患者目前主灶增大并出現胸骨骨轉移,提示可能耐藥。建議重新進行活檢和基因檢測,明確耐藥機制??赡艿哪退幵虬ǎ篕RAS G12C突變下游信號通路(如BRAF、PI3K)激活;旁路激活或其他驅動基因(如EGFR)豐度變化;腫瘤異質性(即不同病灶可能存在不同突變)。
在化療方案方面,個人認為重啟培美曲塞+卡鉑化療的必要性較低,因患者維持時間較短(2023年11月至2024年9月)??煽紤]其他化療方案,如多西他賽或吉西他濱。
在免疫治療方面,K藥(帕博利珠單抗)是否繼續使用需根據病灶變化判斷,若僅單個病灶進展(寡進展),可繼續使用K藥并局部處理進展病灶。
若多個病灶進展,提示免疫治療可能無效,需更換方案。換用其他PD-1/PD-L1抑制劑(如納武利尤單抗)的療效有限,但可嘗試雙免療法(如PD-1+CTLA-4抑制劑)或基于耐藥機制的聯合治療。
靶向治療方面,可以選擇KRAS G12C抑制劑,包括新上市的氟澤雷塞或格索雷塞等其他KRAS G12C抑制劑。至于EGFR抑制劑,鑒于目前患者的EGFR豐度較低(1.24%),不建議優先使用阿法替尼或奧希替尼。但若重新活檢顯示EGFR豐度升高,可考慮嘗試。
案例2:這是一名雙原發的患者,病人62歲,剛入院檢查時:右肺上部(2cm)、下部(6cm)各一個病灶,左肺上部一個病灶(1cm多),其他未有明顯轉移?;驒z測用的右肺上部病灶,EGFR 21 L858R突變,免疫表達10%,醫生判定晚期。達可替尼一月后換奧希替尼。在服用奧希替尼的1個月后、2個月后復查兩次,右肺上部和左肺上部略有縮小,但不明顯。右肺下部最大的病灶一直沒效果。后再次入住北京的醫院,穿刺右肺下部病灶,為KRAS G12C突變,免疫表達0,分期Ⅲa。醫生判斷為雙肺多原發,其他兩個病灶Ⅰ期。經會診,先處理大病灶,采用化療+免疫進行新輔助治療。后續視情況手術或其他局部處理方式。
問:使用奧希替尼后多久可以進行免疫治療,洗脫期多久為宜?大的病灶為KRAS G12C突變,進行化免是否是當下最優的選擇?萬一化免療效不好,改吃KRAS G12C的靶向藥,是否還需要洗脫期?雙原發病例如果用靶向藥,是否可以雙靶向藥聯合使用?
答:患者為雙原發肺癌,右肺上部(EGFR L858R突變,免疫表達10%)和左肺上部(Ⅰ期)病灶較小,右肺下部病灶較大(KRAS G12C突變,免疫表達0%,分期Ⅲa)。初始治療采用EGFR靶向藥(達可替尼后換奧希替尼),但對右肺下部病灶無效。目前計劃對右肺下部病灶進行化療+免疫新輔助治療,后續視情況手術或其他局部治療。
關于奧希替尼與免疫治療的洗脫期問題,奧希替尼的半衰期約為20小時,通常停藥5天后可安全開始免疫治療。但免疫治療(如K藥)的半衰期為21-28天,需約3個月(5個半衰期)洗脫期以確保藥物完全清除。
KRAS G12C突變病灶的治療,對于Ⅲa期可手術患者,化療+免疫新輔助治療是目前的最優選擇,而非直接使用KRAS G12C靶向藥。若化免療效不佳,可考慮局部治療(如手術或放療)而非直接切換靶向藥。
若化免療效不佳且病情緊急,可嘗試KRAS G12C靶向藥(如索托拉西布)與免疫治療的聯合,但需注意可能的肝毒性等不良反應。通常不建議直接跳過洗脫期,需根據具體病情評估。
雙原發病灶的靶向治療,對于Ⅰ期病灶,靶向治療(如EGFR抑制劑)僅為姑息治療,無法根治。建議優先處理Ⅲa期病灶,待病情穩定后再對Ⅰ期病灶進行根治性治療(如手術或射頻消融)。
在治療方面,應優先處理進展快、威脅大的晚期病灶(Ⅲa期),再處理早期病灶(Ⅰ期)。避免因過度關注早期病灶而延誤晚期病灶的治療。靶向治療對早期病灶僅為姑息治療,無法根治,化療+免疫治療或手術才是根治性手段。
案例3:KRAS G12C 的患者,Ⅲa期,R0切除,PD1表達1%.
問: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如何規劃?
答:對于Ⅲa期KRAS G12C突變、PD-L1表達1%且R0切除的患者,術后輔助治療建議如下:
化療:建議進行4個周期的輔助化療,這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案。
免疫治療:可考慮使用PD-1抑制劑(如K藥)進行術后輔助治療,持續1年。對于PD-L1表達≥1%的患者,免疫治療的療效差異不大,但仍有一定獲益。
放療:若為R0切除(即切緣陰性),目前共識認為不需要進行術后放療。
靶向治療:目前尚無證據支持KRAS G12C抑制劑在術后輔助治療中的優勢,因此不推薦使用。
結束語
在直播結束之際,林根教授總結道,患者獲取醫學信息的門檻已經降低,甚至可以通過AI工具(如Deepseek)獲得初步答案。然而,AI在處理復雜臨床問題時仍存在局限性,可能提供不準確的信息,復雜問題仍需醫生的專業判斷。醫生與患者更像是戰友關系,來共同面對疾病?;颊呖赡芡ㄟ^自學形成自己的治療觀點,但突破思維局限需要醫患之間的深度溝通與信任。同時,家人的支持與患者的信心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醫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走向康復之路。
林根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
腫瘤中心主任
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肺癌規范化診療專家顧問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惡性間皮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腫瘤整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南方腫瘤研究協作組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患者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神經系統腫瘤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少見罕見突變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福建省衛生系統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文章聲明: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傳遞醫藥前沿信息和研究進展,不涉及診療方案推薦,臨床上請遵從醫生或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意見與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